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2月才停战。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的一条著名国际通航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据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苏伊士运河公司被英、法垄断资本控制。

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

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借口所谓“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三个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

埃及政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

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

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1月2日,联各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

11月4日,联合国组成紧急部队监督停火。

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6日表示同意停火。

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

又称“六天战争”。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战争于6月11日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在这次反击以色列侵略的战争中,埃及于6月6日宣布停止苏伊士运河航运。

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在同年6月7日和8日两次通过“停火决议”,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丧失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

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

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

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驻英大使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在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

从6月14日开始,以色列集中兵力围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

9月18日,占领了贝鲁特西区的以色列侵略军,配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无辜平民进行血腥屠杀,激起了世界公愤。

9月19日,以色列部队不得不撤出贝鲁特西区。

1983年9月3-4日,以色列玩弄部分撤军的阴谋,撤出黎巴嫩中部阿莱山区的和舒夫山地,进入贝鲁特以南沿阿瓦河一线部署,继续占领黎巴嫩南部2200平方公里的领土。

1984年7月,以色列关闭它驻黎巴嫩的联络处。

11月,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与黎巴嫩重开撤军谈判,并放弃了要求叙利亚同时撤军的先决条件。

1985年1月14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从黎巴嫩单方面撤军的计划。

4月21日,又通过决议,在同年6月1日以前,撤出在黎巴嫩的所有以色列军队,但仍在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南部边境地区保留一个8-10公里的“安全地带”,在那里支持听命于它的“南黎巴嫩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