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 第五讲唐诗与李杜

大学语文 第五讲唐诗与李杜

大学语文
第五讲唐诗与李杜
“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 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 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 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 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 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 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 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 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 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 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 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鲁迅《看 镜有感》)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
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 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 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 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 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 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儒释道三教并存 孔颖达《五经正义》,学校教学与科 举的教科书 以老子为祖先,封“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庄子》成为士子的必读书 名僧:玄奘、教派:天台宗、法相宗、 华严宗、禅宗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
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些。这 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诗里有 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 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 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 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 显例。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 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
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
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 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自开成至五代为晚唐,历时近七十年,代 表诗人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李白及其诗歌 一生平简介: 谪仙人——悲剧的命运 唐才子传卷二:李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
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夜梦笔头生花, 后天才赡逸。…… 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 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 此为郭沫若说法,最通行,但仍有异说,无 定论。
杜甫及其诗歌 一、生平及其思想
郭沫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成都杜甫草堂题
词:笔底沧浪,民间疮痍。 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 左丞丈二十二韵》) 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现实: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 年五月条) 玄宗朝,李华还说:“国朝一家天下,华 夷如一。”(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
二、唐诗的分期 肇始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明
高棅的《唐诗品汇总叙》。 自武德至开元初为初唐,历时近一百年,代 表诗人为四杰、陈子昂。 自开元初至大历为盛唐,历时五十余年,代 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 岑参。等。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诗何以胜
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 诗所以不及也。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搢绅虽位极人臣,不 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 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代以诗取士,还包括“行卷”诗。所谓
“行卷”,就是考生在考试之前,将自己写 的诗编成卷册,送给主考官或有关官员审阅, 以期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加深主考官对自 己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再投,叫“温卷”。 程千帆认为“省题诗”要受种种清规戒律的 束缚,所以好的作品不多,“行卷”之诗则 可以较为自由的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锻炼 士子的作诗能力,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0年版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
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 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 佛教对唐文学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 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 收僧人诗作者113人,诗2783首。 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 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篇咏,如游历、与 士人交往、赠答等等。
进士须考试诗赋。“省题诗”或“试帖 诗”。
唐康骈《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
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藉甚。 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 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 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 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
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 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如白乐 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 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如 《兵车行》、《前后出塞》、《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哀王孙》、 《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 《悲青阪》、《公孙舞剑器行》,终篇皆 是。……
他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 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 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志尚 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 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 义的艺术主题。 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 的地步。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
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十 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 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翰林集序》)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 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 皓》) 他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 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
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 虚名何处有。(《笑歌行》)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
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
髙气盖世。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豪放飘逸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 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 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 主观抒情。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 李白的艺术创造,以乐府歌行最为代表。
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
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 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 墓碑序》)。 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 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 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 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 书》)。
康熙皇帝《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
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 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 已专且勤矣。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 社1986年版
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二《唐诗无讳避》 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
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 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 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 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 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君王虽爱蛾 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 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
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 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鲍照《拟行路难》之六:“对案不能食,拔 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 垂羽翼?”
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髙楼。蓬莱文 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 飞,欲上靑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 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太 白集》载明人评语);"兴起超忽"(王夫之《唐诗 评选》卷一);“雄情逸调”(陆时雍《唐诗镜》 卷十九)。《唐宋诗醇》卷七云:"遥情飚竖,逸 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之 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唐汝询《唐 诗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 不返,来日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 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断 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 栖仕宦为也?"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前四句" 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 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 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 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

国力强大。天可汗。
文学艺术发达。绘画、书法、雕塑、音乐
(词)、舞蹈。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为诗歌、散文、词、 小说的全面发展。 《明史·李梦阳传》:“倡言文必秦汉,诗 必盛唐。”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