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件课件 PPT
• 由于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文化渊源、运动特点、 武术内涵、韵律审美、娱乐合群、哲学思想等浓厚 的中国因素,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时,又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粹,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 所尊崇。
这是我们尊敬的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 11月16日亲笔为太极拳题词
太极拳运动的种类与区别
• 太极拳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娱乐的多样性,健身人群和组织竞赛等方 面的社会需求,现代太极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太极拳国家规定套 路;一种是传统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太极拳健身机理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 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 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 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 谢的过程。太极拳是一项健身 性很强的运动。
式
太
极
拳 吴鉴泉像
吴英华
为杨式传人吴鉴泉创编,特点是细 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 适中。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极拳
为吴禹衷在赵堡太极拳 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该 拳简洁紧凑,立身中正, 武禹襄像 朴实添秀,动作柔缓, 幅度较小,如千枝老梅。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 简化太极拳出现的初衷是更好的推广普及太极拳,让 更多的人参与。简化太极拳套路简单易学,减少动作 缩短时间,布局合理好看,利于表演和竞赛。有舍就 有得,太极拳的一些内涵和功法要求就淡化了。现代 太极拳舞蹈化、体操化倾向,就是典型的全部简化。
• 从健身考虑,练一些简化太极拳就可以了。如果有更 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或者想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太 极功夫,学练传统太极拳是更好的选择。好难“好” 就难!
• 一、太极拳国家规定套路:以推广普及、有利竞赛为主要目的。国家体 育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编整的统一样式套路。典型代表有:五十年代的 《24式简化太极拳》;八、九十年代的《陈、杨、吴、武、孙、42式太 极拳剑》等一些拳和太极器械套路。
• 规定套路的特点主要是:便于教、学;美观、大方;可配乐有一定的娱 乐性;编排布局和对称性强,套路短用时在3—5分钟,利于比赛;它们 又各自将各门派太极拳的特点突出体现出来,这样便于在比赛中进行裁 判、比对。因此,规定套路为推动太极拳的普及,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体 质,开展群体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太极拳运动竞技水平,做 出了积极贡献。
太极拳的几个模糊问答
太极拳是老人的“专利”吗?
太极拳慢打是一种练习的 形式,慢打是为了让思想 尽量和肢体运动协调起来,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 效果。而不单是因为老人 不宜“快动”才练太极拳。
只要喜欢——老少皆宜!
学简化太极拳还是传统太极拳?
• 传统太极拳动作多用时长、要求细,布局结构不利于 表演和竞赛,相似、重复动作多且千人千面的认知与 掌握各有所不同,不易统一。
练太极拳为何易出现膝关节疼痛?
• 太极拳的锻炼尤其对于下肢力量的增强具有突出效果, 正确的练习不应导致膝关节疼痛。在练太极拳过程中 导致膝关节损伤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运动 量过大或膝关节屈蹲过深。越是刻苦训练,越受伤! 二是很多人以为太极拳很柔和,没有做相应的准备活 动和疲劳后整理放松活动。练完太极拳也应该散步、 放松,如武术拳谚中所说“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三是动作不正确。如脚尖和膝关节不是一个方向,俗 称“内八脚、外八脚”,还有脚的用力不对,脚下不 是均匀受力,俗称“喝风脚”。
练太极拳配乐好还是不配乐好?
• 太极拳配乐也是个发展中的新事物。过去传统 太极拳中没有音乐,也没有条件去考虑配乐。 后来一些人练习,特别是在表演和比赛中加入 了音乐,感觉效果不错。一般来说,作为大众 健身的太极拳,适当地配上音乐练习是可以的。 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还便于记忆,音乐也是 一种调节工具。配乐要求节奏上要同整套动作 和谐,音乐的意境上能和套路的风格相吻合就 更好了。不过,练传统太极拳还是不宜配乐, 因为传统太极拳的精细要求需要一个相对安静 的环境,在行拳中差之毫厘的感觉,就会产生 谬以千里的误差。
• 据记载,太极拳拳架出现在明代武术极为盛行时期, 她综合摄取了武术众家拳法之长,形成理、法、养、 用于一体的运动方式。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太 极拳是中国太极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中华民族辩证 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 是博大精深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 《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 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
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
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
《太极拳论》——王宗岳
•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
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
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
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
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
陈式太极拳
陈王廷像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 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 动作,运动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 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有刚有柔。
杨 杨露禅 杨健候 杨澄甫 式 太 极 拳
为杨露禅首创,经三代至杨澄甫定 型。拳势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 架势幅度大,走弧形,目前流传最 为普遍。
吴
• 二、传统太极拳: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注重“太极”之道, 寓中医养生之理,经长期功、法的锤炼,辨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揣摩、 体用“太极”之妙用,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定神、运化的功效。以健 身、明理、体用、知法、悟道的盘旋方式来体现——太极功夫。传统太 极拳讲求“精益求精”,所以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来形容习 练太极拳的艰辛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