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胎儿权利保护的现状 (3)(一)当今社会出现的胎儿权益受损的案件 (3)(二)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胎儿权利保护的规定 (5)(三)各国关于胎儿权利保护的立法 (8)二、存在的问题 (11)(一)胎儿是否具有同自然人同等的权利能力 (11)(二)胎儿出生时是否存活对其权利的影响 (12)(三)胎儿权利受损应由谁提起赔偿请求 (14)三、对胎儿权利保护的完善和建议 (15)(一)加强对胎儿权利的定性 (15)(二)加强我国的立法保护 (17)(三)通过加强对母体的保护进而对胎儿的权利进行保护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2)胎儿权利法律保护的完善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胎儿侵害案件不断涌现。
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权利受到侵害时,逐渐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尚未承认胎儿的民事主体资格,因此胎儿无法作为适格的当事人。
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寻求法律的维护。
然而胎儿作为每一个自然人所必经的生命阶段,其在母体内孕育期间必定存在某些利益,这些利益与自然人出生后的民事权益休戚相关。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方面给胎儿利益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胎儿、胎儿权利、法律保护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life and people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 due to the infringement caused by fetal offens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egal consciousness people prompted rights have been infringed upon, gradually learn to use legal weapo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In the current law in our country, has not yet been admitted that the fetus civil main body qualifications, therefore the fetus as a children's party. Whe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harmed to seek legal maintenance. However the fetus as per milestone one natural person is the life stage, the inoculation period must have some interest in the mother's body, the interest is so intertwined with the civi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atural person after birt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in the aspect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to the fetus's interests to enough attention.Key Words: Fetal , Fetal rights , the laws of the perfect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特别是医疗技术和生殖技术的提高,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也显著增长、受到侵害的几率大大提高。
加之现行立法有诸多缺陷,胎儿权利法律保护亟待完善。
一、胎儿权利保护的现状(一)当今社会出现的胎儿权益受损的案件胎儿处于母体之中,其生存能力和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都是十分弱小的。
有关胎儿侵害的事件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
近几年来,对胎儿健康权益损害的案件不断增多,对胎儿健康的侵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对胎儿的健康所造成的直接损害。
如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期间发生医院误诊,以及胎儿出生时发生医疗事故等。
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对胎儿的健康造成的间接损害。
间接损害往往是作用于母体的,因母体与胎儿健康密切相关,间接损害的行为也导致了胎儿健康受损的后果。
如环境污染、外力作用等对孕妇伤害导致胎儿健康受到威胁。
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在处理胎儿侵害案件时,由于尚无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可依据,往往将胎儿侵害案件定性为对母体的损害,而忽略对胎儿本身的权益保护。
这样的做法使得对胎儿的保护陷入一种法律真空状态。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人们的内心判断上,母亲的利益与胎儿的利益并非完全对等的,如果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只会使胎儿的保护陷入盲区,使自然人的保护不再全面和完整。
胎儿的民事权利应当区分于母亲的民事权利,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胎儿的利益是与母亲的利益背道而驰的(如堕胎行为)。
因此,必须以胎儿的名义进行法律保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胎儿的权利得到完整、有效的维护。
在司法实践中,胎儿侵害案件如果只能以母亲的名义提出损害赔偿请求,那么受害人所能得到的赔偿也是十分有限的。
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损伤致孕妇流产”只能属于轻伤。
由此可见,对胎儿的保护力度是极其有限的。
胎儿的保护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道德和情感,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律文明程度,如果我们的法律一再回避这一问题,胎儿利益的保护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以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人们越来越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近几年的胎儿侵害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最热门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
现在很多黑商家为了追求利益而在食品方面做手脚。
中国有句古话是“民以食为天”,当我们每天餐桌上的饮食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的黑手同样在儿童食品上大做文章,从“三鹿奶粉”到“皮鞋酸奶”,因由母体食用的有毒食品而导致胎儿出生后畸形或疾病而引发的法律纠纷不断增加。
2、医疗误诊。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疗水平极不平衡,医疗条件有限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过失使得一些孕妇接受了错误的治疗和诊断,错误用药错法安胎而使得婴儿出生后发育不良甚至患有先天疾病。
3、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工作环境、机械性损伤、人身伤害或严重精神损害等导致胎儿出生后先天畸形或疾病。
4、因其他原因损害到胎儿未来的利益。
我们通过以上的这些情况例举,可以了解到当前几种比较常见的胎儿侵害案件的情形。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随之而来还会有更多不同形式的胎儿侵害情形层出不穷,因此将胎儿权益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二)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胎儿权利保护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民法通则》未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
在“法律”这个层面,只有继承法第28条的规定真正涉及胎儿的民事权利,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为胎儿设定权利的只有继承法中的一条法律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对继承法第28条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
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可见,.立法和司法对胎儿利益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从规范的角度来看、也仅此而已。
若进一步的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继承法》虽然规定了胎儿的“特留份”,但胎儿享有遗产权利却必须以“出生”为条件。
在遗产分配期间,即使遗产管理人没有为胎儿预留法律规定的“特留份”,胎儿及其父母均无法通过正当的法律渠道维护脚助权益,而只有等到胎儿活着出生时,才根据正式具有的法定资格,事后维护自身的权益。
从胎儿权利维护的角度来看,显然对胎儿的利益保护很不利。
在“民法典”尚未颁布之前,民法通则是民法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着民事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因此,目前从总体上而言,中国没有承认胎儿的法律地位,学者们将我国的这种立法体例归于“绝对主义”之列。
、比如,梁慧星教授认为我国采取的是绝对主义立场,并且反对这种立场。
①他认为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们均认为个别保护主义对胎儿权利的保护很不力并因此主张采用概括保护主义,由此可见,中国民法通则的绝对主义立法体例己经不合法律发展的历史潮流。
所以,梁慧星教授建议在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当采取概括主义.从个别保护的视角来看,我国单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胎儿权利的保护也基本不足。
尽管继承法没有明确规定活体出生的胎儿视为溯及地获得民事权利能力,并且只是唯一的一个规定,但我国民法显然是采取列举方式规定胎儿的权利向题。
据此,有学者认为这表明我国民事立法在胎儿权利保护方面采个别保护主义。
②这种言词之争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践意义,改变不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现实,.而只是对现象作出的不同理解而己。
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总则编护中并没有就胎九权利保护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这样的话,将来当胎儿蒙受损害时,我国法律将根本不能充分保障其利益。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立法还是不会采取概括主义体例,而可能采取列举式的个别保护主义。
因此,胎儿在中国不具有法律地位,主要的原因并非因为其不是“自然人”,而是法律对胎儿的法律地位问题选择了沉默。
所以,从实证法的视角来看,“胎儿权利”这种说法自身是成问题的,不过是理论上的构建而已。
但是这种理论建构绝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理论研究进行地越透杯我们对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认识的越清晰。
就胎儿权利的保护而言,理论建构的越清晰、越完善,对日后的立法就越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即使立法方面暂时无法有所建树,也可以在司法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司法机关在面临实务难题时不能总是选择回避,在必要的时候特别是在社会强烈需求时需要能动地寻找难题的解决之道。
这就需要理论研究者在首先认识清楚胎儿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空白的原因和性质。
(三)各国关于胎儿权利保护的立法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胎儿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于此同时也是判定胎儿是否具有法律地位的关键。
只有在法律上确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才能赋予胎儿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如果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得不到确认,则只能作为一种依附于母体的法定利益加以保护。
有关胎儿权益保护的立法例,罗马法系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巨大,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