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园林史第一部分 第2单元 萌芽期园林——园林的起源和最初形式

中外园林史第一部分 第2单元 萌芽期园林——园林的起源和最初形式


2)农业文明建立后,狩猎成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娱乐活动。
3)囿除了为帝王提供祭祀、丧祀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 的野味,还能在其中进行游玩。
4)有专人管理。
2.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二——台
1)“台” 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2)台的原始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
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 “灵沼”。
1)沙丘苑台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 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 其中主要的两处。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沙丘苑台在 今河北邢台。
2)灵台、灵囿、灵沼
《周礼地官》“囿人中士 四人、下士八 人、府二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君子比德是指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 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 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 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
3)意识形态因素之三——神仙思想
•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 神仙思想是对原始的神灵、山岳崇拜。 • 东海仙山
蓬莱、瀛洲、方丈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 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2)意识形态因素之二——君子比德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山水”成为自然风景的代称。
1)“园,所以树木也。”
《毛传》
2)“种菜曰圃。”
《说文解字》
3) 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
4)《周礼·地官》:“以场圃任园地。”
5)食用植物与药用植物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
二、宫室及宫室制度(夏--春秋战国)
1、上古暨夏商宫室
穴居、巢居
修造王宫瑶池,修建桐宫
2、西周宫室制度的完备
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 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皇家园林:
三、春秋战国从囿到苑的转变
1、影响发展的思想流派 为了满足狩猎和通神的功能而出现的囿和台,其本 身已包含着风景式园林的物质因素、精神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1)意识形态因素之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在西周 就已经出现。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 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 和谐。
国:国都; 经:南北向; 纬:东西向; 涂:道路; 经涂:纵向(南北向)的道路; 轨:车辙。谓王城之内,道广并九车也;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建在西边,左 右对称。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 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 市朝一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 各长140米左右 (一步按1.4米计)。
壹 第2单元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 园林的起源和最初形式
一、园林的起源
原始社会:洞穴生活、生吃不可能造园;
游牧部落时代:人们游移不定,逐水而居,没有必要 造园;
奴隶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私有财 产,开始贫富分化,有了脱离劳动生产的特殊阶层— —剥削阶级。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 代——夏朝建立,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化艺 术)开始发达的阶段才开始建造园林——奴隶社会。
汉代,秦时上林苑扩建,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 苑,“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 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 池三山” 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的范例。
三山之间用殿阁连接,池上招引禽类,虽无”假山”之名词, 苑池结合形式已成熟。
2、影响发展的建筑标志——台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宫室建筑:下有台基,顶为四 宇伸张,梁柱墙甓砖瓦等印有精美装饰。“高台榭, 美宫室”在春秋很流行。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一——囿(yòu )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就一定的地 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 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
1) “囿”成为统治阶级专门的狩猎场所。
“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诗经》
“囿,苑有垣也。”
《说文》
囿人分职定责; 囿沼台的完美结合;
“灵囿”专为帝王游猎之地 灵台“观祲象,察氛祥” “灵沼”对水的崇拜
与后世挖湖堆山颇为相似。 文王以仁德治国,建造即观测天文现象,预示祸福吉 凶。因此,灵台可视为中国的完备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海中神山和壶天仙境,自秦汉至今,始终是园林模仿的永 恒主题。中国神话中也称海中三神山为“三壶”:“海上 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 拙政园中的建筑皆面水而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 也体现了对传说中蓬壶仙境的模仿。
留园可亭与小蓬莱
汉代“一池三山”的园林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的范例。
3)台是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模仿。 可登高、可观风景。
例如:鹿台。 登台既可通神,又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尤其在田
猎时可以全景式透视千军万马的奔腾,也可辨认禽兽 遁逃之迹,以便指挥捕猎。于是,囿台逐渐融合。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最早形式
3.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三——园圃
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 上面建造殿堂屋宇
功能:观景、天文台、炼火台
姑苏台;荆台;章华台
姑苏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地的诸侯国都在 都邑附近建造园林,规模都不小,而且大多数均以 台作为中心,尚保留着筑台以通神明的做法,但游 览的功能已经扩大了,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即吴王夫 差修建的姑苏台。从《述异记》的记载:“吴王夫 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 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看来姑苏台已 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园林了,她 的遗址在今苏州郊外的灵岩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