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共同过失犯罪

浅论共同过失犯罪

且 该共 同过 失行 为导致 了法定 危害 结果 的发生 共 同过失行 为 是指各行 为 人均 未妥 善履 行共 同注 意义 务而 实施 的 导致危 害结 果发 生的作 为或 不作 为 。就 发生行 为 时间来
否 定说一 般 为犯 罪共 同说 学者 所主 张 。犯罪 共 同说主 张共 同犯罪是 两个 以上有刑 事责任 能力 的人共 同参与实 施一个 犯罪 ,
l g l ytmA d o _ e a s se n S c 附
2 8 ( ) 009. 下
{占 l 缸会 ; I
浅论 共 同过 失 犯 罪
陈银 刚
摘 要 共 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 同犯罪在国内外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争议。 本文从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比较、 成立的条
件 等角度 简躺 了共 同过 失犯 罪。 关 键词 共 同过 失 共 同犯 罪 共 同注 意义务 中图分 类号 : 9 0 D 2. 4 文 献标识 码 : A

共 同过失犯罪 是指二个 以上 的行为人 基于某 种过 失 , 均未履 行 法定或 职务 、 业上 的共 同注意 义务 , 职 从而 导致严 重危 害后果
案例 三 : 甲与 乙两人相 约在 一 阳台上 以离阳 台 8 米 左右 处 的行为 。笔 者认 为成立 共 同过失犯 罪 必须 符合 以下 四个 方面 的 . 5 棵树干 上 的废 瓷瓶 为 目标 比赛枪法 ( 共用 一枝一 型半 自动 步 要 件 :
( ) 一 主体 要件
枪) 两人 轮流各 射击 子弹 3 , 。 发 均未 打 中, 其 中一发 子弹 穿过 但
首先, 犯罪 主体 必须是 二人 以上 , 且 各行 为人必 须达到 刑 而 树林 , 向离 阳台 10余 米 附近将行 人丙 打死 。 飞 0 且具有 刑事 责任能 力 。同时 , 共 同过 失犯罪主 体 对 上述 案例都 表现 为二个及 以上 的行为人 基于某 种过失 心理 , 事 责任 年龄 , 即限定 为根据 法律 的规 定或职 务 、 业 职 均未履 行法 律规定 或职 务 、 业要 求 的共 同注 意义务 , 职 从而 导致 的身份 应作适 当的限制 。 而一般 的基 于某 种巧合 , 二 严重 危害后 果 的行为 。对 于上 述 案例 中的 甲和 乙是按 共 同犯罪 的要求 负有 某种特 定注 意义务 的人 。 不 处理 呢 ?还 是根 据他 们各 自所 犯 的罪分 别处 罚呢 ?如 若按 照共 人 以上 的共 同过失导致 某种危 害后果 的情形 , 以共 同过 失犯罪
时 , 能认 为成立 过 失犯 的共 同正犯 。 才 笔者认 为 限定 肯定 说较 为 妥帖 。该 说只 限于共 同过 学院 2 0 陈银 南京 07级法律 专业硕士研 究生 。
6 6
刑法 理论和 实 务界 关于 共 同过失 犯罪 争议 的核心 就 是其 能
共 同注 意义务 是将各 过失行 为联络在 一起 的契机 , 也是共 同
否成 立共 同犯罪 。对 此 , 论上存 有肯 定说 、 理 否定 说与 限定肯 定 过 失犯罪 的核 心 。 同注 意义 务就 是法律 的规 定或 者职 务、 共 职业 的要求有特 定注意 义务 的人, 由于 工作 中相互 间存在 分工 、 协作 、 说 的分歧 。 每 职业本 身 的活 肯定 说分 为行 为共 同说 与 目的行 为说 。行 为共 同说 认为 犯 依 赖 的关系 , 一个行 为人 不仅 负有对 自己职务 、
只 同犯 罪处理 , 是否 意味着 承认 共 同过失犯 罪为 共 同犯罪 , 是否违 论处 , 能认为 是某种 过失行 为 的竞合 。 ( ) 二 共同过失的前提是各行为人须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 背现 代法制 精神 、 有违罪 刑法 定 原则 ?


