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等教育细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细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细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5.1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

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

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

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

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

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

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

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的蓝领熟练工的工资。

另一方面许多专科生找不到工作。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

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

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是我们从政府到教育系统自身乃至全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了。

5.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一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

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

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

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解决方案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本质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网网络体系,增强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及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和网络化:开展中外强强合作办学,努力打造以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快国际认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准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加强高等教育符合国际标准的法规建设和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及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及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终身化。

从而是我国高等教育首先从质量上达到或保持在高水平的运作平台上,以质量求的发展的机遇。

2.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

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

最后,针对不同高四.总结与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一方面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获得健康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5.1.1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

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

同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本身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形成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挑战与围难。

教育经费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不难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此对整个公共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以增加数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对管理和办学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显然,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模式要求有一种新的思路和机制。

而且,这也使得高等教育顿域中影响质量的若干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日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微观基础的建设中.高等学校的定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一个能够广泛适应各种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高质量的高等学校系统,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的关键,而且这也是一个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

5.1.2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1)普通高校总体规模高等教育规模,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

宏观上又可以分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或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微观上通常称为学校规模,也称办学规模。

所谓办学规模是指高等学校对一定规格学生的培养容量。

.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2001年,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本专科在校生数)的分布可以按三分天下来描述: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的地区。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括弧内的数据为占全国的比重)在我国前5名地区分别是江苏(8.14%)、湖北(6.3%)、山东(6.25%)、广东(5.31%)和辽宁(5.18%),这5个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24.2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1.18%;这5个省份的总人口3.43亿,占全国人口的27.09%,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高出其人口总量比重4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的地区。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中等地区。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处于中间区段的河南(5.13%)、河北(4.87%)、北京(4.68%)、湖南(4.61%)、四川(4.4%)、陕西(4.36%)、浙江(4.08%)和上海(3.89%)等8个地区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59.09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6.06%。

这8个省份的总人口4.28亿,占全国人口33.73%,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高出其人口总量比重2.3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中等地区。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小的地区。

黑龙江(3.77%)、安徽(3.51%)、吉林(3.03%)、江西(2.73%)、福建(2.33%)、山西、(2.295)、重庆(2.25%)、天津(2.14%)、广西(2.11%)、云南(1.65%)、甘肃(1.54%)、贵州(1.5%)、新疆(1.5%)、内蒙古(1.39%)、海南(0.36%)、宁夏(0.32%)、青海(0.25%)和西藏(0.09%)等18个地区的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35.73万人,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2.76%;这18个省份的总人口4.97亿,占全国人口39.18%。

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低于其人口总量比重6.4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小的地区。

上述分析说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地区分布是很不平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前5名的地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比重相当于后18名地区比重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