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的原理正常的胰腺分泌胰岛素时,同时存在两种分泌方式,一种是胰岛素基础分泌,胰腺将24小时不间断的小剂量释放胰岛素,以维持基础血糖不至于升高。
第二种分泌方式是在进餐后,胰腺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保证进餐的食物不会使血糖突然升高。
正是有人体胰腺同时存在基础和进餐后两种分泌形式,才使正常人的血糖得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采用注射方式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最根本的缺点就在于胰岛素只能一次一次地注入人体,很难完全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两个时相。
胰岛素泵的开发目的就是为了要尽量模仿正常人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两种方式。
以使血糖更加准确的控制到正常范围。
胰岛素泵是一种内装有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形状如传呼机大小,泵需随身携带,泵内的胰岛素通过长期置入皮下的小针或软管注入体内。
通过微电脑,胰岛素可以以基础和餐前大剂量两种方式给予,因此,象一个简单的“人工胰腺”。
又叫“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
什么是胰岛素泵,它是如何工作的?胰岛素泵亦称体外人工模拟胰岛,是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
它是由微电脑芯片、超微马达和装有常规胰岛素的储液器组成,其大小如同传呼机。
将输注针头固定在皮下,通过导管连接胰岛素泵,病人可以随身携带使用。
胰岛素泵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按不同速度向体内持续释放胰岛素。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人体输注,即基础输注和餐前输注。
基础输注是根据血糖监测由专业人士设定的24小时持续小剂量释放胰岛素,通过这种持续小剂量的输注可以使患者空腹血糖平稳,尤其可以保持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的稳定,可以有效的控制黎明现象;进餐前,根据饮食调整泵,设定餐前量,控制餐后血糖,使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有效果吗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等全面达标,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近20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胰岛素泵一经临床应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非常方便有效的。
其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使血药浓度趋于平稳,还可通过患者病情(如在患者有不同用餐需要或旅行时)和血糖的变化来调节基础率、临床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便患者使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尤其适合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或无症状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
目前,CSII经过临床验证被认为是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也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偏爱。
胰岛素泵的种类胰岛素泵治疗原理很简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泵主机、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
输液管前端有一引导针扎入皮下(一般选择腹部,孕妇因为腹壁变薄不宜在腹壁留针),泵由电池驱动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注入体内。
使用者按要求设置不同的剂量存入微处理器中,胰岛素注射量由微处理器控制,一般设置为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两种,以使全天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胰岛素泵根据其结构分为闭环式和开环式两种。
理想的胰岛素输注系统应该由血糖感应器、反馈调节系统、胰岛素输注器三部分组成,称为闭环系统。
感应器感知血糖,胰岛素泵根据血糖来决定胰岛素输注量,由反馈调节系统接受血糖感应器传递的信号,不断调节泵出胰岛素的量,从而将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虽然闭环系统是理想的“人工胰岛”,但由于闭环式装置结构复杂、便携性差、费用高,所以现阶段国内外还是以使用开环式胰岛素泵为主,但闭环系统,尤其是置入式闭环系统应该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胰岛素泵所放置的部位分为体外泵和置入泵(IIP)。
现在体外泵的体积已经很小,但仍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而IIP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外泵的不足,腹腔内IIP释放的胰岛素吸收更类似于生理状态,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和对患者的要求可以说,所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可采用胰岛素泵行CSII,但考虑到使用经费和患者的具体状况,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使用:◆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列情况者:口服降糖药无效;急性并发症期;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初期;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现象;存在其他应激状态如感染、外伤及围手术期等。
◆其他内分泌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等;◆生活极不规律的各种不同职业的糖尿病患者。
当然,带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生活充满理想和渴望,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及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配合医师的指导与治疗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及运动;患者有条件经常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具备操作胰岛素泵的能力以及对各种警报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学会设置基础量及餐前大剂量。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胰岛素泵治疗的最主要优点是能改善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欲摄入食物的量、种类及进食时间,患者能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同一天内不同的时间设置多个基础率,这主要根据其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工作计划等进行临时设置,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
