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


智能建筑照明系统
有人工作时自动打开该区的灯光和 空调;无人时自动关灯和空调 , 有人工 作而又光线充足时只开空调不开灯,自 然又节能。
会议室中安装人体感应,可做到 有人开灯 / 开空调,无人关灯 / 关空 调,以免忘记造成浪费 通过触摸屏的图形界面可进行 各种灯光场景及 AV 场景控制:会议 场景、演讲场景、休息场景、放映 场景等
生活污水 冲厕
人工湿地景观生态——结合景观 设置具有净水效果的景观型人工 湿地,处理生活污理 雨水 景观补水 绿化灌溉
梭鱼草
再力花
清水池
外河道水 ……
(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规划图)
收集 处理 使用
被动式自然通风系统
热压通风——气流经地下室预冷,进入南北向自然通风井,由井壁风阀进入室内办 公空间、再由室内进入中庭、最后通过屋顶自然通风烟囱拔出。 风压通风——在热压通风换热不足时节(大于25度),南北立面自动电动控制窗开启 (是否开启、开启角度大小,根据室外气象站测得的气象数据进行自动控制,当检测 到室外风速较大、室内换气量过大时,自动关小窗户开启度。窗户的立面划分开启扇 位置,充分考虑人办公时候的通风舒适需求(900高)与景观视野(900——2200高度 无横档遮挡))。 辅助通风——机械辅助通风、地源热泵空调增强舒适实现能力。 当进行热压通风温度过高(室外大于25度),且室外噪声或空气质量较差时, 开启空调排放,提高换气率,增加舒适性能。 当温度相对较低时(室外空气温度13-18度),开启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辐射 采暖辅助自然热压通风。
自然通 风(热 压)气 流组织 建筑内部温度分布 垂直剖面风速矢量分布
电控智能外遮阳
电控智能外遮阳——根据太阳运行角度,室内 综合遮阳系统——建筑形体自遮阳(向南倾斜15度)、机翼型电动智控外遮阳系统、玻璃自身遮阳。 光线强度要求,采用机翼性电控遮阳系统,在 太阳辐射强烈的时候打开,遮挡太阳辐射,降 低空调能耗。在冬季和阴雨天的时候打开,让 建筑形体自遮阳 阳光射入室内,降低采暖能耗。
建筑节能技术
15%
建筑节能
65% 14% 6%
采暖空调 热水供应 电气 炊事
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能耗: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例如用于空调采暖(65%)、 照明及电气(14%)、热水供应(15%)、炊事(6%)等方面的能耗。 建筑节能就是提高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的能源利用效率。
确保室内热舒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6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
• 用人工智能模糊控制方式 代替传统的静态控制方式,实现动态控制, 达到节能目的 • 可节电20%左右,平均每平方米建筑可节电16kWh。一栋10000平米建 筑可节电16万kWh • 该技术已在三百多个项目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应用。 • 预计“十一五”期间推广比例为30%,需要总投入62.4亿元,年可节 电85亿kWh
误区:节能就是少用能 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而是在确保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前提下的 节能 。 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前提是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舒适度要求。
北京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比例
写字楼 写字楼
电梯 3% 办公设备 22% 其他 10% 空调 37%
照 明 40%
商 场
其 他 10%
商场
空 调 50%
德国住宅节能措施
被动措施
1.提高外墙,地板,屋顶 的保温层厚度 2.采用卷帘百叶窗,使夜 间热量流失减少 3.门窗密封性改善,使不 可控制的空气流通减少 4.加强对暖炉及导热管的 保温 5.加大南窗面积,更多接 收太阳热能
主动措施
1.从排风中回收余热
节能 措施
2.从制暖装置产生的废气 中回收余热 3.利用家电余热 4.改善现有空气和水的加 热装置 5.利用太阳能,并通过热
被动太阳能住宅
被动太阳能住宅,保温层厚度在30cm 以上,采暖能耗不超过15kwh/㎡a,被
动房建筑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加强围护
体系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的气密性; 机送新风并进行热回收;低热负荷的采 暖方式。 德国学者乐观地认为,未来10年德国将 全面采用被动,由于被动房的关键技术 是提高外围护的保温性能,即采用的是 低技术措施,在造价上有优势,避免了 建筑节能的高技术、高成本化,因此很 有市场潜力。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
地源 热泵 机组 水或 空气 循环 建筑物采 暖、空调 或热水末 端
室外地能 换热系统
水循环
比空气源热泵节能30% 比燃油锅炉采暖节能50% 比电采暖节能70%
1kW的电力 4kW的热 量供应 给用户
3kW的热量来自 于浅层地热能
以地下水作为冷热源,采用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制冷剂替代R22,通过热 泵循环,输出温度可达75℃,替代传统“制冷机+锅炉”模式,有效解 决建筑采暖、空调、热水的供应,年运行费用节约40%以上。
