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与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与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与负面影响(一)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在当前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显露无遗。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巨大的现实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城乡二元体制束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必经的过渡阶段,是指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城乡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差距明显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

〔C建国以来,我国为了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政府用行政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了一套城乡二元体制。

国家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税收入和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大量资金积累,据统计,在1952年至1999年间,农业部门通过“剪刀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8707亿元,通过税收提供资金1527.8亿元,通过储蓄提供1404.8亿元,打!除同期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农村为城市上业化提供资金净额1万亿元脚。

与此同时,国家把户籍分为城户籍和农村户籍,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而农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陆续展开。

与此同时,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的强烈要求下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当前并没有根本性改变,“重工轻农”的政策本质仍然没有变化,导致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越来越大。

2.各级政府不够重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必须担负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

政府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在社会保障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的发展与进步完全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在城镇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农村却进展缓慢。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社会保障逐步改革,各项制度相继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农村社会保障却仍原地踏步,基本没有大的进步,这与各级政府对城乡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不同、宏观指导不一有着重要关系。

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在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中,虽然也多次提到要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探索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但是目前基本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很多政策都没有付诸实践。

3.对农民权利的漠视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物品,是公民应得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为社会个体成员所平等享有,政府应该无差别地提供这一公共物品。

我国给城镇居民建立起了一系列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尊重了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可以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但是政府在农村却不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总是以财力有限、农民有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等借口一拖再拖。

需要指出的是,几十年来政府对城镇社会保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都不见财力不足,但是一谈到农村社会保障就财力不足了。

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政府不能再以财力有限作为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理由。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民日益面临多重风险的考验,传统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非常强烈。

而国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极其有限。

因而,在是否建设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上,制度缺失只是表面现象,对农民权利的漠视才是本质。

4.传统社会保障意识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农民受封建文化影响很深,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生、老、病、死都应该由家庭来负责,他们主要依靠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乃至家庭成员的和衷共济来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实行家庭保障。

直到现在,我国农村仍然处在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阶段,家庭保障是农村保障的核心,发挥着骨干作用。

邓大松、刘昌平等就指出:“当前老年人中有63.5%与子女生活在一起,60.6%的老年人依靠子女补贴生活”,“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主导地位”。

‘卫虽然这种自我保障模式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但由于长期的实践,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们无法跳出这种传统的保障模式,因而影响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5.农民经济能力较弱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的不断改革,农民有机会从事各种职业,许多农民都利用机会寻求致富之路,并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国农村现在有许多农民的经济条件都己经很好,甚至有的地区的农民已经达到了富裕阶段,许多农民都通过多种方式参加商业保险。

如上海市2007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22元,恩格尔系数②为36.8%。

‘厉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农民整体经济能力较弱,农民都还不富裕,甚至有许多农民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0元,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761.0元,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为3.32。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为:37.90b,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④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居民已经达到了富裕阶段,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处于刚刚解决温饱、开始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民的经济能力与城镇居民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都是要农民出大部分资金,有的地区甚至不给农村社会保障任何补助,要求农民承担全部的社保资金。

在农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政府又不给农村社会保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农民就没有参加社会保障的经济能力,因此目前的一些社会保障在农村没有市场,农民不愿意参加,参保率低。

(二)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这种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社会保障城乡差异,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功能,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城乡二元性,步入了恶性循环的发展路径,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这种城乡差异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1.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及其实现其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来救济那些经济较差的群体,调节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公,达到“劫富济贫”的目的,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当前实行的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注重对城镇居民的保障而忽视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其收入再分配功能严重扭曲,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见表5)。

从1991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倒S”曲线状发展,且有缓慢扩大的趋势(见图3)。

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改变这种曲线走势,相反,更加剧了曲线上升的趋势。

从居民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在改革之初的1979年为0.33,2000年上升为0.417,2007年则为0.48,超出了国际警戒线,从我国收入分配的整体态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上表现为不断扩大的趋势。

①城镇居民还有许多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农村居民没有的各种优惠,如果把这些都考虑进去,社会保障的这一负面效应会更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更大。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一个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工具,反而它促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整体不平等“是所有资料国家中恶化最快的”。

而这种“伴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使人们无法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贫富差距就会变得让人难以接受,政府的道义基础就会削弱,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怀疑”2.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重点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能够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的这种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成熟的今天,已经严重不合时宜。

这种二元社会保障体制限制和阻碍了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不利于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城市的劳动力需求部门面临着“用工难”、“民工荒”等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滞留在农村,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即使有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也由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以户籍制度为基础,使得他们不能享受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最终无法被城市所接纳。

这些直接导致城市由于低成本廉价劳动力的助推作用,市场更加繁荣,农村由于工业化的结果,加上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单位土地供养人口相对增多,生活保障更加恶化。

如此恶性循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

3.危害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社会动荡的“稳定器”。

德国的“铁血宰相”律斯麦就说过“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刀。

自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世界各国就将其作为实现政治稳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我国在2002年n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将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看成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可见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差异让农民享受不了各种保障和扶持,他们在生活困难时期难以获得相应的帮助,在需要医疗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待,在年老的时候没有任何保障,这些都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许多农民正是因为生活没有任何保障,从而走上了危害社会的道路。

2008年n月26日《新京报》就刊登了一条“抢劫治病”的新闻:当19岁的北京顺义农民李大伟听到自己被判决18年有期徒刑时,他长舒了一口气。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已经有两抢12起,手法老练。

而他抢劫的原因,是他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他以及贫困的家庭不可能承担起高昂的医药费,而在看守所、监狱可获得国家免费医疗,服刑对他来说就是救命。

他这样陈述自己的犯罪动机,“抢劫是为了入狱,在监狱会有人给我看病,能保住命”。

②2006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也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由于没有能力支付工859元医药费,来自江西的农民工吴方华、陈爱华夫妇在福州跳江自尽。

在土地欠丰、流浪打工的艰难、打工收入被拖欠、家庭入不敷出的压力之下,病痛和长期积压的生活苦痛以及对命运不公的不甘,都齐齐被这无法筹措的1859元医疗费激发出来,最终将一对正值盛年的农民工夫妇逼上了黄泉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