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福田中学第六个三年规划(2004年8月——2007年7月)(2005年1月29日福田中学第八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学校发展面临的背景伴随着深圳教育强市和福田教育强区的创建,我校通过实施第五个三年规划,高标准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这是福田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创建省一级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师资队伍,规范了学校管理,大幅度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
我校的办学理念先进,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师队伍经验丰富,教学设备现代化,已基本具备申报全国示范性高中的条件。
这样,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就必然地成为我们不断追求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和新的奋斗目标。
按照国家制定的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与我校目前的状况相比,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背景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地不再依靠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目的的政府的投入,而是依靠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的的苦练内功;主要地不再以各种量化的指标来规范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而是以各种定性的评价来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主要地不再着眼于显性的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改造,而是着眼于相对比较隐性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地不再着力于积累一般性的办学特点,而是着力于创造办学理念指导下的整体办学特色。
主要地不再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而是侧重于通过课程改革展现出来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能力。
继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
它不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尤其需要智慧,需要在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不断创新。
因此,今后三年内,我们必须继续强化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
我校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方案》为依据,并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教育现代化规划全面构建我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目标以“以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为基本思想构建和完善我校的办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真正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规范、课程体系合理、教师队伍精良、教研气氛浓厚、学生主动发展、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优良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三、工作重点1、强化“公民教育”的办学理念。
把“公民教育”的办学理念内化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
学校确定“公民教育”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方案,各相关处室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健全的公民素养。
2、突出学校的示范作用。
我校的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展示:“公民教育”的办学思想,“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民主、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中的“分级负责责任制”,教育科研中的“以校为本”特色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经验,对薄弱学校的帮助和带动等。
以上诸多方面,要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性,成为其他同类学校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二个方面,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前列。
3、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坚持“创造性的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创造性的开设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在高质量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实行学分制管理。
积极研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学校管理工程1、主要任务继续完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程序化。
继续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民主不仅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手段,而且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方面和师生素质的基本内容。
2、措施①做好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和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好学生的各种活动,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家长和社区的大力协助,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②在全校师生中,继续开展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师生明确公民的职责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成为合格公民。
③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和校训,使之深入人心,并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使每一个师生都能准确的解释办学思想、校风、校训的具体内涵,每一个师生都会唱校歌。
④继续完善和落实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学校新出台的规范管理的十个文件,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⑤积极配合市政府推行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的改革目标。
⑥继续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
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做到学校所有重大决策的民主、公开、透明。
⑦加强校园民主氛围和各项民主制度建设。
继续坚持校务公开,完善有关制度,通过宣传栏、校报、校长信箱、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沟通,使学生、家长和社区能有效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校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其他建设。
⑧加强全体师生社会责任感、崇实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倡和鼓励全体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大胆创新,将创新精神体现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各个层面。
⑨完善竞争机制,促进校风、级风、班风建设,促进各处室、各学科、各年级、各班级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德育创新工程1、主要任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为基础,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积极进行德育创新,努力实现德育的文化功能,建设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2、措施①围绕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创新德育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高二年级重点开展时代精神系列教育活动;高三年级重点开展“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创新精神,迎接时代挑战”系列教育活动。
②德育内容创新要坚持把“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主、科学、法制、合作、竞争、创新等时代精神相结合,创建“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③认真贯彻落实《福田中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条例》,组织学生每年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年中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和完善10个社会实践基地及劳动基地。
④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心理咨询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每学期心理课或讲座不少于5次(节)。
⑤继续坚持和完善“三全”(全员、全面、全程)育人模式,把养成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坚持领导老师的值日制度和学生宿舍24小时全程值班制度,使学生的犯罪率为零,违法率低于1‰,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到90%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80%以上,三好学生达到10%以上,优秀团干部达到10%以上,文明班级达到30%以上。
⑥德育形式和途径不断创新。
通过心灵早餐、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之成为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⑦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干部队伍的竞选,把品学兼优作为选拔学生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利用竞选的方法推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通过学生会和各班学生干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除完善升旗、早操、学生社团等方面的自主管理外,继续实施无人监考、学生自主组织第二课堂等活动,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⑧认真贯彻落实《福田中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加强现有的26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的指导和管理,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园社团展示周活动。
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凝聚全校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组织能力。
⑨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认真贯彻落实《福田中学副班主任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副班主任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理论研讨或外出考察活动,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⑩以“主题班会音像库”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德育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现德育内容的系列化,完成德育校本教材《主题班会音像库》的修订编辑工作。
每年有五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
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与国外或港澳地区的师生文化交流活动,争取每年与一所海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
通过开展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文明相融合,嫁接、移植、优化,形成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三、教学质量工程1、主要任务继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良课比率达90%以上,其中优秀课比率达30%以上。
高考质量逐年上升,2005年重点、本科和省专升学率分别达到8%,48%,95%,到2007年,重点、本科和省专升学率分别达到12%,60%,95%以上。
2、措施①狠抓教学常规建设,按照学校制度,从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复习、考试各教学环节的细节入手,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要求。
每学期对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每个教师每学期提供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在校内交流。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③充分发挥我校的信息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④组织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
各学科组要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课、示范课和研究课,原则上每学年不少于一次,并组织同科组教师听课,进行分析研讨。
推行不定期随机听课制度。
每学期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校长不少于20节,学科组长不少于10节,教师不少于5节,未出师的青年教师每周至少一节,将此纳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