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开发区统计制度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制定山东省经济开发区统计制度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商务厅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1年12月本统计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1 二、报表目录 (2)三、调查表式 (3)(一)综合年报表式 (3)1、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调查表(鲁E181表) (3)2、经济开发区年报表(鲁E182表) (4)(二)定期报表表式 (6)经济开发区月报表(鲁E283表) (6)四、附录 (7)(一)指标解释 (7)(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18)(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规定 (19)(四)行业大类代码 (23)(五)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27)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省经济类开发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商务厅对各经济类开发区的综合要求,各经济类开发区要按照本制度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的统计范围包括:省级及以上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类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四)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调查表,2、经济开发区年报表,3、经济开发区月报表。
(五)本制度按报表报送期别分为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其中定期报表有开发区月报。
年报和月报的统计范围均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六)年度报表、月报表是由各开发区上报本区的基层数据。
(七)本制度由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商务厅负责解释。
三、调查表式(一)综合年报表 1、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调查表表号:鲁E181表 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商务厅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27号填报单位名称(盖章)2011年 有效期至:二、报表目录□2、经济开发区年报表表号:鲁E 182表 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27号 填报单位名称(盖章)2011年 有效期至: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号:报出日期:2012年月日注:1.本表为年报表,填报范围为省级及以上各级各类开发区。
2.表内主要审核关系:02≥03+04;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1;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4≥55+56;57≥58+59;61≥62+63。
(二)定期报表表式经济开发区月报表表号:鲁E283表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27号填报单位名称(盖2012年月有效期至: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号:报出日期:2012年月日说明:1.本表为月报表,填报范围为省级及以上各经济类开发区2.表内主要审核关系:01=02+03+04;06=07+08+09。
四、附录(一)指标解释开发区名称:经有关部门批准对外正式使用的开发区名称全称。
开发区地址:填写开发区所在地的详细通信地址。
网上直报代码:指按照省统计局统一规定的直报代码编码原则,每个开发区的网上直报登录代码,共10位,前6位是开发区所在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第7位是开发区类别码,第8位是开发区级别码,第9、10两位是每市所有开发区的顺序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开发区所在的县(市、区)行政区划代码,共六位。
开发区类别代码:共1位代码。
1:经济技术开发区,2:保税港区,3:综合保税区,4:出口加工区,5:经济开发区,6:经济、高新合一区。
开发区级别码:共1位代码。
1:国家级,2:省级。
国家级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开发区主要行业(前三位):依据主营业务收入的前三位排序,按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标准(GB/T4754—2002)填写行业大类代码。
批准机关名称:填写批准设立开发区的机关名称的全称。
批准文号:批准设立开发区的机关的发文号。
批准规划面积:批准设立开发区的机构正式批准的开发区总规划面积。
ISO9001:是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组织或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ISO给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
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开发区所含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数:指在开发区实际管辖的区域内所含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和居委会个数,只填写个数,不填具体名称。
对于不是整建制划入的也以整建制填报。
统计负责人:开发区统计部门负责人。
年末总人口:指本开发区本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总数,为时点数指标。
对于不是整建制划入开发区的村(镇)也以整建制人口数填报。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指期末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指从事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及供应业)和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和自营施工单位)的人员。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指除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和第二产业的人员。
均指本开发区本年12月31日24时的从业人员数,为时点数指标。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开发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实际管辖面积:指开发区实际管辖区域内有县级以上政府批文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面面积)。
计算土地面积是以实际管辖的土地面积且有县级以上政府批文的为准。
该面积应该等于或大于开发区基本情况表中设立开发区之初的批准规划面积。
已开发土地面积:指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即已达到“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信、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气、通热力及土地平整)的土地面积。
该面积应该等于或小于开发区实际管辖区域内的全部土地面积。
工业用地面积:指已开发土地面积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面积。
工业用地是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于水域和其它用地。
批准入区项目:指当年已立项在开发区内投资的项目数。
内资企业数:指在开发区以国内资金投资落户的企业个数和批准合作开发企业数。
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数:指在开发区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和其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
注册企业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领取法人执照的,本年12月31日24时实际存在的入区企业个数。
为时点数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数:指经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权限的科技部门认定并批准挂牌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个数。
世界500强企业数:指世界《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建的企业个数。
注册企业资本:指设立经营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资本总额。
以年末实有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全部企业资本总额为准。
地区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人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开发区生产总值包括三次产业,我国三次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及供应业)和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和自营施工单位)。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在实际核算中,区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人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该指标要经过计算才能取得,个别开发区不会计算的将相关资料报当地政府统计部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