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发市场分析一、中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批发市场起源于80年代初期,大致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
90年代以来,中国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数量、品种上讲,中国批发市场已得到了迅速发展,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据统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市场有9万5干多家,管理相对规范的有5—6万家。
在5—6万家中大约设有1300万个摊位,1998年成交额达2.1万亿元。
上规模的各类批发市场有10000多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家,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2400多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5000多家。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在内的,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门类齐全的批发市场体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商品销售额已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1998年,全国各类批发市场中,年交易规模超过亿元的市场有1000多家,其中山东、浙江各有200多家,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各有100多家。
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发展最快的一类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过百亿元的就有十几家,交易规模最大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1998年交易额突破了200亿元。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大多数省市都有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其中,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8年交易额接近70亿元。
中国批发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在配置资源、扩大内需、引导生产、搞活流通、形成价格、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和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批发市场是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蔬菜批发市场正成为城市“菜篮子”供应的重要载体,通过南菜北运等绿色通道的建立,调节了因季节变化的蔬菜需求,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各地小商品市场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基本上满足了广大农村对日用工业消费品的需求。
生产资料市场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粮食批发市场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在丰富商品流通模式,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批发市场的建立,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仅靠商业零售和一、二级批发站的流通模式,实现了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批发、零售的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现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在活跃地方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批发市场,一方面为农产品与乡镇企业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为农业与乡镇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建立批发市场,还带动了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的发展。
批发市场也己成为当地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总之,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市场,带动一片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的作用。
第四,在吸收下岗人员再就业和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国有生产、流通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批发市场通过不断完善功能,不但没有出现亏损,而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些地方政府提出“退二进三”的措施,以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产业为重点。
来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据初步统计,各类批发市场的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下岗职工。
第五,在指导生产、形成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批发市场中信息网络的建立,各类批发市场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及时向生产厂家提供了市场供求动态,为生产厂家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
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价格已成为各地同类商品的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家制定价格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中国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1、走统筹规划,依靠政府搭台发展的路子。
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各地批发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批发市场就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2、走准确市场定位、办特色市场发展的路子。
无论是产地市场、销地市场,还是集散地市场都必须依托当地优势,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依托当地产品和种植业优势,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中原芝麻批发市场、浙江海宁皮革服装城、深df5浦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以其经营品种、款式与价格优势、新的交易方式为特色,确定了其在同类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河北保定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市场,一举成功,如安国东方药城、留史皮毛、望都辣椒、满城草萄市场等等。
3、走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发展的路子。
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
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增强市场的凝聚力。
4、走批发市场多种交易模式的发展路子。
走出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模式,是促进批发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大多数市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如一些市场通过举办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升华,一些市场通过在外地办分市场,扩大了规模;一些市场在现货仓单交易方面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如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华通有色金属中心批发市场“、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已开始在电子商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些市场在拍卖、计算机网络交易方面进行了尝试,为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一些市场积极引进现代营销方式,把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流通形式引入批发市场。
5、走以股份制形式办市场的发展路子。
一些市场在股份制改造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市场注人了新的活力。
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等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面临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
西南建材中心批发市场、武汉武泰闸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合肥长江批发市场等在股份制改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地实现了批发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6、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批发市场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一些市场通过在农村建基地的形式,走“市场加农户”、“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既为市场培育了稳定的供货渠道,又开拓了农村市场。
三、当前制约中国批发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批发市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不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国批发市场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没有一部国家统一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制约,甚至连一部统一的法规性文件都没有,使中国批发市场的市场准入与运作不规范,无序竞争,盲目重复建设,也给各地批发市场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困难。
有些地方的批发市场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盲目发展的状况。
假冒伪劣商品在批发市场仍然比较严重。
2、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依然存在。
从中央到地方,许多部门都参与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批发市场在管理上、政策上的不统一,看起来有关部门都在管批发市场,一到需要解决问题时,谁都不能负责到底。
许多部门向批发市场收取20多种名目的费用。
3、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由于办批发市场旱涝保收,一些单位与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批发市场,造成了批发市场的大量重复建设。
如北京市大大小小建材类专业批发市场就有40多家,郑州市食品批发市场就有9家,大大超过了城市的需求,为了争夺有限的经营客户,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结果谁也发展不起来,出现了不少“空壳市场”。
4、市场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重视市场数量发展,不注重市场质量提高;二是重建设、轻管理。
市场投资主体对市场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层次上;三是交易方式落后,许多市场仍停留在原始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模式上,摊位制仍是大多数市场普遍采用的办法3四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缺乏适应性,对经营品种不能及时作调整3五是市场缺乏发展资金,不能及时有效地完善市场功能;六是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仍采用过去老一套管理办法和营销方式。
5、一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和交易人员素质低,…市场网络化建设缓慢。
管理人员熟悉集贸市场的运作,对现代流通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了解得少。
市场交易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市场网络化建设缓慢,更是制约大多数市场发展的重大因素。
四、积极开拓,努力实现跨世纪批发市场的战略性转变批发市场从起步到发展有近20年,虽然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省市已基本饱和,中西部地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的批发市场已基本完成发展期而进入调整期,面临着一个业态提升,扶优扶强,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二次创业的严峻挑战。
批发市场与企业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但批发市场这种流通模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传统的消费习惯,还将存在与发展,充满着活力,但数量不应增加,而应减少,一些名牌批发市场将存在更长的时间,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时间会更长。
如何实现跨世纪中国批发市场的战略性调整、创新与发展呢?1、实现批发市场的管理创新,向法制化转变。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批发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化发展。
尽早出台《批发市场管理条例》,进而出台《批发市场法》,为中国批发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这方面法律的时期,可先制定地方性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同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源优势,认真做好市场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和发展市场,消除重复建设和不利于市场发展的因素。
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重点是抓现有市场的完善和提高,一般不再新铺摊子。
2、实现批发市场的组织创新;向质的提高转变。
走出传统的只注重数量增加,而忽视优化市场质量的发展模式,在重视市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市场软件建设,完成市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过渡。
市场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市场功能的完善上,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改造、扩建和软件设施的配套建设,来扩大市场规模。
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综合性市场要按经营品种的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建立专业交易区,专业性市场要重点培育代表市场特色的品种,形成市场自己的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