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hm2,总产为3.1亿t,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hm2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
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hm2,占40%;亚洲为780万lam2,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hm2,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hm2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hm2,下降了21%。
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hm2,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
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hm2增加到780万hm2,增加了87%。
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由285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增加60%:印度、孟加拉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40万和13万hm2,增幅达到43%和52%;朝鲜的面积则由6.1万hm2猛增到18.8万hm2,增加了两倍。
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72.2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12.2万hm2,增加了55%。
其中,尼日利亚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仅仅0.8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7.5万hm2,10多年间面积增加了21倍,一跃成为非洲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2%,亚洲的58%。
苏联解体前曾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面积在600万hm2以上,产量在7000万t左右。
苏联解体后,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
排在世界第二位的是俄罗斯,2003年种植面积为317万hm2,占世界的15%;再次是乌克兰和印度,面积分别为160万hm2和134万hm2,占世界的8%和6%;四大生产国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50%。
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万hm2的国家还有波兰(77万hm2)、白俄罗斯(52万hm2)和美国(51万hm2)。
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占世界总产的80%,主要生产国地位突出。
在单产上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不同区域单产水平差异极大。
1.总产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世界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1961年世界平均单产为12216kg/hm2,2003年为16448kg/hm2,单产水平提高了35%,因而世界马铃薯生产在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总产保持相对稳定并稳步增加。
与面积分布一样,世界马铃薯产量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
2003年欧洲产量为1.3亿t,亚洲为1.2亿t,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2%和39%。
但两个洲的单产水平并不高,分别为15964kg/hm2和15757kg/hm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各国产量看,中国仍牢牢占据着首位.2003年总产达到668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2%,亚洲总产的54%。
其次为俄罗斯,总产3675万t.占世界总产的12%。
印度的总产为2316万t,排名第三。
美国凭借单产的优势(高达41151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总产达到208275t,排名第四位,超越面积在其排名之前的乌克兰、波兰和白俄罗斯。
马铃薯总产超过1000万t的生产大国还有乌克兰(1850万t)、波兰(1373万t)。
2.单产2003年世界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6448kg/hm2,其中,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7835kg/hm2,而发展中国家为15028kg/hm2,差距不大。
但不同洲、不同国家受地域、气候、栽培水平的影响,马铃薯单产水平差异很大。
北、中美洲单产最高,为36252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其次为大洋洲,33025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亚洲、欧洲、南美洲分别为15757、15964和15081kg/hm2,较世界平均水平略低;非洲则为11167kg//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世界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单产达到44248kg/hm2,排在其后的有:比利时、丹麦、美国、英国、荷兰,单产分别为42532、42446、41152、40814、40725kg/hm2,单产均超过40000kg/hm2;而产量最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如斯威士兰、布隆迪、中非等国,单产低于3000kg/hm2,与高水平国家相差10倍以上,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相差5倍以上。
中国的单产水平为14842kg/hm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三、世界马铃薯的消费利用从总体上看,世界马铃薯的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均以食品用途为主,不同国家人均消费量差异大。
根据1999—2001年统计数据,世界人均马铃薯占有量为51.8kg,其中用于食用的为32.1kg,占62%;其次为用于饲料,占14%;用于种薯的占11%;其余的13%为加工及其他用途还有损耗。
