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谣诼(zhuó) 离骚(sāo) 岌(jí)岌可危B . 方圜(yuán) 蛾(é)眉朝谇(suì)而夕替C . 攘(rǎng)诟兰皋(gāo) 相(xiàng)道D . 溘(kè)死芰(jī)荷鸷(zhì)鸟2. (2分) (2019高二上·富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瑰丽多姿的语文万象饱含着五千年中华文化,当我们沉醉在对经典文章含英咀(jǔ)华的享受中,徜(cháng)徉在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中,就已经是在接受中华文明的真谛了。
B . 我爱这北国的春天,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gù),沉着果敢、心无旁鹜,直到把冰与雪安葬(zàng)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为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C . 春节是一个载(zǎi)体,是回家与团圆的祈福;是味道鲜美的饺子,是喜庆盈门的春联;是古风犹在的打躬作揖,叩头拜年;是一个流淌在血液、深入到骨髓(suǐ)里的长长的符号。
D . 沉静的日落让人浅唱低吟(yīn):她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dài)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3. (2分) (2019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三甲医院所谓“一床难求”,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短缺,是医疗资源分布与病人就医选择不匹配,而非绝对数量不足。
如果大医院盲目扩张,无异于抱薪救火。
②考试越考越细,为迎合考试,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③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才能真正在文艺评论中切中肯綮,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评论家,才能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文艺评论的扛鼎之作来。
④曾几何时,十几年寒窗磨剑,到头来看到成堆的稿纸,难以变成铅字,他内心无比痛苦。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危言危行与当时的封建权贵格格不入,终究怡然纵白鹿,骑巡访名山。
⑥经过多年探索,南泥湾人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农牧结合的穷家富路。
A . ①③⑤B . ①②⑤C . ②④⑥D . ③④⑥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 . 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C . 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
D . 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 。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 . ④①②③B . ①④③②C . ②①④③D . ①②③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6. (12分) (2017高二下·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季羡林先生二两三事季羡林当年在清华时他旁听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渐渐地萌发了对佛学的兴趣。
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10年,准备回国。
得知陈寅恪其时正在英国治疗目疾,他马上给陈先生写信汇报自己10年来的学习研究情况。
陈寅恪一听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即复长函致季羡林,奖掖、鼓励了他一番,并云拟将来推荐他去北大任教。
是年秋,季羡林带上用德文写就的论文,遵陈寅恪之嘱,先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旋赴北平叩见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季羡林到北大后,受到优厚的礼遇。
陈寅恪不久也由英国回到清华。
这期间,季羡林写了一篇《浮屠与佛》,读给陈寅恪听,陈大力赞赏,立即将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文章一发表季羡林就声名鹊起,晚年的季羡林,仍不时拜读陈寅恪的诗文,他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
1995年,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的25年后,中山大学举办“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做了长篇发言,阐述陈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陈寅恪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
季羡林到北大后,瞬间(10天)由副教授擢升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
尽管与胡适的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有较为密切的接触。
作为系主任,他要经常向校长请示工作,胡适那时在编一份学术副刊,季羡林又是撰稿人,因此,季是校长办公室的常客。
他们共事3年,令季羡林印象最深的是胡适的为人特别亲切和蔼。
在学术上,胡适与季羡林亦有交往,甚而是切磋。
季羡林说,解放前3年,他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读《胡适论学近著》受启发而写的《浮屠与佛》。
另一篇《列子与佛典》定稿后,季羡林即呈胡适审正。
胡适挑灯夜读,立即复信,予以肯定。
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
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1985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
1999年季羡林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墓陵,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
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长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的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
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
他的家虽然房间还算多,但大都居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
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
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
(选自《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节)相关链接①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百度百科)②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
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
(《令人感动的英雄人物传记》)(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季羡林因为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季羡林不会走上后来的治学道路。
B . 留德回国,季羡林写信给正在英国治病的陈寅恪先生,汇报他十年的学习研究情况。
得到陈寅恪的鼓励和提携,旋即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
C . 因为陈寅恪举荐,季羡林的《浮屠与佛》得以在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所以,季羡林在北大声名鹊起,并受到优厚礼遇。
D . 季羡林觉得有人批判胡适有失公允,于是撰文替他说话,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未称呼胡适为“先生”,十余年后拜谒胡适墓时感到深深自责。
(2)张中忠行认为,季羡林一生“最难能的是朴厚”。
其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季羡林先生称为公认的一代大师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7. (13分) (2016高三上·邯郸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祥子买车老舍他换了新车。
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
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
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但是,祥子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
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
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
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他的愿望。
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
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
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
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
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
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
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地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
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
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
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
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
碰坏了车,自然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懊睡一整天。
及至睁开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
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地凑足。
整整三年,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祥子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整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