共 同过 失犯 罪理论 比较
的共 同注 意义 务
文章 编号 :0909 (090 —6・1 10—5 220 )8060
即共 同过 失实行 犯 , 失教唆 犯与过 失帮 助犯 均被 排除在 共 同 过 案例一 : 乙共 同经营 饮食店 , 甲、 没有对 从丙处 购买 的称为威 (
缩 从 士忌 的液体是 否含有 甲醇作 检查 , 向丁 、 就 戊等人 贩卖 , 果因 甲 结 过 失犯 罪 的成立 范 围之 外 ) 小 了刑 罚 的打击 面 , 而体现 了刑
需要行 为人有 对 构成 要件 结果 之认 识及 对于 这种 结果 的希 望或 看 , 能是 同时 实施 , 可能是 先后 实施 的 。但 正是 这些 也许彼 可 也
这是共 者放任 等故 意的共 同要 素 。 同犯 罪的意 思联络 至关 重要 , 共 而共 此并 不相 同或并不 同时发 生的行为 导致危 害结 果的发 生, 同过 失犯罪不 可 能具有 意思 联络 , 不能成 立共 同犯 罪 。 限定 的肯 定 说则认 为 , 般不 成立共 同过 失犯 罪 , 当各共 一 但 同行为人 负有法 律规定 的共 同注意 义务并共 同违 反 了该 义务 时,
同时 , 其他 与 自己活动 有关 的行 为 内容也 负有 对 罪是 行为人 主观恶 性的表 现 , 共 同犯 罪的“ 同” 而 共 正是 共 同恶 性 动 的注 意义 务, 的体现 , 行 为不过 是实现 主观 恶性 的东 西。 同实行犯 只要 主 监 督 、 作 、 而 共 协 关注 的义 务 。各 过失行 为人之 间有 没有这 种共 同注 观 上有 自然行 为之共 同意 思 , 客观上 具有共 同行 为就 足 以构成 。
罚 的谦抑 性 。 醇超 标致饮 用者 死伤 。 案例 二 : 甲和 乙是 医 院的外 科医 生, 在治 疗右肩 关节 脱 臼的 二、 共同过 失犯 罪成立 的条件
病人 丁时共 同提 议对 其实 施全 身麻 醉, 并让 护士 丙进行 注射 , 丙 错 误注射 了另一 种药 物 , 导致 丁 因心 脏衰弱 而死 亡 。
目的行为 论者将过 失行 为理解 为一种不 注意 的 目的行 为 , 是一 也 种 意思行 为 , 当然可 能构 成二人 以上 的共 同过 失犯罪 。
意义务 , 就成 为 区分 共 同过 失犯 罪与过 失行 为 的竞合 的关 键 。
( ) 以上的行 为人都有 违反共 同注 意义 务的共 同行 为 , 三 二个
同过 失犯 罪成立 的客观 基础 。
( ) 以上 的行为人在违 反共 同注意 义务上具有过 失心理 四 二个 共 同过 失犯罪 主观 方面 不可 能像 共 同故意 犯罪 那样 具有某
其主观 方面表 现为各行 为人 或 出于疏忽 大意未 曾预 就应 当肯定过 失 的共 同正犯 。 持这 种观 点如 日本学 者大冢 仁 , 就 种 意思联络 , 认为 从实质 上看 必须 存在 着 二人 以上 者共 同进行 了包 含着 发 生 料 结果 发生 的过 失心理 状态 或 出于过 于 自信而 相信 能够 避免 的 均未 履行共 同注 意义 务, 导致 了危 害结果 的发 而 属于某 犯罪要 素的一 定结果 的高度 危险性 的行 为, 而且 在法律 上 过 失心 理状态 , 生。 这里 的共 同过失 心理 中的“ 同” 就体现 在均 未 履行共 同注 共 , 处理 它时 ,可 以课 于各个 共 同行 为人 共通 的防 止结 果 的注 意 义 务; 在基 于数 个行 为人 的过 失惹起 了犯 罪性 结果 的场合 , 不是 只
根据 行为 人间 存在共 同行 为 就 当然 能够成 立过 失犯 的共 同 正犯 的 ,只 限于共 同行 为人 具有 共通 注意 义务 并且 存在 共 同的违 反 意义务 这一 点上 。
参考 文献 : 【 马克昌. l 】 犯罪通论.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9 9 19 . 【 张明楷. 2 】 刑法学 . 北京 : 法律出版社.0 7 20 . 【] 大冢仁著 , 3【 日】 冯军译.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 3 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