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_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美】 凯文林奇
初读此书,略感艰涩,结合案例继续精读,逐渐理清作者对人的 “ 城市感知”的意象要素及相互关系,他说: “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 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熟悉细 节,进而掌握全局。
作者先对环境印象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道 路、并且通过研究美国3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对其部分 范围进行城市意象的元素和形态的分析。最后对城市形式,城市设计的 品质进行诠释。
三、城市印象及其构成要素 任何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即许多个人印象共同拥有的。城市印 象的构成要素分为五种: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 1、道路,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或偶然地沿着它移动。可以是大街、 步行道、公路、铁路和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 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它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于它 相联系。深圳的深南大道。 2、边沿,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是两个面的界线,连 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其具有水道 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所起的同样作用。梅林关作为关内关外的边沿。
可印象性 即每个特定观察者产生高概率的强烈印象的性能。物体的色彩、形 状、排列促成特征鲜明、结构坚固和相当实用的环境心理图像。 在城市大量无计划的发展中发现隐藏的形式,大都市区——一个可 以看得见的总体环境。因为构成印象的过程是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 的双向过程,所以可以借助象征符号,接受者的反复训练或重视某一环 境区增强形象。 一个容易产生形象、可印象性的城市,应该是有一定形状的,有特 征的,惹人注意的。对这种环境的感知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有广度和深 度的。它将是一个各具特征的各个部分结合明确而且连续统一的城市, 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人理解和感知的城市。
泽西城,城市划分为各种族和阶层的街坊而且被广场限制了商业中心的发展, 它没有单一中心而是有四五个中心。在象征着美国城市衰败区域的空间和结构的混 乱上又增添了街道系统的混乱和矛盾。整座城市脏乱乏味是初来乍到者的第一印象。 与波士顿相比,泽西城的可识别成分不多,而且面积被许多边沿割裂。结构中的 主要成分是:丘纳尔广场(两个主要商业区之一,赫德逊大街从中穿过)以及分布 在它两侧的伯根区和西公园,伯根区是一个突出的高级住宅区,三条街道掠过山崖 向东延伸在低处汇聚,崖顶上屹立着医院,这就是泽西城的基本图形。丘纳尔广场 因有集中的商业和娱乐而显得较为突出,但它的交通混乱,空间无明确形状。 泽西城的空间无明确形状,这个城市缺少可识别的区域和标志物,缺乏公认的中 心和交叉点。它可以说是以一些明显的边沿来标志的,如高于头顶的铁路和公路、 峭壁和两个河滨。泽西城的特征是它正处于别的地方的边沿上,除了纽约城的河边 轮廓外,这个城市没有别的。
一、环境的印象 注视城市能使我们感到特殊的愉快,城市和建筑一样,都是空间结构,但尺 度巨大,需要有很长的时间跨度使人感受。——跬步积千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 祖国的每寸土地。 城市设计是与时间有关的艺术,但又难遇运用类似音乐那样的时效艺术所具 有的能控制进行序列。因为在不同的时刻,对于不同的人,城市序列会发生变化。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城市亦如此。 城市不仅是各个阶层及广大市民所感知的对象,而且也是根据自身需要不断 被改造的产物。在它总轮廓相对稳定时,小的局部变化从未休止。所以,对城市 的发展和它的形式一般做局部控制,只是过程的接续,对任何事物的体验需要与 周围环境、前后序列和以往经验相联系。我们对城市的感知是断断续续的,零碎 的,还常与其它有兴趣的东西混淆,几乎每种感觉都在起作用,因此,城市的形 象是这一切的合成。——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3、区域,主要指城市中等或较大的部分,它在观察者心中产生进入内 部的感受。 4、结点,是观察者借此而进入城市的战略点,或是日常往来必经之带 你,多半是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十字路口或道路会集处等。 5、标志,这是另类参考点,观察者不进入其内部,只是在它的外部。 通常是明确的限定的具体目标:建筑物、招牌、店铺、山丘。它们可 以在城市内部或一定距离内作为一种永恒的方向标志。如塔、穹窿、 高山、甚至如同太阳那样缓慢而有规律的动点。 以上各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区域由结点构成,受边沿的限定、 道路贯穿其间,标志散布在内,它们有规律地互相穿插。
可识别性 指一些能被识别的城市部分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紧密结合的图形。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动物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们往往借助各种各样的提 示:色彩、形状、光谱、运动视感、嗅觉、听觉、触觉、动觉等。 “迷路”这个词在我们的语言中不单表示地理位置的无法确定, 而且还有“灾难”的含义。在寻路的过程中,全局的联系是环境印象, 这是每个人对外部物质世界概况的心理图像,它是直觉结合以往体验 的产物。清晰的印象便于人们行动。良好的环境印象给它的拥有者感 情庇护。