玻璃自身遮阳——南北立面玻璃传热系数0.7, 遮阳0.44,东西立面、中庭0.29。 结合朝向造型选用玻璃、高效保温隔热U、 适宜的 SC 、中庭幕墙淋水屋面、非晶硅采光 中庭、选用多腔断桥隔断金属型材。
德国的建筑节能技术
德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欧洲和全 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 1991~2001年间德国公民生产 总值增长16%,总能耗反而下降, 其中主要成果源于建筑节能。 70年代的能源危机,德国开 始节约住宅能耗,76年德国建 筑物理学家建造了菲利普实验 住宅,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节能 措施。
泵从空气、地热中获得
热能
德国低能耗住宅分类
德国研究表明,根据德国的气候条件,德国所处的地理纬度相
对中国的哈尔滨,从太阳能获取能源时效果比减少建筑热损失收到
的效果要差,进一步研究表明,20cm的外墙保温层效果是最好的 。
目前德国将低能耗住宅分为四类:节能住宅、低能耗住宅、被
动太阳能住宅、零供暖住宅。
节能住宅
节能住宅,至少有15cm厚的保温层,能耗65kwh/㎡ a。1978年德国建筑采暖能耗标准为200kwh/㎡a,德 国已在92年实现了“节能住宅”目标,年采暖能耗 605kwh/㎡a。
低能耗住宅
低能耗住宅,保温层厚度在20~
25cm之间,能耗不超过30kwh/㎡a 。德国计划到2012年将采暖能耗降 为35kwh/㎡a,因此目前德国有大 量低能耗住宅。
节能
玻璃幕墙——结合朝 向造型选用玻璃、高 效保温隔热U、适宜 的 SC 、中庭幕墙淋水 屋面、非晶硅采光中 庭、选用多腔断桥隔 断金属型材。
外窗隔热原理图
隔热断桥铝型材
建筑隔热保温
窗户: 1. 双层中空或真空玻璃; 2. 低热传递贴膜(E-low 膜) ; 3. 在窗户上安装遮阳装置; 4. 垂直双向开窗;等
中国科学院外专家公寓高温地源热泵联供系统
智能建筑照明系统
1. 在走廊、洗手间、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安装声控装置; 2. 在建筑内大厅或其他采光较好场所安装感光装置和调光器,以最大化利 用自然光照明; 3. 利用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控制建筑 内公共场所灯光; 4. 尽可能替换节能灯泡,如紧凑型荧光灯(CFL)和LED,并在每个灯泡安 装反光器;等。
智能控制与展示系统
对室内环境,室外气象参数,建筑能耗状 况,以及系统的运行特性等进行逐时的测量, 外建筑节能研究提供数据。
主要功能:
空调、风机盘管控制 空调、自然通风与开窗通风切换与控 制 灯光控制(开关及调光) 电动窗帘、遮阳卷帘、幕布、电动窗 控制 排风设备控制 排水、电梯设备监视 影音设备控制 消防联动监控 集中监视及控制
零供暖住宅
零供暖住宅,利用太阳能收集器等 主动采集能量。在被动房的基础上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应很 容易达到零供暖住宅。
德国建筑设计与能耗对应表 综上所述,影响低能耗住宅节能效果的关键是建筑外墙保温性能, 空气更新的办法,太阳能收集及储存的解决办法。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整体实现 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 超过总用 电量8% 太阳能 光电占 总用电 量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屋面使用单晶 硅;中庭与入口雨篷采用非晶硅柔性薄 膜电池;地面景观布置双轴逐日性光伏 系统。
铜铟镓硒柔性光伏电池
(示意图)
风力发电系统— —通过室外风环 境模拟分析,选 取风力发电最佳 部位布置风力发 电设备
基本概念

地源热泵的概念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为地源能,包括土壤、地下 水、地表水等)的既可制冷空调又可采暖和提供热水的高效节能空调技术。地 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以地源能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 冷却源、冬季采暖供热的低温热源,同时实现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的三 联供。
空调系统 26%
照明 27%
照明 28%
宾馆 宾馆
其他 18%
空调系统 电梯 8% 26%
开水器 10%
政府办公楼
电脑 29%
照明 27%
电梯 9% 办公设备 4%
空调 44%
电梯 8% 开水器 10% 电脑 29%
照明 25%
3
如何进行建筑节能
节能是为了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能源使用,因此, 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应从两方面着手:对能耗单位进行节能,同时考虑 利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并改善现能源使用结构。
1
全面掌握系统状况 改善设备管理
智能控制与展示系统
N楼交换机
主控机房 1楼交换机 X楼交换机
室内空调红外信号 发射模块 总线交换机 逻辑控制模块
红外动静 传感器
照度 传感器
某建筑节能及智能化控制系统
调光模块
继电器模块
中央空调控制模块
日光灯
电磁阀 风机
调光灯具
排风扇
窗帘
吊扇
中央空调系统
空调控制面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