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
(2 0 12年)
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是发展大豆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2012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第二年,为全面完成本项目研究规划和任务,并为今后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制定本年方案。
一、试验内容与田间设计
(一)国家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
我院今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材共2份。
其中,铁02007-3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铁02064-17参加该组晚熟组第二年区域试验。
(二)省生产试验
我院参加该试验的试材4份,其中,铁03102-11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参加晚熟组试验。
本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铁00076-2A-7、辽04Q047-1、辽04Q100-1,共3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二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二)省区域试验
我院参加试验的试材共11个品系。
其中,铁03102-11、铁03064-6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和铁04131-15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和04022-9参加晚熟组试验。
我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辽04Q047-1、辽04Q100-1、铁00076-2A-7 、LY-4100B-8-5-5 、LY-30-3-1、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铁04131-15、沈农01-66 、K丰76-2、原丰88、辽04Q088-1、辽11品-58和辽02081,共15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三)产比圃
参试材料共94份,其中大产比圃39份,小产比圃55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均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大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小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5米行长,4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四)选种圃
参试材料共1579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小区为3米行长,2行区,面积3.6平方米。
每13份试材设一对照。
(五)杂种圃
参试材料共4个世代,807个杂交组合。
其中,F4161个组合,F3192
个组合,F2133个组合, F1321个组合。
田间设计均采用顺序排列,按种子量不定行播种, F4、F3、F2小区行长5米,每份行数分别控制在15、12、10行以内。
F1行长3米,1行区,视需要插入亲本行。
(六)株行圃
参试材料共8个品种245个单株,以本品种原原种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按品种顺序排列,每个单株种一个小区。
小区为2行区,行长3米,面积3.6平方米。
视单株数量,每个品种设3~5个对照。
(七)资源圃
参试材料共527份。
田间设计采用顺序排列,小区为3米行长。
(八)杂交圃及拟配杂交组合
参试材料共268份。
田间设计采用顺序排列,小区行长6米,不定行播种。
本年度拟配新杂交组合300个。
(九)不同年代品种比较试验
共24个品种。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小区为4米行长,5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十)广适性品种鉴定试验
共10个品种。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小区为7米行长,6行区,面积25.2平方米。
田间调查项目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一)大豆熟期组鉴定
共54个品种。
田间设计按熟期从早到晚由南向北顺序排列,三次重复。
小区为1.5米行长,1行区,面积0.9平方米。
田间调查项目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二)东北大豆育成品种亲本表型鉴定
共361份。
田间设计采用穴区法,组内顺序排列,四次重复。
小区为1.6米行长,1行区,每区4穴,穴距40cm,两行间穴与穴交错分布。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三)大豆养分管理试验
(十四)大豆根瘤菌试验
田间设计、调查项目及标准按该试验方案执行。
二、试验地安排、种植、田间管理及收获
(一)试验地安排
省区域试验、大产比圃、大豆养分管理试验、大豆根瘤菌试验安排在院内试验地,其它各项试验均安排在腰堡镇新屯村试验地。
全部试验用地约120亩。
(二)播前准备
试验地上茬为玉米,秋翻秋耙春起垅,垅距60厘米。
起垅前亩施大
豆专用肥(含量:N:P:K=12:18:15)30公斤,随肥播施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
(三)播种
试验地4月中~下旬播种。
省生试、省区试、产比圃、选种圃、资源圃、株行圃穴距20厘米,4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杂种圃株距10厘米,单粒点播。
杂交圃穴距80厘米,5~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3株。
东北大豆育成品种亲本表型鉴定试验,5~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3株。
播种后及时镇压、喷施除草剂。
(四)田间管理
大豆出苗后,除杂种圃外,其它各圃当植株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试验地适时铲趟、除草,及时防治虫害。
各圃在8月13日前后使用敌敌畏防治食心虫。
(五)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
除有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外,其它各圃均按《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规定的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逐区进行调查,做好详细记载。
(六)收获
收获前,省区试和大产比、小产比圃每小区连续取样10株,选种圃保留小区每小区连续取样5株,供考种。
省区试和大产比收获时,先去两边行及小区两端各0.5米后实收实打。
省区试中本院的参试材料和大产比中表现突出的材料的边行单收单脱;小产比、选种圃实收实打;各圃的小区产量均计入考种样重量。
资源圃院内保存部分采用摘荚法收获,
每份材料收400粒种子;繁种部分全区收获。
杂交圃根据需要收获,当年选配组合的亲本材料,年终须放入原始材料圃,此项工作由负责杂交圃的执行人负责完成。
杂种圃F5进行单株选择;F2,采用摘荚法收获,对其中表现突出的组合可选择少量单株; F1已去伪的组合全区混收,未去伪的单株收获,单株脱粒。
新配杂交组合,每个组合最少做30朵花,确保10个荚15粒以上,收获时,注明杂交组合、收获荚数、粒数及执行人。
三、人员分工
(一)主持人分工
项目主持人:傅连舜负责大豆项目全面工作
高产育种课题组主持人:董友魁负责本组工作
品质育种与栽培课题组主持人:张瑞朋负责本组工作
抗病育种课题组主持人:王树宇负责本组工作
专用大豆课题组主持人:傅连舜负责本组工作
专用大豆课题组第二主持人:刘丽丽协助主持人负责本组工作(二)试验分工
韩艳红省普通大豆区试、生试、株行圃、
不同年代品种比较试验
孙国伟省鲜食大豆区试、大产比(Ⅰ、Ⅱ组)、资源圃
刘丽丽大产比(Ⅲ、Ⅳ组)、鲜食大豆产比、杂交圃
林海波小产比(Ⅰ、Ⅱ组)、养分管理试验
朱海荣小产比(Ⅲ、Ⅳ组)、除草剂筛选试验
刘春颖选种圃(1-903区)
刘德恒选种圃(904-1742区)、东北育成大豆亲本表型鉴定
傅连舜王树宇F4
张瑞朋F3、根瘤菌试验
董友魁F2、院内繁种、广适性品种鉴定试验
王树宇大豆熟期组鉴定
F1(2011组合)由各课题组自行负责
曹桂阳试验辅助工作
大豆项目组
201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