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摘要】城市美学是一门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从地上建筑,城市形态到城市的精神文化等方方面面,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使环境产生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等。
本文从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出发,围绕其本质,探讨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美学;园林景观设计;关系
1 概述
1.1城市美学概述
1.1.1 城市美学概念
城市美学是一门内容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城市、建筑、大地景观等领域的美学规律。
1.1.2 城市美学的分类
前面提到城市美学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依据不同,分类也不同,下面我将城市美学大概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形态、建筑景观、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它是一座城市的结构和类型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习俗,反映了该城市的文化特性。
第二是城市精神。
城市不是简单的建筑物的组合,更重要的是人的集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深厚的历史背景,城市里的每寸土地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化。
历史不仅仅只
出现在教科书中,更反映在有生命、有形体、有质感的城市中。
美的城市除了可以为人们创造连续的、能够使人感受到历史变迁和生活场景变化的文化背景之外,还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从容应对生活的功能背景。
大众既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也是城市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主体。
他们不但参与城市形态美的欣赏,从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也参与美的创造。
1.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1.2.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由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1.2.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产生发展
园林景观的产生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随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概念,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更新。
能否创造温馨的意境之美,是21 世纪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主要原则依据,同
时也是衡量外部空间环境中的“精神家园”是否优雅的标准之一,其审美性显得日益重要。
1.2.3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是集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为一体的学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对城市景观的精神需求会更加广泛,良好的城市景观会提升人们的精神状态,并产生凝聚力,而且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可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对城市居民的品格、行为、情操的陶冶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景观的质量对一个城市乃至该城市地域范围的影响是极为现实和深远的。
1.2.4 城市园林景观的特点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特点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的集合,园林景观对于人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
园林景观也可以作为游览区,这就要求其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居住生活的家,不管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中天然的美丽景观,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循环。
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该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园林建设成以后,人工建造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古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统一。
2 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包含其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处处体现美学的要求,可以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发现其美学特征,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受美学的发展变化的影响。
2.1 城市美学研究范围中包含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美学的研究首先是有关城市形态方面的研究,城市形态的设计建设等很多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
例如,城市与区域规划,也就是区域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以及交通等;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景观与区域规划和自然景观的重建;城市广场和步行街设计滨水区设计等。
2.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城市美学
2.2.1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美学要求
人们评判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秀与否的重要一点就是这个园林景观能否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当然最好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
近些年我国各地陆续建设了很多住宅小区,住宅小区的建设就是属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的范围,建造一个居住小区就等于建造一个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设施,树木和花草等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
在小区中,除了住宅楼、休闲广场等以外,如果配以雕塑,可以很好的
烘托意境,增加美感。
2.2.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受到美学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园林的地形设计中有一种名叫“一池三山”的模式。
它是古代皇家想要永生不老而体现在园林上的一种造园手法,后来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一池三山”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文化,最重要的是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子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家还推崇神仙思想,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有仙人居住,有长生不老药。
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
于是,以自然为蓝本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如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有大型宫苑建章宫,宫北为太液池,太液池中起三山,分别为“蓬莱、方丈、瀛洲”。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
园林中水体多仿自然山水,有动水,如溪涧、瀑布等;有静水,如湖、池等。
水景的体现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比如用鱼使水变的生动起来,园林中常设有观鱼的景点,来体现鱼乐我乐的主题,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这种物我合一,逍遥悠游的思想对后世的文人世大夫影响很大,从而也影响了中国园林的营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美学有了很大的更新和进步,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思想,相应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随之发展,比如,现在很多建筑风格不再拘泥于中式风格,有很多欧式
风格,巴洛克式风格,维多利亚式风格,哥特式风格等很多种类。
除此之外,现在的人们更多的追求个性化,崇尚个性,欣赏个性的美学思想又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
2.2.3 与城市风格协调的城市园林景观的建造可以增加城市美感
在城市中增加园林景观建造的数目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美感,当然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结合城市本身的因素,比如,文化积淀,周围环境特质等,只有这样,建造的园林景观才会与城市整体融为一体,相互映照,增强城市美感。
2011年,贵阳市在花溪区建设了花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后免费对公众开放,其美丽景色与花溪区的城市风格很协调。
在环境上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原岩溶丘陵区,是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城市湿地公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形成丰富多样的风景地貌资源。
花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与花溪区本身的旅游地角色相符合,提升了该地的旅游价值,同时增加了城市美感。
总而言之,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美学会不断进步和更新,进而推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7]王洪成.园林景观设计要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9]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余志超.细说中国园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