与传统的MDI相比,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
使用胰岛素泵,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每日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小,可以减少胰岛素增加体重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泵用胰岛素的选择由于胰岛素泵是持续不断地输入胰岛素,所以选择的胰岛素应该具备起效迅速且代谢快的特点。
所以,可以使用短效或者超短效胰岛素,目前CSII治疗中选择短效胰岛素的情况较为常见,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所有胰岛素泵都可以用短效胰岛素。
但理论上讲,超短效胰岛素更适合泵的使用,只是在人群的选择上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其应该是未来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首选品种,因为用超短效胰岛素进行CSII治疗,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从而能更加准确地模拟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剂量的设定1、确定控制目标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但血糖的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总体上应以相对严格但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成年人餐前血糖一般控制在4.4~7.8mmol/L,餐后2小时应<10mmol/L,入睡前应为5.6~7.8mmol/L,夜间3点血糖应>5mmol/L;对反复出现低血糖或老年患者应适当提高血糖值,餐前应为5.6~8.9mmol/L;若为妊娠者应适当降低目标值,餐前血糖宜<6.7mmol/L。
2、基础率的设定(1)基础率的估算: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已用的胰岛素量进行估算,多数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每天所需胰岛素量比MDI法少,一般减少全天量的20%~30%,将泵所需量的40%~50%作为泵治疗的基础胰岛素量,再除以24即为每小时基础率;或根据每公斤体重0.2U胰岛素作为基础量,同样再除以24即为每小时的基础率,然后根据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3点监测的血糖值进行基础率调整。
(2)基础率的调整:基础率每升高或下降0.1U/h,餐前血糖及整个夜间的血糖波动就在1.7mmol/L左右,假如血糖从3点至早餐前上升1.7mmol/L,则第二个基础率应在前一个基础率的基础上再增加0.5~1.0倍,一般在早餐前2~3小时,持续4~6小时。
只要白天的血糖在餐后4小时有明显波动,就应调整基础率,白天的基础率应在延迟进餐或遗漏一餐的状态下调整,在这种禁食状态下每2小时测血糖1次,调整基础率,这种方法可以定期进行,以确定基础率是否合适。
若餐后6~8小时之内血糖变化不超过1.7mmol/L,则此时的基础率设定是合适的;若夜间患者有低血糖症状,则降低夜间的基础率;若患者某一时间内进行运动,可以设定一临时基础率,以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
目前,罗氏诊断公司的H-TRONplusv100胰岛素泵提供基础量计算尺,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设置与生理胰岛素分泌特点相吻合的基础率。
3、餐前大剂量的设定(1)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估算:用泵前每日胰岛素的总量应减少10%~25%。
胰岛素总量的50%~60%用作餐前大剂量,可平均分配于三餐前或按4:3:3的比例分别分配于三餐前;也可按4:2:3:1分别分配于三餐前及睡前加餐前,然后再根据所测餐后血糖(目标为餐后2小时<9mmol/L)情况调整。
(2)餐前大剂量的调整:餐前大剂量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调整的,可根据每日胰岛素总量(TDD)进行估算,具体方法是,TDD除1500(用短效胰岛素)或1800(超短效胰岛素如Lispro、Aspart),即得胰岛素敏感因子,也就是每单位短效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mg/dl)值(其值除以18,即得mmol/L)。
例如1例患者每天应用常规胰岛素50U,则胰岛素敏感因子为1500除以50得到30mg/dl,即每单位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30mg/dl,若患者餐前血糖为160mg/dl,它与达标值100mg/dl的距离为60mg/dl,则所需临时胰岛素为2U。
总体而言,平均每单位胰岛素能减少10~15g碳水化合物,它受体重、TDD及日常生活变化(如改变工作时间、生病)等因素影响。
临床上,餐前大剂量也可根据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进行调整,即每单位胰岛素能降低多少克碳水化合物,一般用500除以TDD即得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如果患者使用胰岛素总量为50U,则其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为500/50=10,即每给予1U胰岛素,机体消耗10g碳水化合物。
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计算,即300除以餐前胰岛素总量,例如,1例患者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300g,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为20U,则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为300除以20,即15g/U,意思是每给予1U胰岛素,机体消耗15g碳水化合物,用这种方法计算,若患者餐前有低血糖发生,则按此比率增加3~5g碳水化合物;相反,若血糖较高,可相应减少3~5g碳水化合物。
这种方法要求患者仔细记录每餐所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每餐前应用胰岛素剂量,以便调整血糖。
若胰岛素泵内使用的是超短效胰岛素,则宜在餐前5分钟前注射,若使用的是常规胰岛素则在餐前30分钟注射,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使用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使用泵的糖尿病患者,要具备糖尿病知识,为了不影响疗效,保证安全,在安装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操作指导。
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患者常因情绪变化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加强心理护理可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