结构与识别 环境印象分为识别、结构和意义三方面。(发现它、剖析它、诠释 它)这样的提炼是为了便于分析,而事实上它们总是一起出现的,都是 围绕着环境印象的。 一个有效的印象首先是目标的可识别性,表现出与其它事物的区别, 因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被认出。其次,印象必须包括目标与观察者, 与其它目标的空间关系和图形关系。最后,这一目标对三个方面:首先把门看成是独特的 个体;其次,它与观察者有空间关系;最后它还具有进出的意义。 曼哈顿天际线的形象可能被人们认为是生动、有力、伟大或者是神 秘、堕落、拥挤等等。它的形象可以强调其中的任何一种意义。所以, 城市特征的意义是常常变化的,尽管它的形式是明确无误的意义仍然可 以与它分离,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形象的识别和结构。
洛杉矶 洛杉矶的研究范围取中部商业区以及边缘,有基本的图形——最规整的方格 网道路。首先是大都市区的分散,靠着中心部分受益于商业区的恩惠,但还有其 它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核心。其次,方格网本身就是平淡的背景。对于某一因素的 方位常无法把握。第三,中心区的活动扩大了它的空间范围,冲淡了它的影响。 对老房子的不断改建又破坏了它的历史价值。对于这个城市的概括,有一些典型 的词汇“展开的”、“无定形的”、“无中心的”,很难从整体上去想象和概括。 城市形象的基本结构是潘兴广场的结点,它位于百老汇和七号街形成的L形角 部,全处于方格网道路结构中。百老汇的另一头是市政中心,再过去的奥弗拉广 场街是重要结点。与百老汇平行的是金融区。L形的中心随意点缀着使人印象深 刻的标志物,它们主要是旅馆、大厦、图书馆、百货、音乐厅、市政厅等。
建立印象 环境形象是观察者与他的环境之间双向过程的产物,环境提示了 特征和关系,观察者以其适应能力和目的进行选择、组织然后赋予所 见物一定的意义,从而建立印象。 某人会在别人认为很混乱的表格上一眼认出目标,某人善于识别 第一次所见的目标并建立联系,因为他们符合观察者已形成的模式, 可能是与己关系密切的原因,可能是经过许久锻炼而形成的能力。—— 梁启超“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就浮起来了” 任何一个特定的形状都会使观察者产生印象,每个人形成并持续 各自的印象,同类人便具有很多共同点,正是这种团体印象有利于创 造供公众使用的环境。例如,一位美国人能一眼看见街角的小药房, 而非洲沙漠的土著人就不会那么敏感。因此,一个新的目标,因为有 能启示和强调它的形式的形体特征,就可能会有很强的结构和个性。
二、三个城市 波士顿,是很有特点的美国城市,形式生动,不易确定方向。泽西城因它有 很不确定的形式而被选作考察对象,这是一个难于一眼获得它的形象的城市。洛 杉矶则是一个新城市,具有不同的尺度,市中心有网络状的布局,在每个城市中 被考察的区域面积约2.5*2.5平方英里。 访问者认为波士顿富有特征,但道路弯曲混乱、肮脏邋遢、红砖砌的房屋、 开阔的公共广场、州议院的金穹顶、剑桥附近的河面都是富有象征的特色。历史 悠久,新老建筑相间,街道人群熙攘,无处停车,大街小巷富有对比。缺乏开敞 或娱乐空间,似乎是有个性的中小城市,它包括商业中心、密集的居住区、贫民 窟和高级社区。道路系统中很不规则的系统是由一个挨着一个或全分开的独立成 分组成。这里用图形表达城市印象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混乱、漂移、边沿不 清、孤立、中断、缺乏特征等。
三个城市共同的主题 人们从眼前的材料中抽象出结构和特征并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 大量城市要素在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尤其是那些关系到整体意义 的位置更为清楚。城市的绿化风景主要由水和植物构成,是人们经 常关注的,泽西人对环境中的少数绿洲很敏感,洛杉矶人总是喜欢 就当地植物的变异而大发言论。 道路的视觉控制作用以及道路网对人们体验周围环境的关键作 用。还有另一种普遍的反应:对象征着时间流逝的形体景象的反应。 波士顿人热衷于时间、年代的对比。如“新”马路穿过“老”市场; “新”天主教堂矗立在古建筑中;旧教堂与新大厦的对比等等。人 们对对比事物的反应,包括空间对比、地位对比、用途对比、年代 对比,人为的简洁挺拔线条与天然的逶迤起伏的风景的对比等。各 种构成要素和特征由于它们在整体中一定的位置而变得引人注目。
波士顿的结构是容易理解的,查尔斯河和桥形成一个明确的边沿,后湾的一些 主要街道以与查尔斯河垂直的马萨塞大街为起点,通向波士顿公共广场和公园。公 共广场下面是互相平行的特里孟特街和华盛顿街,一些次要街道贯通其间,它们就 这样围绕着培肯山,另一头还有一条形象鲜明的边沿——大西洋街与河边码头。
两条高速公路穿过市中心,人们既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老马路的屏障,又可以看 成是汽车道。从这样两个角度去看它们,会有不同的面貌:从下向上看,中心干线 是一条忽隐忽现的绿色屏障;而作为一条公路,它是一条蜿蜒起伏的带子,点缀着 各种标志。人们都感到这两条公路是在城外,与城市无关。中心干线与商业街—— 大西洋街的次序相混,这种不规则的系统是由一个挨着一个或完全分开的独立成分 所组成。
道路是具有统治性的城市要素。主要的交通道路就是主要的形象特征。“要 致富,先修路”。有特点的空间能加强道路的形象,如宽窄悬殊的能吸引注意, 北京的胡同小道,江南的水乡幽幽小道。 建筑立面的特征对道路特征的形成关系很大。可识别的道路,应有连续性, 这是十分明显的功能要求。马路和人行道的贯通是基本要求,其它方面的连续性 要求可低一些。道路不仅是统一连续的,而且有方向性。线性方向的正反很明显, 这种方向感可以通过梯度变化来取得,即沿着一个方向逐渐递增的特征。道路一 旦有了方向就便于度量,人们可以判定自己的位置,经过的距离和余下的距离。 反之,对度量有利的特征也产生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