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各国对马铃薯的加工利用不同,人均消费量也各不相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马铃薯消费利用的主要差异在消费量。
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量为32.1kg,而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73.9kg,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只有20.4kg。
但是,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9kg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已增长了两倍多,消费潜力巨大。
从各洲看,欧洲人均消费量最高,为93.6kg;其余依次是大洋洲47.3kg、北美洲45.1kg、南美洲31kg、亚洲22.4kg、非洲12.3kg。
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集中在原苏联及东欧地区,年人均消费量超过100kg。
属于原苏联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年人均消费量为148.8g,为世界之最。
西欧地区,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家人均消费量也较大,年人均消费量在50kg上。
非洲的马拉维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12.7g,是非洲平均水平的10倍,在非洲众国家中鹤立鸡群;其次为卢达旺,消费量也有50.7kg。
亚洲年人均消费量超过50kg 的有土耳其、黎巴嫩;伊朗、以色列、朝鲜等超过40kg。
中国为31.3kg,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是,与1994—1996年的14kg相比,短短几年时间,人均消费量翻了一番还多,增长速度很快。
在利用途径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别不是很大。
发达国家马铃薯的食品消费比例为54%,而发展中国家为70%,发展中国家高出16%;饲料比例,发达国家为18%,而发展中国家为9%,发达国家高出1倍;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发达国家为6%,而发展中国家为9%,损耗较大;但在种薯使用上,发达国家用去了产量的15%,而发展中国家只是7%。
但是发达国家高达15%的用种比例是否包括出口的种薯在内,统计未予说明。
关于加工.要专门说明的是,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行标准化统计,能够还原成马铃薯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如薯条、马铃薯泥等)又折回马铃薯计入食品利用统计项,不能还原成马铃薯的加工产品才计入加工统计。
因而在加工统计中的加工比例不是实际加工比例,这样的统计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平均的加工用途比例均为4%。
尽管如此,荷兰的加工统计比例仍高达50%,遥居世界首位。
美国是马铃薯加工消费大国,尽管相关统计加工比例没有显示,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字,美国在1994—1996年加工比例已达60%,这一比例中应包括所有能还原为马铃薯的加工产品在内。
新西兰的加工比例为16%,也是比较高的。
中国的加工比例为8%,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
从相关资料的综合反映来看,发达国家的总体加工利用水平是要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利用方面更是如此。
四、世界马铃薯贸易世界马铃薯贸易以鲜马铃薯和冻马铃薯为主.在主要地区的主要国家之间展开。
据统计,2002年世界马铃薯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的总量为2409万t,占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的7.5%,贸易值为84亿美元。
从贸易构成看,由鲜马铃薯、冻马铃薯、马铃薯粉三大块构成,在数量上以鲜马铃薯为主,在贸易值上以冻马铃薯为主,其中,鲜马铃薯的进出口量为16507Yt,占马铃薯总贸易量的69%;贸易值为34亿美元,占总贸易值的40%;冻马铃薯的进出口量为707万t,占29%;贸易值为45亿美元,占54%;马铃薯粉的进出口量为52万t,占2%;贸易值为近5亿美元,占6%。
近年世界马铃薯贸易的主要特点:一是马铃薯整体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冻马铃薯贸易增长迅猛。
近20年来,马铃薯贸易处在一个速度较快的增长期。
与1980年相比,2002年世界马铃薯进出口总额由23.6亿美元增加到83.9亿美元,增长2.5倍,而同期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只增长了85%。
具体看,鲜马铃薯的进出口量近20年间由960万t增加到1650万t,增加74%;贸易值由19.5亿美元增加34亿美元,亦增加74%;冻马铃薯的贸易量从39万t增加到707万t,增长17倍;贸易额从2.7亿美元增加到45亿美元,增长16倍;马铃薯粉的贸易量从18万t增加到52万t,增长1.9倍;贸易值从1.4亿美元增加4.7亿美元,增长2.4倍。
由此可以看出,在近20年的马铃薯贸易中,冻马铃薯贸易是增长最快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来马铃薯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减缓,尤其是在贸易额上。
1980—1995年15年间马铃薯贸易量增长84%,贸易值增长2.7倍;而1995—2002年贸易量只增长了28%,贸易值还下降了4%。
二是贸易集中度高,西欧与北美发达国家占较大份额。
纵观世界马铃薯贸易,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贸易在重点区域的重点国家展开,再具体一点就是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展开。
欧洲和北中美的贸易量分别占世界的69%和16%,贸易值分别占世界的61%和23%。
而西欧的贸易量与贸易值均占到欧洲的95%;北美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的贸易量与贸易值均占整个北中美洲的91%。
西欧的7个主要贸易国家(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北美的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连同亚洲的日本,10个主要贸易国的贸易量与贸易值均占到世界的76%,其中仅荷兰一国的贸易量就占到世界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