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脑瘫的推拿疗法

小儿脑瘫的推拿疗法

小儿脑瘫的推拿疗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经络腧穴,使之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
推拿手法主要分单式手法和复合手法,小儿脑瘫常用的单式手法主要有揉法、按法、推法、捏法、拿法、捻法、拨法、叩法、啄法、摇法、扳法、伸屈法;复合手法主要有按揉法、弹拨法和揉捏法。

小儿推拿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摇法
使关节产生被动性的环形运动,称为摇法。

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颈部摇法、肩关节摇法、肘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

5 啄法
五指端聚拢成梅花状,啄击治疗部位的手法,如鸡啄米状,故称为啄法
6 伸屈法
伸是使关节伸,屈是使关节屈曲,伸屈法是针对活动功能障碍的关节,助其伸展或屈曲的一种被动运动手法。

如伸肩法、伸肘法、伸膝法、伸髋法、屈髋法等
7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疗法:以提捏手法为主作用于脊柱两侧自龟尾至大椎,动作要连贯。

其作用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基本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要达到深、透”在操作中要注意:“轻巧柔和,平稳着实”,另外不同手法有其不同要求,如:推法要求“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拿法要求“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等。

推拿注意事项:推拿时要注意指甲常修剪,以免抓破小儿皮肤,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推拿手法要由轻到重,操作时间的长短,轻重缓急,应根据患儿的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推拿顺序为: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

具体操作手法:
(1)头面部: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点揉神庭、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以醒脑开窍益智;环抹眼周,点按眼周穴位以醒目提神,点按巨髎、迎香穴以通鼻窍;点按耳周腧穴,如耳门、听宫、听会等以改善听力;按摩口腔周围肌肉及穴位以改善流涎和言语功能(口腔按摩十三部)。

(2)颈部:主要以按揉督脉和膀胱经为主以改善颈部肌张力,提高头控能力。

常用穴位:风池、天柱、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等。

(3)上肢:肌张力高:以揉法作用于痉挛部位以降低肌张力,针对患儿的异常姿势,采用摇法、伸屈法,捻法相结合以抑制异常姿势,改善关节活动度。

肌力低:以按揉手阳明经腧穴为主,以叩击法为主作用于肌力弱的部位刺激肌肉反复的收缩舒张,以提高肌力。

(4)腰背部:以按揉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为主,来改善腰背肌力及抑制不随意运动患儿的侧弯反射。

(5)下肢:肌张力高:以揉法为主作用于痉挛部位以降低肌张力,采用摇法、伸屈法、扳法、拨法等扩大关节活动度,抑制异常姿势。

肌力低:以按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以叩击法为主作用于肌力弱的部位刺激肌肉反复的收缩舒张,以提高肌力。

附:
节段性按摩法:
1、移动法
2、钻法
3、锯法
4、牵拉法
5、震颤法
6、推摩法
促进肌力恢复按摩法:
1、三线刺激法
2、一指点穴法
3、空心拳叩击法
4、叩击法
5、拿法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
1、松肩法
2、双臂相交法
3、双手叩肩法
4、抬肩屈肘法
5、前臂旋后障碍矫正法
6、松腕法
7、分髋法
8、髋旋转法
9、髂胫束松解法10、按臀法11、直腿抬高三指按
摩法12、压足及小腿后三指按摩法13、压膝整足法14、搬足法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
1、摇肘法
2、屈伸牵腕法
3、捋抖十指法
4、仰卧位摇髋法
5、旋膝法
6、摇踝法
7、踝屈伸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