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张掖市区域分析报告共27页文档
张掖市区域分析报告共27页文档
张掖市南依祁连山,北屏龙首、合黎二山,雪山高耸,弱水长流。 其中部为走廊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林木茂盛, 风景秀丽,鱼肥稻香,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和幼稚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也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 之称。
Your company slogan
汉武帝之言: 张国臂掖 以通西域
目录
1
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2
自然资源分布与环境
3
基础条件现状分析
4
主导产业开发
5
小结
Your company slogan
张掖市区域分析报告
班级:11城规 姓名:王新芸 学号:2019081048
摘要:张掖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 越的自然条件已经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张掖人民,但是,以农业发展为主 的张掖,经济发展还是不太理想,尽管近几年,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 提高的程度很大,张掖人民收入也翻了倍,但是如何实现下一次经济的 飞跃,每位张掖人义不容辞。而我认为,要想提高张掖市经济的发展, 不仅要做好区域整体规划,完善基础条件建设,加大主导产业的开发, 最主要还是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大农民收入的空间,而农民收入 提高的基础还是要靠自然资源。因此,最主要的还是解决一直以来我们 最头疼的问题——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问题。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一区五县,92个乡镇,人口126.9积4.2万平方公里。南接青海、北 连内蒙、西接新疆,兰新铁路和国道312、227线贯境而过,是欧亚大 陆桥的咽喉要冲,东西贯通的重要桥梁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窗口,在西 北地区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周边地区具有较 强的引导与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地理位置、历史条件、自然资源、环境、基础条件、主导产业
Your company slogan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1.独特的地理位置。
我的家乡——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西汉时 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西北交通的咽 喉,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金张掖”的美称。
西汉时期我国的疆域
我的作用 真的很大
哦!
汉代西域都护府辖区
有关万国博览会的内容
江主席视察张掖时题写“金张掖”
二、自然资源环境分析
1、资源条件比较丰厚。 张掖市现有耕地面积390万亩、人均2.7亩,园地50万亩,林地 576.8万亩,草原3257万亩。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市内地表水资源总 量24.6亿立米,地下水净储量1.45亿立米,人均水资源量1250立方米, 高于甘肃全省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 种,其中钨、钼、煤、铜、铁、石英砂储量较大,煤炭年开采能力可达 350万吨以上,居全省第四位,最新探明的肃南特大型钨矿储量达 46.35万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1)张掖位于北纬38度两侧,处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 上中游区域,年平均气温6—8℃,年日照时数3000—3600小时,无 霜期112—145天,年平均降雨量110mm、蒸发量1400mm,属大陆 性温带干旱气候。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 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作物的高产稳产区;加之区域内 工业污染轻微,水源为渗透的冰雪融水,具有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 色农产品生产的优越条件。
张掖
LOGO
五县一区
Location
张掖地区辖 张掖市、临 泽县、高台 县、山丹县、 民乐县、肃 南裕固族自 治县。
张掖市行政区示意图
全国的的基本地形图
祁连山下 的张掖
张掖市的基本地形图
丝绸之路的重镇,西北交通的咽喉
我的作 用真不 小哦!
丝绸之路的重镇
二、自然资源环境分析
(2)土地平展辽阔,良田阡陌纵横,林网绵延横亘,河流渠道密布, 水源丰富,渠系配套,功能完善,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农 作物生长。这里除盛产小麦、玉米和色淳味美并自明清以来就被列为贡 品的乌江大米外,还有红枣、发菜、胡麻、黑瓜子及豆类和甘草、枸杞、 鹿茸、麝香等80多种名贵药材;盛产的多种水果糖份含量高、色美味甜, 宜食宜存,尤其是苹果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有雪 豹、雪鸡、盘羊、草鹿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马熊、天鹅、兰马鸡等 4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今,张掖的农业基础牢固,并有科学合理的 生态农业布局,形成了以粮食、粮果、粮牧、粮油、粮糖为主的五个经 济区和以甜菜、蔬菜、经济林、水稻、小杂粮、奶牛肉、细羊毛、瘦猪 肉、肉蛋鸡、淡水鱼生产为主的十大商品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乡镇 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敦煌和武 威之间的
张掖
西北交通的咽喉
连通东 西的重 要桥梁
塞上江南金张掖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2.张掖市的历史悠久。
张掖地理位置险要,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 居延古道远抵蒙古大漠;西进新疆、中亚和欧洲;东连内地及沿海,因此 历来是西北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重镇。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氐 羌、乌孙、月支、匈奴等族居住。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7前),汉武帝 戡定边患、开拓疆域,设张掖郡,取“张中国之掖,断匈奴右臂,以通西 域”之意。从此张掖便成为我国通往西域及欧亚各国的咽喉要道和历史上 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在张掖会见了27国的君 主和使臣,并亲自主持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 览会”,使张掖的繁荣达到顶峰。此后历代相袭,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 元为甘肃省会,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 1949年9月19日,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1985年撤县建市,1986年被 国家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张掖,分别题写了 “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为张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