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建真题

西建真题

2003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工业革命给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城市带来了什么变化?城市出现了那些主要的矛盾?(20分)答: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

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交通拥挤,传染病流行等问题,首先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本阶级自身利益,因此全社会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你认为“卫星城”理论与“有机疏散”理论基本观念不同在哪里?(20分)答:卫星城理论是20世纪初期,昂温在霍华德田园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从属于一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有机疏散理论是20世纪初期由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理论也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延伸。

它是将城市分解为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联系。

将城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

三、请从生态、社会、和城市交通三个层面对1971年的莫斯科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分析。

(20分)答:生态:1971年莫斯科规划中,为了保证各片区居民就进休息,接触大自然和保持生态平衡,在核心片界线的花园环路外侧布置一系类绿地,形成一条绿色项链,其周围7个片都有一块面积在1000或1000公顷以上的大块楔形绿地,一头渗入城市中心,另一头与市郊森林公园相连接。

规划公共绿地为每人平均26平方米。

全市有2挑绿化环和6条楔形绿带。

社会:规划分了8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区,人口在65完到134完,各片都有各自市级公共中心,为了逐步解决规划片区内居民就地工作问题,进行了全市工业调整规划,计划将900多个企业也迁入新建立的66个工业片。

本次规划中,莫斯科将国民经济发展性质和方向与莫斯科州个城镇及居民点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

为了严格限制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区的工业和居民的过分集中,优先发展原理莫斯科市区的工业,市区及市界以外50-60公里的郊区要限制生产力进一步集中,市界以外100-120公里的范围是发展工业的主要地区。

交通:莫斯科市区外围城市群呈辐射环状,他们是有莫斯科环形公路,大环形铁路以及从莫斯科发出的12条放射状铁律干线,构成了城市布局骨架。

城市内部交通干道由十几条主要放射路和6条换率组成。

为改善交通,全市设有一套绕行市中新的镜子行高速道路,和穿越市中心的地下通道系统,加上扩大的地铁网,使多数军民乘车上班时间缩短。

每个片区都又有一条或料条重要的放射干道作为该片区的布局轴线,沿这些轴线布置公共中心,使其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结合。

四、请评述因果密尔顿·凯恩斯新城规划中的居住环境结构的规划思想。

(30分)答:凯恩斯新城市英国第三代新城,在规划中,新城的棋盘式导率将城市分成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的环境去。

不同于传统的邻里单位形制,每区面积约100-120公顷,大约住5000人,改变了过去吧活动中心如商店,学校等安排在区中心的做法,而是安排在区的主要道路中段,并与公共汽车站,地下人行道结合在一起。

每个环境去四周有4个活动中心,每个家庭可按不同去求自由选择活动场点。

五、试述城市绿化环境对人的作用。

(30分)答:公园,绿地,林荫道等城市绿化是构成城市开场空间系统的主体,具有许多对人们有意义的功能。

1提供户外活动场所2改善城市景观3提供心里安定剂4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5改善城市局部气候6防止或减缓自然灾害及公害7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8提供农林产品六、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结构中对其功能性质和技术等级如何进行区分?(30分)答: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路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苏的规划指标: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线路。

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3支路(解放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除了上诉分级外,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也可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型道路两大类,并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各自道路系统。

交通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种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其特点为行车速度大、车辆多、行人少,道路平面线性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不知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如城市的快速路。

生活型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色湖南国产和生活活动的绣球。

其特点是车速较低,以行人自行车和短距离交通为主。

车道宽度可少窄一些,两旁可不知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要帮正有比较宽敞的任性和自行车使用的空间。

2003年中外城市建设史试题一、填空题(55分,毎空一分)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试题,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周代有关于“城”的记载《考工记》。

最早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买入江苏武进淹城,鲁国腾城。

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齐国临淄,3):城郭分设,如赵国邯郸。

3、乌尔城建于约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希波丹姆在稀薄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最先在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园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特奥蒂瓦坎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廖策,主要的建筑物有太阳神庙,月亮神庙,羽蛇庙。

6、印度中世纪的莫卧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饿接触的建筑物泰姬-玛哈尔陵墓,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望楼(天守阁)。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孝文帝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宇文恺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的节点: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圣马可广场。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平遥和太谷,手工业中心城市有扬州,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鸟地区的藤原京,金京都地区的平安京,今奈良地区的平城京。

13、拿破仑第三十期欧斯曼主持的巴黎改造工程,除了继续以前的改造市容、装点帝都、拓宽道路、疏导交通的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14、华盛顿的规划由郎方主持,他的规划思想和设计手法收到了巴黎的影响。

15、近代有许多思想家和学者进行了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并付诸于实践,如基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欧文提出了新协和村方案,并到美国展开了实践;傅里叶则把遵循公共社会理想的400户家庭集中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取名法兰斯太尔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16、1933年国际现代社会协会提出了著名的《雅典宪章》,指出城市应该解决好工作,交通,居住、游憩四大功能;1977年,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学者在秘鲁某古印加文化遗址签署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是继雅典宪章后又一个对世界城市规划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件。

17、现代城市建设立法始于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

18、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并公布的“首都计划”是我国较早的一次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

19、为缓解城市过分集中而产生的矛盾,芬兰建筑师啥李宁于1918年提出了著名的有机分散理论。

20.、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在他的著作《正在消灭的城市》中提出的广亩城市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题3分)1、临邑制2、勒·诺特尔(Andre le notre)3、《平江图》平江图是宋代平江府当时的城市平面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是研究宋代平江城市建设的可靠资料。

4、英华庭园18世纪30年代出现在英国的浪漫主义风景园林。

它的设计追求自然、变化、惊奇、隐藏和田园的情调,强调蛇形的曲线美,有意识的保存自然起伏地形。

与中国传统的模仿自然山水的造园方法在思想上一至,所以叫做英华庭园。

三、绘图回答题1、绘出曹魏邺城的复原想象图(5分),并说明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

(5分)答:严格的功能分区,改变了此前宫室与闾里杂处的局面,从多个宫室,变成了单一宫室,实现了一种从无语到有序的转变。

采用了城郭制,城市平面方正整齐,以宫城内正殿引出的主轴线,采用轴线,采用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城市布局,使城市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产生极大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建史划时代意义的城市。

2、绘出卡洪城的平面图(5分),说明其平面布局特点(5分)。

答: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城就是12王朝的时期建造的。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墙围着,城中有用厚厚的死墙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城西为奴隶居住建筑多为澎湖,迎着沙漠吹了来的热风方位,城东有急事,之中心有神庙,城东南有以大型的坟墓,而后墙西边又被一条长为280米的大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贵族区,朝向沙漠北部来凉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它的面积和奴隶居住区差不多,但道路宽广整齐,石条铺路,仅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

南部是商人手工业者等的中产阶级住所,平面呈曲形,布局凌乱。

3、绘出雅典卫城平面图(5分)。

试说明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成就。

(5分)答: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卫城位于雅典城中心的一个不大的独立的山岗上,在空间视觉上,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城的控制点,山岗高出平地70到80米,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约为130米,山顶大且平坦,建设时加以整理。

2总体布局:围城采用自由活泼的布局,位于西,北,南三个边沿,西面是山门及附属建筑物,一些小的宇宙,南面为雅典娜的神庙——帕提农,背面为雅典人的始祖——伊瑞克提翁神庙。

3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山门(战利品,胜利神庙)——雅典娜青铜像——(北,伊瑞克提娜女像柱6个;南:帕提农,与实现形成角度,成为主体)——帕提农东大门——祭祀,穿越卫城全部,步移景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