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2016年美国大选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

对2016年美国大选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

2018.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谣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主要指那些没有事实依据,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进行传播的言论。

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不论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哪一个领域,谣言无所不在,谣言还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

[1]中国发展近百年以来,各式各样的谣言传遍大地。

秦末时代,陈胜以一句“大楚兴,陈胜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起事造谣者鼻祖。

至今几百年过去了,谣言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且由于传播介质的改变,新媒体时代出现了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强的网络谣言,对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深受网络谣言危害的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备受影响。

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网络上就多次出现关于竞选者希拉里及特朗普的网络谣言。

2016年底,知名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 发布了美国总统大选中排名前五的网络谣言,分别是“教皇支持特朗普”、“维基解密曝光希拉里卖军火给ISIS ”、“希拉里完了:她有关ISIS 邮件曝光,恶劣程度超乎所有人想象”、“根据法律:希拉里无资格担任联邦公职”和“希拉里邮件门爆料人被暗杀”。

2016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虚假新闻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会在网上遇到有关政治和政府方面不太准确的新闻,64%的受访者认为虚构的新闻会对美国人当前发生事件和问题的认识产生困惑或混乱。

因此,本文以大选中出现的“披萨门”事件为分析基点,对美国大选过程中出现的谣言进行综合研究,继而探讨谣言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抑制策略。

一、“披萨门”事件简况与传播分析(一)事件简况2016年11月初,维基泄密泄露了希拉里的邮件内容,而在这些邮件中,“commet ping pong ”披萨店老板詹姆斯引起了恶作剧网站“4chan ”的注意。

一些“4chan ”的用户跟到詹姆斯的instagram ,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詹姆斯和一些小孩的照片,还有披萨店墙上一些难懂的现代艺术画作等。

通过这些照片,再加上詹姆斯给希拉里的竞选捐过钱,并且又和竞选团队的主任私交甚好,于是“4chan ”的用户就捏造了詹姆斯的披萨店是一个由希拉里·克林顿及其竞选团队主席波德斯塔领导的虐童组织大本营的谣言。

一开始该谣言只是在“4chan ”上传播,但后来Reddit 的好事者将此事发布在了Reddit 网站上,因为正值美国大选前夕,该事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接着Facebook 上也出现与该谣言有关的更多帖子。

再后来,一家倾向于埃尔多安政权的土耳其电视台对该事件产生了兴趣并对其进行报道,他们甚至还在推特上对事件进行跟进,据相关数据显示,单是在11月推特上就有将近100万条使用“披萨门”字眼的帖子。

至此,美国两大社交平台都被“披萨门”事件攻陷了。

看着事件上升至严重的地步,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为主的媒体开始站出来对事件进行解释和辟谣,但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太快以及辟谣时间过晚,辟谣并没能阻止谣言的传播。

2016年12月4日下午,一名美国男子持枪闯入詹姆斯的披萨店并开枪射击,试图弄清网上盛传的希拉里参与娈童案是否属实。

至此,“披萨门”事件的社会影响上升到了【作者简介】王丽霞,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播、新媒体对2016年美国大选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王丽霞(贵州大学贵阳550025)【摘要】随着媒介的深化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时代,但与此同时,网络谣言顺应而起,层出不穷,网络已然成为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

这不仅扰乱民众思绪与判断,同时也极易引发社会动荡。

本文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披萨门”谣言为基点,试图厘清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美国大选;网络谣言;趋众效应;治理策略;政府公信力182018.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威胁生命的地步,而且由于该事件发生在大选投票前夕,对希拉里的竞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传播分析从事件的整个演变过程来看,网络及社交平台是该谣言四处蔓延的土壤。

在男子持枪闯入披萨店之前,已经有大量网民通过自媒体等主动参与式媒体,如“4chan ”网站、Facebook 等传播关于该店的不实信息,在信息从网站传递到社交媒体上后,大量的用户给该谣言带来了极高的浏览、评论和转发量。

加之后来土耳其电视台的报道及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跟进报道,导致“披萨门”事件陷入传播的高潮状态。

从这些传播载体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科技的进步和自媒体的产生,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为谣言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并且“把关人”机制在网络上好像已经不再奏效,网络的匿名性和弱规范性给了网民随意发布信息和逃避追责的机会,使得网络成了谣言漫天飞的载体。

从网络谣言的传导主体来看,“披萨门”的传播者主要为网站及社交平台用户。

他们通过网站编造并发布关于“披萨门”的假消息,网站的用户或一些偶然来访者在进入网站时就会接收到该信息,部分用户可能会对信息进行评论、转发甚至是再编造。

网民在得知披萨店有可能是娈童大本营时,他们主观地将一些本没有联系的事物重新联系在一起去印证披萨店就是娈童大本营,如有人猜测披萨店的菜单上两个绿色乒乓球拍和恋童癖使用的蝴蝶结符号有点类似;还有人通过一张把孩子放到洗衣篓里的照片来猜测詹姆斯是在虐童等。

