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凯恩斯模型)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凯恩斯模型)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十章凯恩斯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答:略。

二、思考题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

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

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

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

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

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快,二者之间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就必须由增加投资来弥补。

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凯恩斯就业理论要回答的中心问题。

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构建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由以下要点:(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 ),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1D )和投资支出(2D )两部分构成的(12D D D =+)。

(4)在均衡时,总需求(D )等于总供给(Z )。

因此,总供给超过消费有效需求部分等于投资有效需求(21D Z D =-)。

(5)在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与投资量。

因此,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函数、消费倾向和投资量。

(6)总供给函数主要决定于供给的物质条件,它与消费倾向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就业波动主要与投资量有关。

(7)投资量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

(8)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与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

(9)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状态。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答:有很多因素都影响消费,如收入、价格、利率、资产、制度、风俗等,凯恩斯假定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唯一因素。

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特点是0APC >,10MPC >>,且APC MPC >。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提出后,西方经济学界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开展了广泛研究,论述了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各种收入假说,修正、补充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并提出了新的消费函数。

(1)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在长期中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特点是:长期消费曲线为出自原点的直线,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消费与收入保持固定比例K ,即斜率不变;在纵坐标上截距为零,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也为零;由于K 为固定比例,因而MPC APC =。

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动。

一般地说,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高于繁荣时的平均消费倾向且低于危机时的平均消费倾向。

(2)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为绝对消费函数。

认为长期消费函数是实际上发生的消费和收入的实现值。

由于短期消费曲线随时间向上移动,因而不能用一条短期消费曲线连接起来,只能用长期消费曲线连接(3)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决定于相对收入水平。

存在着一种消费的“示范效应”的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不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4)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函数称为持久收入假说。

家庭或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两部分。

收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消费分为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

即p t Y Y Y =+和p t C C C =+(下标p 表示持久,t 表示暂时)。

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具有固定比例,即p p C KY =。

K 不依赖于持久收入的绝对水平,而取决于利息率等非收入因素。

在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联系。

(5)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用生命周期来论述的消费函数,称为生命周期假说。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所获得的收入和财产。

人们总是想把一生的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获得一生消费的最大满足。

他假设人们的储蓄主要是为了老年消费的需要。

强调了人们在储蓄与现期满意的消费之间必须权衡选择。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答:(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部分所占比例,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即/MPC C Y =∆∆或/b C Y =∆∆。

一般情况下,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入增量,这样,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即01MPC <<,即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资本边际效率会随着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①从供给价格看,社会经济活动中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需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越高,为资本设备而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如果其他不变,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必将下降。

②从预期收益看,随着投资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未来供给会越来越多,带来销售困难或者降价,引起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降低。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有着特殊意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削弱了投资的吸引力和私人投资的信心,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不足,即投资不足。

私人投资不足必须由国家承担起投资的责任,维持一定的有效需求,解决经济危机与失业,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很好发展。

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答:局限于商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分为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和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1)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社会经济中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部门。

两部门凯恩斯模型有两个行为方程:Y C I =+,Y C S =+。

其中Y 表示总支出或总收入,C 、S 表示家庭预期的消费、储蓄,I 表示厂商预期的投资。

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所以,决定两部门均衡收入的条件是:C I C S +=+,消去C ,则I S =,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2)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则构成三部门凯恩斯模型。

在存在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和政府部门情况下,模型中总支出与总收入公式可分别写成:Y C I G =++、Y C S T =++。

这时,总支出(Y )由消费(C )、投资(I )和政府支出(G )三部分构成,总收入(Y )由消费(C )、储蓄(S )和政府税收(T )三部分构成。

三部门凯恩斯模型的均衡收入是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时的总收入。

均衡条件是:C I G C S T ++=++。

两边消去C ,得I G S T +=+。

其经济含义是,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等于储蓄和税收的总和。

移项可变为:I S T G -=-。

它的经济含义是投资与储蓄之差额等于政府支出与税收之差额。

(3)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引入对外经济关系,增加一个世界市场或国外部门。

模型中总支出和总收入公式扩展为:Y C I G X =+++,Y C S T M =+++。

式中X 、M 分别表示出口与进口。

总支出Y 分成四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和出口(X )。

总收入Y 也分成四部分:消费(C )、储蓄(S 、税收(T )和进口(M )。

四部门凯恩斯模型的均衡收入仍然是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时的总收入。

均衡条件应写为:C I G X C S T M +++=+++。

公式两侧消去C ,则得:I G X S T M ++=++。

6.简述乘数理论。

答:乘数理论是考察和分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一因素的变化或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和结果,即研究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凯恩斯在论述收入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投资乘数概念,是指投资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的比例关系,表明投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数倍的变动。

乘数原理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就有不同的乘数。

除就业乘数和投资乘数外,还有其他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税收乘数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增减变动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二者之和;预算乘数是对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者的统称;外贸乘数是指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货币创造乘数是指货币增加总额与最初新增货币额之比,即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