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方案(2016-2025)

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方案(2016-2025)

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简本)委托单位:深圳市水务局编制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深圳市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委托单位:深圳市水务局编制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言水是生命之源,一座伟大的城市往往从那一片水域开始。

深圳河是深圳的母亲河,作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她不仅经历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和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崛起。

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中心从深圳河中游的罗湖逐渐向西拓展转移,深圳湾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内湾。

深圳河湾不仅提供了基础的生态服务,也承担着防洪、供水、排水、生态和景观等重要功能。

快速城市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剧烈影响着深圳河湾流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了水体的物质通量和下垫面组成。

人口、产业、用水、排水等结构性的时空不匹配带来了诸如洪涝灾害、用水短缺、河流黑臭、生态退化等一系列流域水问题。

深圳河湾流域水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综合治理方案在深刻剖析流域水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治理短板、确定合理结构的基础上,从流域的全市整体出发,贯彻“五位一体”理念,综合考虑流域的功能要求与物质通量结构的匹配,提出了流域防洪排涝、水源保护、分流截污、综合处理、河道整治、生境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的建设方案和系统协调、智能调度、两岸共治的管理对策,为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58”治水目标,达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相互协调的五水共治提供科学的支撑。

方案初稿经过评审后,在认真吸取评审专家意见并广泛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士的具体建议的基础上,又进行系统的完善和补充论证后编纂成此研究报告,并浓缩出方案简本供政府相关部门实施。

本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水规划国土委员会、深圳市气象局、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南山区环水局、福田区环水局、罗湖区环水局、龙岗区环水局、深圳市水务集团、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汇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相关机构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目录1.总论 (1)1.1流域概况和功能定位 (1)1.2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2)1.3方案规划目标 (4)1.4编制依据 (5)2.水安全保障 (5)2.1水安全现状 (5)2.2防洪对策方案 (8)2.3排涝措施 (10)2.4水安全要点汇总 (11)3.水资源保护 (12)3.1现状问题分析 (12)3.2对策和方案 (14)3.3效果评估 (15)3.4水资源要点汇总 (16)4.水环境治理 (17)4.1深圳河湾水环境系统分析 (17)4.2污染源解析和负荷消减 (19)4.2管网建设 (23)4.3 污水处理厂 (27)4.4黑臭水体治理 (28)4.5目标可达性和实施关键 (30)5.水生态修复 (32)5.1目标与要求 (32)5.2现状与差距 (32)5.3对策与效果 (32)5.4水生态关键 (33)6.水文化建设 (33)6.1水景观规划 (33)6.2实施计划 (35)7.五水共治 (36)7.1治水理念 (36)7.2治水措施 (36)7.3管理机制 (41)8.治水提质项目评估和方案汇总 (41)8.1治水提质计划项目评估 (41)8.2项目汇总 (42)附表1 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项目评判表附表2 深圳湾流域规划补充及细化类项目计划一览表附表3 深圳湾流域规划调整类项目计划一览表附表4 深圳湾流域近期新增项目投资计划一览表附表5 深圳湾流域新增远期项目投资计划一览表1.总论1.1流域概况和功能定位1.1.1流域概况深圳河是深港界河,发源于梧桐山牛尾岭,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流域面积312.5km2,深圳一侧187.5km2,香港一侧125.0km2,河长37.6km。

流域内有大小河流36条,深圳侧一级支流有5条,分别为:莲塘河、沙湾河、布吉河、福田河、皇岗河。

三岔河口以下为平坦的冲积海积平原,下游河段为感潮河段,潮流界可达三岔河口以上。

深圳湾系半封闭海湾,东接深圳河,西连珠江口内伶仃洋,湾长约14km,平均宽度7.5km,平均水深仅2.9km。

深圳侧入湾河流4条,由东向西依次为新洲河、凤塘河、小沙河、大沙河,这些河流由北向南流入深圳湾。

图1-1 深圳河湾流域示意图深圳河湾流域深圳侧为城市核心区,香港一侧是生态保育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深圳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具有发展湾区经济的领导优势和经济基础。

深圳湾未来愿景为打造世界顶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中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典范。

1.1.2功能定位深圳河: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惠及深港两地的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历史之河,国际化都市的蓝色休闲长廊。

滋养河口两岸湿地,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红树林和珍稀鸟类栖息繁衍;彰显一国两制水文化、见证百年荣辱兴衰。

深圳湾:一湾清水、两岸共治、生态健康、永续发展。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提供生态支撑;成为深港两地深度合作的重要场所,世界级滨海城市自然生态与休闲生活空间;助力深港双方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两种制度互补的典范。

1.2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深圳河湾流域是深圳市基础设施最好的流域,防洪排涝、雨污管网、处理设施总体相对完善。