而在不断的猜测,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转发以及再编造的过程中,网络谣言被进一步放大并扩大传播范围,产生新一轮的谣言传播。

二、大选中网络谣言盛行的动因网络谣言作为虚假信息,它的传播应该是人们避而远之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谣言有时会比真相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

就网络上盛行的大多数谣言来说,其中的很多证据都站不住脚,但由于网民们有意无意地误传,最后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极大伤害,这就是网络谣言的力量。

在对“披萨门”事件的传播轨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美国大选中出现的其他谣言,本文将大选中网络谣言盛行的动因总结为以下几点:(一)网络传播的特性及谣言主体的敏感性一方面,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新时期谣言借助互联网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点”。

[2]通过网络,谣言快速在网上蔓延,迅速进入网民视野,造成一发难以收拾的后果。

与此同时,网络对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进行了隐匿,法律法规对网民的约束力弱化,导致部分网民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分享或编造谣言。

另一方面,如果在网络谣言传播中加上一些敏感词汇或与当前的热点事件挂钩,会大大增加谣言的传播范围及扩散速度。

由“披萨门”事件的传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儿童进行色情经营本来就是一则足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当时正在参加大选的希拉里,两个极具吸引力的敏感词汇放在同一条新闻中极大地刺激了网民情感,进而引爆网络。

(二)趋众效应及选择性接收心理公众的从众心理也对谣言的疯狂流传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由于参与谣言传播的人数众多,而且在传播过程中,网民们会找出大量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加强谣言的真实性,而后不停复制分享,一则网络谣言就在人云亦云的状态下被描述成了一则事实新闻。

同时,部分网民缺乏相应的网络媒介素养,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缺乏判断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这也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然,选择性接收信息也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披萨门”中谣传披萨店有一个地下室用于藏匿儿童,但事实是披萨店根本就没有地下室。

而这么明显的漏洞,网民们却似乎纷纷选择视而不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继续扩散谣言。

因此,当人们选择性屏蔽了部分信息而只接收符合自己想象的信息时,在一轮又一轮的流传中谣言会越来越偏离最初的面貌,变得更加极端化,转而造成网络谣言更为广泛的传播。

(三)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及民众的不安全感美国大选中频频爆出网络谣言,加之希拉里和特朗普互相抹黑,政府的公信力在一轮又一轮的谣言传播中不断下降。

这让美国公民感到阵阵恐慌和焦虑,在这种不安全感的笼罩下,一旦出现与政府相关的网络谣言,民众就会试图通过民间传播或自己的力量查清事情真相而不是选择相信主流媒体或政府。

因此,在“披萨门”事件的传播192018.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传播人群的目的是在于从不停的转发传播中寻求证据来证明希拉里是否和披萨店进行儿童色情经营。

并且,在求证不确定的观念时,人们更倾向于默认其真实性而不是证伪。

[3]持枪进入披萨店寻求事实真相的男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四)商业利益驱动造假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发现,62%的美国人全部或者部分信息从社交媒体获取,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挖掘经济利益的新领域。

而在之中,通过编造网络谣言,获得点击率和流量,再将流量转换为经济利益是网络谣言频发的一大动因。

科尔勒就是这样一个假新闻撰写团队的负责人,他手下有将近30名作者,通过编造谣言,假消息写手每月收入可以在1万至4万美元之间。

在美国大选期间,科尔勒团队捏造了一条关于“邮件门”的谣言,这条新闻被发布后,在社交媒体上以每分钟100次的分享速度迅速扩散,并成为美国大选期间排名前五的谣言之一。

与此类似的还有位于欧洲小镇维勒斯的政治谣言工厂,在该小镇聚集了至少140个看起来类似于美国新闻网站的假网站,他们编造美国政治谣言的目的也是在于通过谣言传播带来网站流量,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以此获得利益。

因此,趋利造假是造成美国大选中网络上谣言泛滥的原因之一。

三、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网络谣言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而是在多种因素下混合生成的产物。

网络谣言的极度盛行,造成了社会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维持社会稳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何抑制网络谣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传播媒介的自我控制在谣言治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社交网站作为沉浸入网民生活的便携式平台,无论是美国三大著名社交平台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还是中国的微博等,它们目前在全球拥有的几十亿用户及极高的使用率都使得社交媒体影响十分巨大。

所以,想要遏制网络谣言,传播媒介尤其是社交媒体必须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加强对平台发布信息的把关,开发虚假新闻检测系统,建立谣言联合举报系统等。

通过技术手段上的控制来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二)加强政府监管尽管人人都喜欢新闻自由,但社会仍然需要政府管控。

网络谣言泛滥,在一定情况下与网络规范存在漏洞有着联系,而政府的积极行为可以有效地控制谣言的传播。

因此在应对网络谣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行为的规范,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加大对网络谣言的监督及惩处力度,对于在网络上造谣生事者进行责任追究,不能放任自流,同时对出现的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