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载
易牙蒸子献给. 齐桓公。
大恶人的心肝被炒了吃
现 实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生 活
人血馒头治痨病
徐锡麟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 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 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 状态。
.
2.“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提示: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 常人”的角度说的,“狂人”即“不正 常”的人。文中的“我”有哪些不正常 的表现——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 常发生错觉、爱幻想,怀疑周围的人, 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想吃掉 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 动作皆包藏祸心。但“狂人”与“疯子”
.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 狸的狡猾,……
提示: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 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 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 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 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提示: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 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 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 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 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 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 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 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 人也是其大哥。
.
2.据此可将日记分成几部分?
提示: 第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 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 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吃人问题的提 出) 第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 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 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
第三层(第11~12段):写狂人联 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吃 人问题的反思)
.
(5)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 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6)祸祟:灾祸。 (7)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8)劝勉:劝导勉励。 (9)牵掣:牵制;制约。
.
整体感知
1.《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 个故事?
提示: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 就顺路去看望他。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 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 并给作者一本日记。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叙 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作 者在回去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 《狂人日记》。
.
3. 正字音
·廿三(niàn)
肥· 瘠( jí)
·佃户(diàn)
·兜肚连肠(dōu) 自·戕(qiāng)
亲· 眷(juàn)
接·洽(qià)
细细·嚼烂(jiáo) ·獠牙(liáo)
牵·掣(chè)
·诅·咒(zǔ zhòu) 面面相· 觑(qù)
.
4. 明词义
(1)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2)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 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 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 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3)撮录:摘录。 (4)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 摸摸,不光明正大。
第四层(13段):结论。急迫痛切 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 有?救救孩子……”(对未来寄托希望)
.
主旨探究
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 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
提示:《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 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历
《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
史
吃”
记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
.
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 了……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提示: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一切人 反对一切人”的社会。一切人都有可能 吃人,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的社会。在 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和怀 疑,彼此之间不再相信。这种猜忌和不 信任,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和内耗, 互相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 一种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
.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提示: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 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 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 “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 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 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 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 核心思想。
.
布置作业
1. 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 2. 如何理解“救救孩子”?
.
句段剖析
理解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 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 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提示:狂人通过查阅历史,表面上 看,历史表现的全是“仁义道德”。但 是在“字缝”中,即历史的背后,满本 历史都是“吃人”的 记载,而“仁义道 德”正是封建礼教的外在表现形式,“吃 人”是狂人对封建礼教实质所作的概括。 作者以上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 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
.
2.作品意义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 新文学革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 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 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 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 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5
语文
短篇小说欣赏
.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 短篇小说开山作
.
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 小说之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 日记》。
.
是不同的,“狂人”不但怀疑周围的人, 居然还试图改变它们,并预言“将来是 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就不单 是“疯”,而且是“狂”了。
.
3.“吃人”的涵义是什么?
提示:“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 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意 义。文章确也提到过人吃人的事例,但 这只是表面现象,吃人是一个中心隐喻, 它暗指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 礼教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