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3-Pm-Pn
校正值: logLD50=Xm-d((∑P-
)
4
式中:Pm,为最高剂量组死亡率 Pn,为最低剂量组死亡率
例: 小鼠腹腔注射测定敌百虫LD50
经预试验,已确定了死亡率在0%-100%剂量范围
为300-600mg/kg
1. 求公比:
5-1
r=
600/300 ≈ 1.2
2. 确定正式试验各组剂量:
组别
剂量(mg/kg)
1
a=300
2
ar=300x1.2=360
3
ar2=300x1.22=432
4
ar3=300x1.23=518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4=300x1.24=622
3. 正式试验操作表
组别 剂量(mg/kg) n 死亡数 p q
1 300
10 0 0 1.0
2 360
10 2 0.2 0.8
3 432
(二)目的 1. 测定受试物的LD50值。 2. 阐明受试物急性毒性的特征及DRR。 3. 研究受试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及动力学规律
(三) 试验动物选择和染毒方法 1. 试验动物选择: 以哺乳动物为主,研究环境毒物时也可选用昆虫及 水生生物。 常用动物:大白鼠,小白鼠,家兔等。 对试验动物要求: ①性别:♀♂各半,同时进行。 ②体重:小鼠18-25g,大鼠180-240g, 兔2-2.5kg
一般说来,结构近似的毒物,毒性也比较近似; 有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毒物,往往具有特殊毒性
预试验设计: 组距可以拉大一些,起初可以用4
倍公比,即, r = 4, 组距 I = log4=o.6
举例:某化合物预期LD50=40mg/kg, 以此为中间剂量,以r=4 or i=0.6
向上、向下各推2个剂量组,如下表:
等浓度不等体积: C0,Vx, Vx随D增大而增大。 灌胃法的优缺点: 优点:剂量准确。
缺点:工作量大,操作要求谨慎。
b. 饲喂 将受试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让试验动物自由摄入。 优点:简单易行,符合人类接触的实际情况。 缺点:有异味,动物拒食,使摄入量达不到设计剂量。
易挥发物,易挥发损失,摄入量就不够准确。
2. 染毒方法
原则: 尽量使受试动物与人对受试物的实际接触途 径相一致。食品毒理学一般选用经口途径。
经口染毒:
a. 灌胃: 将受试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一次导入胃内。
小鼠: 0.2-1.0ml/只/次; 或0.1-0.5ml/10g.bw. 大鼠: 不超过5ml/只/次;或0.5-1.0ml/100g.bw. 家兔: 不超过10ml/2kg.bw./次. 狗: 不超过50ml/10kg.bw./次. 溶液配制: 等体积不等浓度:V0, Cx, Cx随D增大而增大。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 用及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急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工 作,是我们了解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 急性毒性的根本依据。1927年Trevan引入了 半数致死量(LD50)的概念来评价急性毒性, 此后,该指标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急性 毒性的主要指标。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资料 对于安全性评价及化学物管理方面非常重 要。对急性毒性试验程序国际上和我国已 有一些法规。
组别 1 2 3 4 5
剂量(mg/kg) 对数值
2.5
1.6021-0.6×2
10.0
1.6021-0.6
40.0
1.6021
160.0
1.6021+0.6
640.0
1.6021+0.6×2
预试验的目的是, 找出受试物对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 途径的10%-90%的致死剂量范围。 再以下式求出正式试验的组距。
c. 吞咽胶囊 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强行放于动物舌后咽 部,迫使其咽下。 优点:剂量准确,尤其是适用于易挥发、 易水解及有异味的受试物。 缺点:动物有咬伤人的危险。
(四)观察指标 1. 每天观察中毒出现的症状和时间。 2. 死亡数及时间。 3. 剖检、生化及病理学检查。
(五)试验程序 1. 剂量设计 预试验: 先查询资料,对毒力作出估计,设计预试验方案。
logLD90-logLD10 i=
n-1 或
logLD100-logLD0 i=
n-1 n:为组数
或计算出正式试验公比:
logb-loga
r = log-1(
)
n-1
n-1 b 或:r =
a
式中:b:为最高组剂量
a:为最低组剂量
r确定之后, 则正式分组如下(一般分5-7组): 每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a
ar
ar2
ar3 ar4
关于预试验,在无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可用更简便的方法 1. 3X3法: 每次9只动物,3×3分组,r可为10 如: 10, 100, 1000mg/kg 2. 序贯法(上下法): 预先等比设计一系列剂量,试验动 物一只一只序贯进行.
2. LD50测定 A. 改良寇氏法(karber) a. 试验要求:
① 各组动物随机分组,组内动物数相同。 ② 组间剂量要求按等比级数设计。 ③ 受试动物反应率要求符合正态分布。 ④ 最低剂量组死亡率<20%,最大剂量组死亡率
>80%(最好要有0%及100%反应组)。
试验结果校正:
一般要求试验结果最好有反应率为0%及100%组
如果所得结果为,最高剂量组死亡率在80-100%之间, 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在20-0%之间,也符合要求,但不 理想,可作如下校正: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内容
行为 外观改变 大身体形态变化 死亡效应 LD50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一) 概念
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 反应。
观察时间:一般为7d,观察范围一般为 7-28d。 观察内容:毒性反应,中毒量,致死量 等。 主要指标:LD50 给毒途径:一般为经口或注射。
10 5 0.5 0.5
4 518
10 7 0.7 0.3
5 622
10 10 1.0 0
4. 计算: Xm=log622=2.7933 i=log1.2=0.0792 ∑P=2.4 代入公式: logLD50 = 2.7933-0.0792(2.4-0.5) = 2.6433 LD50 = log-12.6433 = 439.87mg/kg SlogLD50= 0.0197 LD50 95%可信限 = log-1(2.6433±1.96x0.0197) = 402.44~480.73mg/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