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反思
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特征,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层次清楚、条理分理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等。

一、以创新的精神为审视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视觉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科学认知,努力学习和领悟其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有利于理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并使之完整统一了起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只有认识并做到这一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才有可能富有成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为审视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视觉。

语文教学实践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以学生个体作为根本出发点,都是以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知识为最终归宿的。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在领悟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准则,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年龄阶段思维习惯的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使其获得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这种建立在规律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总会给人以清新的、舒适的、愉悦的感觉,教学活动也会自然而如愿的取得预期效果。

二、以小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钻进知识殿堂
小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左右,他们聪明好动、天真无邪,对未知的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顺势实行启发式教学,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一兴趣要尽量满足、科学引导,使其自然和谐的发展下去。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寓意是教育学生需要掌握时机和火候,只需在处于问题困惑不得其解的时候去开导他,在欲言不能而又不“安分”的时候去启发他。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一情势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有自主钻进知识殿堂的欲望和兴趣。

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观察课文标题,以期在审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通过几分钟读题后,同学们产生了以下一些问题:田忌是人还是田的一种形式?赛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进行的?赛马的场面是怎样的?谁赢得了赛马的第一名?与此同时,对于问题的答案他们也有各种揣测,有的说田忌一定是个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参加赛马,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忌是忌讳的意思,田地里是不让赛马的,因为田地里生长着庄稼。

很难想象班级里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创新性思维,这与我们这个时代推崇的环保精神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奇思妙想也总会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猜测,他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而此时他们也有了想继续搞清楚的兴趣和愿望。

三、以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和珍贵的创作灵感努力培养语文素养的发展
小学生聪明活泼可爱,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是周围的小动物充满着好奇,如果把这些活泼有趣的素材融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这样氛围中熏陶着学生、滋润着学生、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主动性,学生也会按照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放飞灵感、活跃思维,还有益于写出让你感到十分清新的小文章呢!09年春晚节目《森林舞会》也同样是我们练习写作生动素材:那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挑着长长脖子高大的长颈鹿和漂亮的春天的使者,和着充满着童趣的“春来了,春来了,春姑娘来了”柔和旋律,春风她春走了冬天的雪白,大森林穿上了美丽的花衣,春雨她带来了,带来了唱歌的小溪,森林的party,跳起了春天的舞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树上爬的、水里闹的共同拥抱在大自然和煦的春风里开始参加森林舞会。

可爱的小熊猫稚气的问道:“长颈鹿哥哥,你长的最高,看的最远,你看见春姑娘了吗”,这是多么符合小孩子的心里特征和年龄特点啊?因此,像这种深受孩子喜爱的“人”和“事”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我们挖掘生活中这样的情景素材,营造一种开放活泼的写作情境,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一定会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同时也会写出新颖创意的文章的,对此我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理论阅读量和其中蕴含的基本理念把握不够,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理解不是很透彻,对于教学现实的理解和感悟有待深化。

教学经验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
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它是建立在吸取以往教训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原始性、滞后性、保守性,相对于以后的工作不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因此,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下大功夫,吃透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新的教学理念,以期获得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