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主题研究(课件)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主题研究(课件)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意识形态的主 题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的主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不仅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基 础决定的,而且也与意识形态本身的性质 有关。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就会有什么样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 的精神生产。 的精神生产。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由一定社会存 在产生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一切唯心 史观的本质区别。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分工带来了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 意识形态就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精 神领域。 “从这个时候起意识才能现 从这个时候起意识才能 才能现 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 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 西就能现实地 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个时 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个时 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 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 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最后,意识形态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基 础的发展而发展。因为,那些“ 础的发展而发展。因为,那些“发展着自 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 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 维和思维的产物 ”。 (《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 页。)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主题 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谭 培 文 2011年 2011年6月
主题是思想内容的核心,它展现思想 内容完全不同的褒贬意义。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理论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那里,大多认为马 克思的意识形态主题就是否定意识形态。 麦克莱伦说:“ 麦克莱伦说:“马克思赋予该词以一 种极其否定的意义。” 种极其否定的意义。” 麦克里兰甚至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与 虚假意识等同起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 念是贬义的。后来,“ 念是贬义的。后来,“列宁的意识形态概 念被剥去了否定涵义,社会主义的或马克 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出现了。” 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出现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不否定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首先,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 本要素。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 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 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 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 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 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年,第72页。 1995年,第72页。)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主题 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主题的逻辑起点 是意识形态概念。 一些研究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 是贬义的。主要根据有三: 一是从词源学意义来否定。19世纪初, 一是从词源学意义来否定。19世纪初, 法国的特拉西最早在《意识形态原理》 法国的特拉西最早在《意识形态原理》使 用“意识形态”一词,“意识形态”作为 意识形态”一词,“意识形态” “观念的科学”(ideology)就被当时因 观念的科学” ideology)就被当时因 对俄战争失败而泄愤的拿破仑称为“ 对俄战争失败而泄愤的拿破仑称为“虚幻 的形而上学” 的形而上学”。
批判离不开继承,继承的前提是改造。 这里的改造,就是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 意识形态去改造那些传统的优秀的意识形 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这里的建设,即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建设自己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意 识形态,以促进和保护新的经济基础。 所谓适应,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 一。其中,建设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 突出意识形态主题的主要内容。
现实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说明,道 德、宗教、形而上学等思想意识形态, “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 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 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 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 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 出发,把意识看做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 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 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做 是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一是由于社会存在的运动变化,社会 意识适应或不相适应或基本适应又不完全 适应社会存在的需要; 二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 存在变化和发展了,而社会意识则完全没 有变化或已经变化或正在变化又没有完全 变化。 如果把社会意识完全适应或不完全适 应社会存在看作是真正的质变过程,那么 社会意识适应社会存在,在多数情况下都 只能是一种量的变化和调整的过程。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的生产物质 生活资料的活动发现了人类创造历史活动 的前提,即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内涵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从而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 系。 意识形态虽然不能等同于意识,但意 识也包括社会心理和意识的诸形式。 意识的实质和核心问题就是意识形态 的核心问题,意识的主题就是意识形态的 主题。
日本石井伸男认为,批判(Critic)这个 日本石井伸男认为,批判(Critic)这个 词同Crisis(危机、岔路)出于同一个语源。 词同Crisis(危机、岔路)出于同一个语源。 按照其词源的含义,“ 按照其词源的含义,“到了岔道儿、十字 路口的时候,正确地选择道路,这正是批 判的本质” 判的本质”。 马克思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要论 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才是历史唯物主义意 义的意识形态。 该书的逻辑进路:批判具有典型意义 的德国的虚假意识形态,其目的与旨趣在 于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题,把唯心 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唯心史观)赶了 出去,以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无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建设是无产阶级实践的产物。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 治地位的思想。” 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
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 级成为统治阶级的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主题的误读。认为该 文主题就是马克思对虚假意识形态的批判,其意识形态概 念是贬义的。 三是恩格斯在致弗· 三是恩格斯在致弗·梅林的信中的一段话。恩格斯说: “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 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不知道的,否则就不是意识形 态的过程了。” 态的过程了。”(《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第726页。 马恩选集》 卷,1995年第726页。 针对以上三个所谓的依据,我们分别加以评析。 第一 ,把拿破仑的泄愤之词归结为“意识形态”词 ,把拿破仑的泄愤之词归结为“意识形态” 源学本来含义来贬斥意识形态,是牵强附会。 第二,麦克里兰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二,麦克里兰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用“照相机”是倒立呈像的原理来表明了他对意识形态的 照相机” 否定态度,并说:“ 否定态度,并说:“在他后来的著作中,马克思确实如此 界定他的意识形态概念。” 界定他的意识形态概念。”
没有批判与和决裂,不可能有占统 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建设。 改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观念, 是建设新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基 本文化元素和思想前提。 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需要, 这就要求建设与现代大工业实践相适应 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此,马克思作 了大量的论述。
1、建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在国内,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的意 识形态是对意识形态否定性的理论批判, 因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贬义的。 理论的这种误读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 影响。意识形态一直背负一个“ 影响。意识形态一直背负一个“虚假的意 识形态” 识形态”的“恶名”。 恶名” 马克思意识形态主题是什么?这一主 题究竟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堕落的” 还是消极“堕落的”;是肯定的,还是否 定批判的?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 一个具有前提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说:“ 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 是被意识到了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 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 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 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 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 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 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过程中产生的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在这里,马克思首先阐述了意识形态 的主题,然后批判了马克思以前的“ 的主题,然后批判了马克思以前的“全部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如旧唯物主和唯心主义的社 会历史观以及德国的意识形态,它们都错 误地理解了意识形态的主题,颠倒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三,恩格斯在致弗· 第三,恩格斯在致弗·梅林的信中所说 的“意识形态”,它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它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所说“马克思以前的全部意识形态” 所说“马克思以前的全部意识形态”的含 义完全是一致的。麦克里兰把其作为马克 思的意识形态是一个表示贬义的概念的依 据是错误的。
首先,就社会形态而言,任何一个完 整的社会形态不仅离不开它的经济基础, 也不可缺失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对这 种经济基础起保障作用的思想上层建筑。 其次,就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而言,无 产阶级要由一个自发的阶级转变成为自觉 的阶级,就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意识形态的 指导。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作用和 功能:就是对无产阶级的教育作用。
其实, 麦克里兰推论的前提不能成立。 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 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的意识形态 不是指一切意识形态,而是特指当时在德 国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脱离当时现实基 础的虚假的人道主义哲学意识形态。 按唯物辩证法,任何否定都是肯定, 这是对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否 定,但不能说《德意志意识形态》 定,但不能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为 了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不是批判的本 质。 批判的本质是正确选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