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PPT课件
地震损失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 损失金额估计在1220亿至2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 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
18
4.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 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 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11
2.震中、震中距和极震区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
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 距。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震中区。一 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极震区。
12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 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 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周五学习日活动
地震知识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 二、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地震活动带简介 四、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五、大震预警现象 六、地震预报 七、地震应急与救生知识 八、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三个重要环节
只感觉上下抖动 -----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20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
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 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 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 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 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 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16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 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 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 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 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5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
轻微摆动 4度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
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
13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
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 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 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 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14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 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 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 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 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 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 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 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通常将震 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 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 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 之亦然。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 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 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17
地震数据之最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的智利大地震
(里氏排名)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6级地震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 死亡83万人,伤者、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
3
一、地震是怎么回事
4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 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 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 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 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 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 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 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 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 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 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9
总结(联想水波):
7
什么是地震? 地震:科学的解释就是指因地球内 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 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产生的过程
8
二、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9
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极震区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 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宏观震中——是指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 严重的地区。 极震区——是指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比也最严重的 地区。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10 中距。
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 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5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表
及里可分为: 地壳、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6
活动规律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 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 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 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 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 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 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 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