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人脑与电脑解析
2. 简要概括电子计算机的演变历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生物集成电路
探究研讨第三部分
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全天候清洁工 机器护士小姐 侦探机器人
机器佣人等
三、重点探讨
1.齐读第一部分8、9段,说说人脑有哪些 优点 轻,所需能量少,记忆和思考能力 强,可靠性强,能综合感知外界情况, 并做出相应处理
2.阅读第二部分8、9、10段
①思考:生物计算机使用的元件是什么?
系列生物分子构成的生物集成电路
②简要说明DNA分子计算机的制造原理。 利用DNA碱基的不同排列来贮存大量的 信息,在某种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完成生 物化学反应,发生基因代码的改变
•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 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 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 识。
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 别、 画图表、引资料 (8种) •(1)下定 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 的了解。 •(2)举例子:——作用:可使 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 (3)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 事物。
•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
构:““总—分—总”式、总(概括)— 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 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 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 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 分”式结构。
•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下定义、举
2、解释成语
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绝: 断;不绝:不断。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 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 上。 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无穷无尽:没有尽头,没有限度。穷、尽,完。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一切完全 取消或再也不提往事。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 形势。 忠心耿耿: 形容非常忠诚。耿耿:忠诚的样子。
•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
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 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 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 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 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又如: 《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 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 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 分的说明顺序。
人脑与电脑的比较
重量 耗能 记忆与思考
人脑
电脑
大约只有1500克
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
不到2.5瓦
巨型机多上万倍很Βιβλιοθήκη ,善于思考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 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 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 及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 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 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可以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起讨论一下, 然后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二、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 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探究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 可以分成几大段? 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 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 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
•(4)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 法。 ——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 用。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 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作用: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 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作用: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 (7)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 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引用 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 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 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看过电影《星球大战》 《终结者》?看过这些影片后你有 什么感想?
《星球大战》
《 终 结 者 》
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 络绎不绝(yì)
繁衍(yǎn ) 蠕虫(rú ) 媲美( pì) 估 计(gū )
焊接(hàn ) 殷勤(yīn )
土壤(rǎng ) 妥然(tuǒ )
1. 请说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情况
问世时间——1946年
面积——占地6个房间 重量——30吨 电子管——1800个 电阻——7000个 电容器——10000个 继电器——6000个 造价——1亿美元 运算速度——5000次/秒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
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 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别,分别 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 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
•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
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 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 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 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 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 品或知识小品)。
• 三、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 兼用其他顺序。 1、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 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 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 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 臵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 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 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