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视中耳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论文
重视中耳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论文
虫堡里县咽噬去亟窆[型盘查垫!!生!旦筮!!鲞筮!塑鱼蝤!』Q!!尘i!!!!婴艘!旦!型盟塑!!坠强:丛型垫!!:y丛:!!,盟!:!
.述评.
重视中耳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
孙建军迟放鲁 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孙建军);200031上海.复旦大
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神经颅底外科(迟放鲁) 通信作者:孙建军,Email:jjsun85@sina.corn;Jg...放鲁,Email:chifanglu@126.tom
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6.05.001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i Fanglu
in otitis
media
Sun
Jianjun,
Center of Otorhinolaryngology胁以and Neck Surger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China(SunⅣ);Department of Otology and Skull Base Surgery,Eye Ear Nose and Throat Hospital,Fndan Un&ersity,Shanghai 200031,China(Chi儿) Cor阳印o,以i,w author:Sun
tympanoplasty”同样反映了该术
了针对传导性聋的评估标准,即记录并比较手术前 后语言频率(0.5、1.0、2.0和4.0 kHz)纯音听阈的
式的基本特征,即乳突切开、不保留外耳道后壁+鼓 室成形。专业名词的英汉互译是一种语言的再创 作,英文多是以逻辑关系为出发点的描述性语言,更 适合对事物特征和相互关系的表达。手术名称除来 自英文外,还有拉丁语。在许多教科书、参考书和各 种文献中,称谓纷杂,初学者难免会感觉混乱和困
惑。此外,对同一术式可有不同的表述,如
“Combined approach tympanoplasty”与“Canal wall
气骨导差值,以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的缩小值为参数
(close
gap),来评判听力改善的程度旧J。 在上述5个中文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5年
of AB
6月的621篇中耳炎相关论文中,涉及听力结果评 判者有45篇,均无统一尺度可循。从循证医学角度
Otorhinolaryngol Head
Surg,2013,48(1):5.DOI:10.3760/cma.i.issn.1673.
万方数据
主堡里昱塑噬兰堡生£型苤查垫!!生!旦筮i!鲞箜!塑£坠!』Q堕堑!!!!业罂!旦!型堕塑!!丛坚:丛型垫!!:!尘:!!:堕坚!
0860.2013.01.003. Gao
media[J].Chin J
Surg,2005,40(1):5.DOI:10.
otitis
3760/i.issn:1673-0860.2005.01.004.
[2]Harkness {3
P,Topham
J.Classification of
media[J].
基本的颞骨CT影像应包括以下关键信息:(1) 乳突、鼓窦、鼓室气化状态,是否有密度改变,有无骨
用情况,我们检索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指 南公布后)国内SCI.E、CMCI、CNKI、万方数据及 CSCD等五大数据库,该时段国内各期刊发表中耳 炎及相关论文共621篇,其中仅1 1篇(包括自引
3篇)引用中耳炎指南2.0,仅6篇(包括自引1篇) 引用指南解读。
结构,促进传声功能恢复。为达到上述目的,相应临
国疾病分类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为《国际疾病分类 CDl0编码》,该编码关于中耳炎的诊断和手术分类 十分繁杂,相关部门迄今尚未对其进行必要的简化
和修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对该病 的认知。
早在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就发布了国内首 个中耳炎临床指南(即中耳炎指南1.0)…。经过近 十年的临床实践,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和临床指 南旧圳,学委会联合编委会于2011年起组织国内数
万方数据
生堡亘县咽噬当塑处型盘查垫!!生!旦筮i!鲞筮i翅坠i!』Q!!尘i!尘!型!盟!旦!型塑竺!!!垡:丛!Y垫!!:y丛:i!,型!:!
“Canal wall up mastoidectomy with
tympanoplasty”。这
手术前后的听力评判(主要是针对传导性听力 下降)是中耳炎外科治疗的又一重要环节,作为评 估治疗效果的基础指标,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和统一。早在1995年,美国听觉与平衡学会
质破坏及其范围;(2)耳蜗、前庭、半规管、乙状窦等 重要结构及其周围关系;(3)听骨链解剖形态及其 空间位置,由于常规扫描条件下难以清晰显示听小 骨细节,故通常需用特殊软件进行重建(如容积重 建和仿真内镜成像等)。通过选择标准层面可以顺
Laryngoscope,1998,108(10):1539.1543。
issn:1673-0860.2005.01.004.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此外,中耳炎诊断和 治疗的规范化还包括对国际疾病分类CDl0编码相 关部分做必要简化,使之更接地气,符合临床应用的
(1):5.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3.01.003.
Subspeeiahy Group Head and Neck of
Otology,Society
Chinese
of
Otorhinolaryngology Association:
Surgery,
Medical
来看,其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仍有待商榷。因此,针 对中耳炎所导致的传导性听力障碍,使用统一的听
up”即为同一术式。因此,对手术名称的规范使用
力学评估标准应视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中耳炎指南2.0版本发布2年多了,根据公开 来源的资料,我们针对指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 用情况和存在问题作了以上初步分析。我们应该重
Gates GA,KIein
jo,Lim DJ,et a1.Recent advances in otitis
otitis
media.1.Definitions,terminology.and classification of
media[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Suppl.2002,188:8一18.
床指南的提出和技术规范的推广十分必要。由于我
既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分型包括单纯 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等三个基本类型。早在十多 年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制订的中耳炎指南1.0版已 对此做出修改,剔除了单纯型和骨疡型,统一划归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将胆脂瘤型中耳炎命名为中 耳胆脂瘤。但在上述同样检索时段和检索范围内, 仍有19篇出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称谓,
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正确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干 预方法,提高手术前后诊断的符合率,提升治疗 效果。 四、中耳炎的听力学评估
[5]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中华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 分型指南(2012)[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
十位专家讨论、修订该指南,最终在2013年第48卷
66篇出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称谓, 10篇出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称谓。 此外,在教材类文献中也存在类似情况。以大 学本科统一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年)为例,中耳炎临床分类依然沿用既
往旧的分型,此时距指南1.0版公布已有3年之久。 因此,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专业期刊,都应努力承担起 及时、准确地将更新后的标准或信息传递给广大读 者的责任。 二、中耳炎手术分型 中耳炎指南2.0中的手术分型及所用名词起源 于疾病分类和手术目的,既考虑中耳炎的病变特点, 又兼顾对历史的沿袭。如乳突一鼓室成形术分类中 的“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英文为
视并加强中耳炎疾病分类、手术分型的规范化,通过 优化影像诊断和完善听力学评估,进一步促进中耳 炎诊疗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2004年,西安)[J].中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5.DOI:10,3760/j.
on
otitis
media
eholesteatoma[J].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42(7):544-545.DOI:10.3760/j.issn:1673-0860.2007.
07.022.
序识读,系统浏览,不遗漏重要影像信息。 除在术前获取规范的颞骨影像资料外,必要时 与放射科医师共同读片这一点值得提倡。两个专业
[4]迟放鲁.中耳炎和胆脂瘤的分型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7):544-545.DOI:10.3760/j.
issn:1673-0860.2007.07.022. Chi FL.Classification and and microsurgery
process
实际需求。 三、中耳炎的影像学诊断 以高分辨CT为代表的颞骨影像技术是中耳炎
诊断的重要手段,已成为该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在影像设备高度普及、临床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强调颞骨影像技术的规范和读片水平的提升更显重 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