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
一、八岔岛
八岔岛是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八岔乡西北黑龙江主流中国一侧,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境内的岛屿。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开始有赫哲族居民在岛上挡亮子捕鱼。
因岛上地势低洼,赫哲语称“八卡”,后称“八岔岛”。
由14岛组成,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面积约45.6平方公里。
岛上生长柳树、柞树等,周围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盛产大马哈鱼等。
附近村民在岛上耕种、捕鱼。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同江市东北部八岔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0′至134°01′,北纬48°08′至48°18′,总面积为32104公顷,核心区为9011公顷,缓冲区为6450公顷,实验区为16553公顷,属内地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于1999年10月同江市人民政府同政[1999]8号文件批准建立。
2000年佳木斯市政府佳政发[2000]32号文件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政[2001]12号文件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6日国务院以国办发[2003]54号文件正式批准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自然保护区内岛屿重多,泡沼星罗棋布,湿地发育良好,类型多样,共有野生动物295
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如丹顶鹤、东方白鹳等;野生植物有593种,如野大豆、黄芪等。
该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景观资源以及赫哲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内外科研机构考察研究三江平原湿地的典型基地。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9年建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建立了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几年来,佳木斯市政府和同江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保护区购置了日产雅马哈机器一台,美国产14马力橡皮舟一艘,配备2020吉普车一辆,照相机一部,汽油发电机一部,85马力快艇一台,摄像机一部,观察哨三处,风力发电机一部,建立了面积170平方米的生态监测站。
同江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专项执法行动小组,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对保护区的破坏行为,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等项基础建设工作,八岔岛自然保护区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
国家AAA级旅游区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位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而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有着风土人情又赋予这里丰富的文化内
涵。
街津口旅游度假区主体景区赫哲民族风情园,是以赫哲人特有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以自然风光为依托,集观赏、考察、餐饮、游乐为一体的旅游区。
度假区风格独特、环境优美、生态完好、内容丰富、设施完善、服务规范。
有钓鱼台景区、赫哲民族文化村景区、莲花河浴场、得勒乞石头人景区、修恩湖景区、寒葱沟景区、上滩捕鱼景区、下滩捕鱼景区、五节砬子景区、抗日战争北山遗址景区等,同时还有赫哲民族文化村艺术团,为游人表演传统的赫哲族歌舞节目,成为度假区吸引游人的一大亮点。
把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国内一流观光、休闲、度假、休养胜地。
三、三江口风景区
同江三江口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故名为“三江口”,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同江三江口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
同江三江口水面宽畅,百舸争流,水鸟翔集,常有江豚、白鳍豚嬉戏浮游。
在历史上,同江三江口这里是水军争夺的要地。
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孙权、刘备二支水
师追击曹军,都从这里经过。
如今,城陵矶港、岳阳纸厂、岳阳电厂等新兴工业企业都设在这里。
入夜,万盏明灯倒映水中,如繁星缀空,溢彩流光,水光一色。
同江三江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
同江三江口又是“三同”路的终点,经过同江市政府的独具匠心建设,同江三江口已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观光宝地。
四、着力挖掘与保护赫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
我市抓住这一优势,着力挖掘保护赫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随着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推进,由于自然、文化等生存环境的变化,赫哲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赫哲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趋势正在日益加大,濒危是全方位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市赫哲族的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着力做好赫哲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展示工作,我市成立了同江市保护发展赫哲族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对赫哲族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保持和提升赫哲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市还在赫哲族旅游业方面狠下工夫,组建了赫哲族文化保护和传播公司,负责研发、生产和销售鱼皮制品等民俗工艺品,对赫哲族文化的传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日,集文化展示、演艺餐饮、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休闲中心——“赫哲印象”餐饮文化娱乐中心在同江市街津口乡正式营业,主建筑东西两侧墙体悬挂赫哲民俗浮雕800平方米,浮雕面积为全国之最,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勤劳勇敢而富有艺术气息的民族。
形象生动的向人们讲述了赫哲民族世世代代的生活故事,也成为我市赫哲族文化的亮点。
与此同时,我市在旅游品牌营销中,特别注重旅游品牌营销。
以“热爱家乡,畅游绿色三江”、“赫哲民俗特色游”为主题,向家乡人及各地游客宣传家乡的美景胜地和赫哲民俗民风。
这些活动以多方位的形式反映了同江在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以民族特色为载体向省内外、国内外各地游客传送同江独特风情和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同江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
五、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
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各类湿地,如今成了同江市精心保护的对象。
经过努力,这个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一度销声匿迹的马鹿、驼
鹿、黑琴鸡和白鹳等珍稀禽兽也重新在这里安家落户。
近年来,由于多方因素影响,这个市的湿地资源不断减少,原有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本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明显减少,内涝、干旱、冰雹、大风等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997年,同江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他们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力度。
增强保护意识,加大管理力度,是缓解生态环境日趋严重的问题的关键。
他们首先抓好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保护区项目的立项、贮备工作。
以“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制定了《同江市生态示范建设规划》《同江市湿地保护区建设规划》《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八岔岛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莲花河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明确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他们还先后建立莲花河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5.2万公顷。
为了防止新的人为生态环境破坏,他们加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力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严禁在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新
上污染环境的项目,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这个市构建了“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的湿地保护联动机制,由环保部门牵头,联合林业、国土、旅游、公安、建设、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确保湿地自然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湿地恢复和建设步伐,这个市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实施以稻治涝战略,扩大了人工湿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