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物
第二编
物
第四章
作为权利客体的物
第一节 权利客体与物
பைடு நூலகம்
权利客体因权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如 人格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知识产权的 客体是智慧财产,债权的客体为行为, 而物权的客体则为物。 《物权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 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 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特定物与不特定物 *特定物:根据当事人的意思具体指定的 物 *不特定物:当事人仅抽象指定的物 *区分的意义:特定物是特定之债的标 的物,不特定物是种类之债的标的物
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 *单一物:形态上独立成为一体的物 *合成物:数个物结合而成的物 *集合物:多数的单一物或合成物集合 而成的物 *区分的意义:不同权利的标的物(买 车、买房、收购工厂)
第二节 物的意义
《物权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物, 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 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理论上: 物是指人体以外的、具有确定 的界限和范围、能够成为权利客体且可 以为人力所支配的独立成为一体的有体 物。
物的特性
物须为有体:水、电、光均为有体 物须为人力所能够支配:日月星辰 物须为权利的客体:物权法定 物须独立成为一体:价值上的独立体而非物理 上的独立体(一粒米与米雕) 物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物须有一定的界限或范围:自然与社会的方法 划分
物的种类
不动产与动产 *不动产——土地及其上的定着物(区 分:树木,民宅,流动窝棚) *动产——不动产以外的物 *区分的意义:确定物权法的结构与债 权关系的内容
主物与从物 根据两个物在效用方面的关系划分的: *从物不是主物的成分(区别:电池, 电脑显示屏,数码照相机中的数码卡) *从物可补助主物的效用 *从物与主物须同属于一个人 *区分的意义:对主物的处分应及于从 物
原物与孳息 由原物产生的收益为孳息,孳息包括: *天然孳息:因物的自然属性而产生的 收益,(区别:树上的苹果,收获后的 苹果) *法定孳息:因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收益 (区别:利润,利息) *区分的意义:确定孳息的归属
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融通物:可以作为权利客体流通的物 *不融通物:不能作为交易客体的物 (黄金、枪支) *区分的意义:规范交易秩序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可分物:物经过分割也不改变其性质 (金钱) *不可分物:分割后即改变其性质的物 (汽车) *区分的意义:决定可分之债与不可分 之债(如合伙解散),也可以确定遗产 分割
消费物与非消费物 *消费物:物在使用后不可再用于同一 目的(柴米油盐) *非消费物:可反复使用的物(耐用消 费品及不动产) *区分的意义:决定债权的类型,如消 费物只能存在与消费借贷中,而不可消 费物可存在于使用借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