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4、指导书写
5 、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第二段(第2自然段—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
6、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喜爱的感情之深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相关的语句。
父亲:“林子里有不少鸟。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
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只鸟叫。
”“仔细找,却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
”
2、父亲为什么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什么也没看见?这说明什么?
(扣住“父亲看得仔细、很爱鸟、对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说即可。
)
想象:①父亲在看时的神态和动作。
(学生描述完之后,填空补充句子“父亲()地站在那儿。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神态“凝神静气”,动作“像树一般兀立”。
)
3、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心里想些什么?此时我脸上的表情回事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形容。
(茫然)
4、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闻得认真
1、指名读父亲说的话。
从父亲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都是父亲长期观察和亲身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是父亲爱鸟的具体体现。
)
2、有感情的朗读7---10自然段。
3、听得快活。
我为什么说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便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
想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
4、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情为什么”沉重”,又由衷的感到高兴呢?
(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
3、总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鸟动仔细父亲
闻鸟味认真爱鸟
听鸟歌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