但仍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1)水环境不达标,呈现好转趋势深圳河河口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国控水质断面,不能达到地表水V类水标准要求,深圳湾不能满足海水四类水的要求,流域内存在“六条八段”黑臭水体。

随着流域治水设施的不断完善,总体上流域水环境呈现好转趋势,近2年深圳河的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和COD超标率持续降低。

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在于:尚未完成源头的雨污分流,污水漏排和雨季溢流对河湾的污染负荷大大超过环境容量(COD 负荷59.79t/d,容量22.88t/d;氨氮负荷12.42t/d,容量1.89t/d),污水处理厂出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底泥内源污染物的释放和珠江口外海水质也是影响河湾水质的重要因素。

从面源上看,香港一侧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2)水资源有保障,水源地有威胁境外引水占本流域供水的70%以上,稳定的来水是水资源的有利保障,但作为水缸的蓄水水库存在水质污染的威胁。

水源地威胁的主要来源在于西丽水库集水区和沙湾河上游的村庄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流域内面源的污染风险。

(3)水安全存隐患,内涝防洪不够深圳河干流不能满足国家对特大城市200年一遇防洪的标准要求,布吉河也不能满足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

流域内内涝点和积水点也比较多,2016年共有84处。

其原因在于:深圳河干流防洪标准为深港双方共同协调确定,现在的设计标准为香港侧标准50年一遇,相较于国家200年一遇标准洪水位总体上低0.15~1.63m。

深圳河上步码头和罗湖卡口未能达到防洪设计标准要求。

布吉河海关卡口影响上游洪水下泄。

内涝和积水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管设计标准偏低、泵站不足和管网损毁。

(4)水生态待改善,治污清淤优先深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深圳市最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

红树林、泥滩、鸟类的生境条件都有待改善。

最重要的就是水质污染的治理和污染河道底泥的处置。

(5)水文化可发扬,景观历史管理深圳河湾具有独特的历史、生态和景观地位,两岸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政府架构各不相同,这些文化差异是考虑治水方略的基础也是可资发扬的特色。

这些问题有三个主要特点:层次深、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

层次深:水问题是快速城市化引起的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的问题。

城市化导致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水资源结构失调,进而导致五水问题。

社会关注度高:洪涝防治、水质改善、生态恢复这些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在深圳河湾表现的非常突出,如水源区的水源保护问题、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洪涝风险问题、尤其是黑臭水体问题,以及河口的湿地生态问题和整体上的文化融合问题等。

治理难度大:由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和社会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

可以归结为五大矛盾:①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与深圳市有效水资源的矛盾问题;②污水排放量大与深圳河湾水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问题;③不断增加的安全需求与深圳河湾洪涝灾害防治标准偏低的矛盾问题;④既定的水质目标与黑臭水体远远不能够达标的矛盾问题;⑤预期的生态系统健康目标与河口湿地严峻的生态问题之间的矛盾问题。

诸矛盾在雨季表现尤为突出,暴雨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面源-内源污染、污水溢流伴随出现,矛盾交织,解决难度大。

1.3方案规划目标按照深圳市治水提质计划,本方案在总体上满足“一三五八”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对治水的各方面的目标要求如下。

(1)水环境目标根据深圳河湾水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区划、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行动方案”、“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确定本方案的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为2017年、2020年和2025年。

表1-1 流域水环境目标(2)水安全目标防洪主要目标为:深圳河干流200年一遇,沙湾河、水库排洪河、布吉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等100年一遇,其他50年一遇。

排涝主要目标为:特大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年。

(3)水资源目标水资源量满足“三生”需求,万元GDP用水量10m3,再生水回用2020年力争达80%。

水质:2017年达到重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使4座饮用水库水质全部达标;2025所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有保障水质达标。

(4)水生态和文化目标营造良好生境,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打造宜居环境,开发历史文化区,让碧水蓝天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

1.4编制依据本方案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材料编制:(1)国家有关水、水环境、防洪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2)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防洪潮等方面的相关规划;(3)有关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行动方案”。

2.水安全保障水安全主要考虑防洪和排涝两个重要方面。

水安全系统的水通量时空分布可由“蓄”—暴雨蓄流系统、“滞”—蓄滞洪区绿色基础设施、“排”—排水系统绿色基础设施、“控”—堤坝体系及管理体系、“泄”组成。

2.1水安全现状2.1.1防洪现状深圳河湾流域整体防洪现状最突出的问题是深圳河、布吉河及其支流笔架山河防洪标准不达标。

深圳河的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现状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不达标,干流防洪能力在上步码头不足10年,罗湖卡口20年一遇,这两个是深圳河防洪方面主要问题。

深圳河防洪能力见表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