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

3.对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医疗护理常规,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并严格执行。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对医用高压氧舱室进行监管,并有记录。
【A】符合“B”,并
对存的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释义】
人员结构:
舱型
医师
护士
技术人员
婴儿舱
专职或兼职1名
1~2名
兼职1名
单人舱
专职1名
1~2名
专职或兼职1名
3.有预防各种气压伤的措施及应急预案。
4.有危重昏迷患者须由医护人员陪舱实施救治的相关规定。
5.有完整的工作流程。操作项目、时间与签名等内容及时准确记录。
【B】符合“C”,并
有主管部门监管,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每一例患者均有完整规范的治疗记录,整个治疗过程安全。
【释义】
一、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的适应证(2002)
(2)没有自行改变原设计的医用高压氧舱加压介质和增加舱内吸氧面罩等。
【B】符合“C”,并
建筑与医用高压氧舱的文档资料保存完整。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有保障医用高压氧舱规范设置的管理措施。
【释义】
耐火等级: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一般说来: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4.24.1.2
有医用高压氧舱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C】
1.根据《医用高压氧舱使用安全技术规定》和《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及《医用高压氧舱操作规程》、《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关制度与流程。
2.对医用高压氧舱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程的培训,使其能够做到自觉执行。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对制度、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反馈。
【A】符合“B”,并
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
【释义】
《医用高压氧舱临床使用安全技术规定》:(卫医发[1996]第34号)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
(3)严禁沾染油脂的物品置于舱内。
2.相关人员知晓安全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并有记录。
【A】符合“B”,并
无违规情况。
4.24.2.3
有控制氧浓度的制度与流程。
【C】
1.有控制氧浓度的制度与流程。
(1)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3%以下。
(2)超过时必须进行置换,置换3分钟后如达不到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医用高压氧舱设置在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内,并使用防火墙与其他部位分隔,不设置在地下室内。
3.高压氧舱布局合理,实行单通道设计,设立治疗等待区、高压氧舱室、诊断室、抢救室、医、护办公室、消毒间等。
4.医院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无自行改变原设计的情况发生。
(1)医院没有自行改变舱体结构、供(排)氧系统和供(排)气系统。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2.急性气栓症
3.急性减压病4.有害气体(硫化氢、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中毒
5.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6.休克
7.视网膜动脉栓塞
8.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电击伤、溺水、缢伤、窒息、麻醉意外等)
4.24.3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4.24.3.1
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C】
1.医院对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执行医嘱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与流程要求。操舱人员应严格执行高压氧医师的医嘱。
2.有心理护理工作的制度与流程。在患者入舱时,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
二十四、医用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24.1依法获得《医用高压氧舱使用证》及《医用高压氧舱备案表》。执行《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医用氧气加压舱》、《医用空气加压高压氧舱》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4.24.1.1
医用高压氧舱的准入、设置与布局符合规范。
【C】
1.医用高压氧舱必须具有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在有效期之内。
多人舱
专职1~3名
2~5名
专职1~2名
注:婴儿舱、单人舱,按1台配置,如果多台应相应增加人员;多人舱,应依据舱的规模(治疗人数)配备人员。
4.24.2.2
对进舱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C】
1.有进舱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制度。
(1)进舱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
(2)不得穿戴能产生静电的服装、鞋、帽。
《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22-2013
《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2004.8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R5002-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年6月29日
【B】符合“C”,并
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A】符合“B”,并
做到每一位进舱人员均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释义】
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3%以下:多人在用高压氧舱的加压介质必须采用空气,舱内氧浓度不应超过23%,高压氧舱控制台上每舱室应至少配置一台带有记录仪的监测舱内氧浓度的测氧仪。测氧仪应准确、可靠,选用的量程应为100%,示值误差不大于3%,当舱内氧浓度超限(超过23%)时,测氧仪应能自动声光报警。测氧仪的取样口应位于舱室任意一侧的中下部,并伸出装饰板外,采样口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
4.24.2有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4.24.2.1
人员合理配置,能履行岗位职责。
【C】
1.按照舱型(婴儿舱、单人舱、多人舱)配设医师、护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从业人员均持有上岗证,人员结构能够满足日常诊疗工作的需要。
2.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均知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