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服务业发展阶段特征广东服务业发展阶段特征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报告之五内容摘要:本文在国内外比较数据的基础上对广东服务业发展阶段特征进行描述,揭示制约广东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未来广东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并探讨加快广东服务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服务业分析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人均GDP为5579美元,已超越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当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44.3%,远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约53%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约48%的平均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广东当前经济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一、广东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阶段定位(一)广东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珠三角部分地区已开始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阶段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广东人均GDP近6000美元,为5965美元,已超越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2005年首次超过50%,并连续四年超过50%,2009年为49.3%。
服务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的43.9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05.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4%,高于同期GDP0.8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7元提升到2009年的1856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31年间翻了5.1番,平均6年翻1番。
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6%提升到2009年45.6%,服务业与工业占GDP比重相距从1978年的17.4个百分点下降到2009年0.4个百分点,2000-2009年平均服务业与工业所占GDP比重基本持平。
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发展过程看,从1978年不断趋势上升到2002年最高达47.0%,近年处于平稳状态,2003-2008年波动半径仅0.5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广州、深圳,2008年人均GDP已超万美元,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9.0%,50.3%,均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呈现经济开始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阶段转型特征(见图1)。
(二)服务业对经济推动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起稳定器作用。
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9-1985年的35.9%提升到“八五”时期的最高水平63.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后逐步减弱,至2006-2009年平均为55.7%。
第三产业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的38.2%,稳步提升到2006-2009年的42.4%。
1978-2009年服务业波动系数为5.3%,低于第二产业的7.9%,特别是1996-2009年服务业的波动系数仅为1.3%,远低于第二产业的3.3%,服务业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工业,随着服务业总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对经济起稳定器作用(见表1、图2)。
表1:分时期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单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9-1985 25.9 35.9 38.21986-1990 16.3 43.1 40.51991-1995 4.4 63.6 32.01996-2000 4.0 61.6 34.42001-2005 2.1 56.2 41.72006-2009 2.0 55.7 42.4(三)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传统服务业占GDP比重下降,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从2004年的4.4%下降为2008年的4.3%,批发和零售业从2004年的10.5%下降为2008年的9.4%,下降1.1个百分点。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11.1%提升到2008年的13.0%,上升1.9个百分点。
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零售业仍占服务业绝对份额,但其比重不断下降,从2004年的23.9%下降为2008年的21.3%;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7.2%提升到2008年的12.1%,上升4.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2005-2008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均增长分别为20.4%、20.1%、16.7%,高于同期GDP增幅6.8个、6.5个和3.2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比重不断提升,2005-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13.6%,高于同期GDP0.1个百分点,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26.9%,比2004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提升主要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见图3、表2)。
表2:生产性服务行业及其他服务业占GDP比重分类行业大类2008 20042008与2004增减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服务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4.3 4.4 -0.1批发和零售业9.4 10.5 -1.1邮政业0.1 0.2 -0.1 信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4 3.4 0.0 金融服务金融业 5.4 3.2 2.2 商务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 3.7 -0.4科技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0 0.8 0.2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5.6 5.9 -0.4社会及居民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2.3 2.4 -0.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4 0.5 -0.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8 1.6 0.2 教育 2.2 2.5 -0.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4 1.5 -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6 0.7 -0.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1 3.0 0.1(四)服务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稳步增长。
1979-2008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而第三产业投资高达23.7%,服务业的大量资本积聚为服务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投资重心放在工业,随着工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90年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幅提高,1991-200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超出第二产业一倍,高出37.1个百分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资本逐步进入服务领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提升,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21.5%上升到2008年的37.2%,从服务业内部看,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重点领域为房地产业,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7.1%提升到2008年的17.3%,提升10.2个百分点(见表3、表4)。
表3:分产业投资增长及所占比重表4: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所占全部比重(五)服务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协调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从服务业区位商数据显示,2008年广州、深圳、东莞的区位商分别为1.30、1.11、1.07,表明广州、深圳、东莞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从服务分行业数据显示,行业区域优势地区分布各异。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区位商最高的为广州,区位商为1.74,显现广州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作用。
金融业区位商最高的为深圳,区位商为2.30,显现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用。
东莞的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肇庆的住宿和餐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揭阳的批发和零售业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六)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1978年,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只有286.00万人,到2005年达1496.92万人,新增人数是同期第二产业新增的七成六,2005-2008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超过第二产业近二成,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渠道。
从近年面板数据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模型第一层的方程:L=β0+β1(GDP)+r模型第二层的方程:β0=γ00+u0,β1=γ10+γ11(RGDP)+u1,方程中L为标准化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数,GDP为标准化的各地区生产总值,RGDP为标准化的各区域人均GDP,结果显示,各区域的β1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各区域增加值对劳动力吸纳强度显著差别,γ10=1.183,γ11=-0.412,表明人均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吸纳就业人员边际系数低于其他区域,这反映出近年广东产业转移的成效,同时说明随着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人员的需求有很大的潜力。
二、广东服务业所占比重的国内外比较(一)广东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和世界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
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越大。
广东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23.6%提升到2009年的45.6%,总体趋势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趋势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把现代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依据人均GDP收入水平将结构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6个等级,研究得出人均GDP各阶段产业结构一般模式(见表5)。
表5:钱纳里等人研究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从“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比较看,广东2009年人均GDP5965美元(当年汇率计),按1980年价计算相当于工业化阶段中后期,按赛尔奎和钱纳里的发展模式,现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在45%左右,第二产业比重在4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在10%左右,广东2009年实际三次产业构成为5.1:49.3:45.6,这可看出广东第三产业比重与“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吻合,但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标准模式,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过快,第一产业比重低于标准模式。
当前国际数据比较显示,2008年广东人均GDP 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3260美元水平,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7878美元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显现现阶段第三产业比重略为偏低,第二产业偏高。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比较看,人均GDP5000美元时,服务业起主导作用,广东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要过渡到服务业成主导作用还要等待时日(见表6、表7、表8)。
表6:赛尔奎和钱纳里的发展模式表7:广东产业结构与国际比较表8:部分发达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服务业增长主要表现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业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旅馆和饭店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上升,并持续增长,到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阶段,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比重开始大幅上升,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与国外发达国家数据比较显示,广东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仍有很大发展空间,2008年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所占GDP比重仅为8.9%,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商务服务业是新兴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