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发展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至2010年3月中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1.政府职能转变明显。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2.依法行政有效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新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需要制定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

推行政务公开,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设。

3.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健全。

镇党委、政府研究建
立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行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制度。

4.政府管理方式得到创新。

加强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加强领导决策、应急指挥、日常工作运转等建设,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服务公众能力,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布局合理化
如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合理的产业群体,是历届党委、政府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制定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立了“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商贸富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不动摇。

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采取压夏增秋、适量扩充小宗经济作物等措施,使粮经比例趋于合理,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

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小麦基地,使小麦亩产预计600斤左右,预计小麦总产量达到
4593.6吨,粮食总产达到10165.3吨;
2.积极发展各项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矿产业是镇的龙头产业。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矿产业的主导地位。

做到发展矿产业的信心不动摇、决心不改、工作力度不减、措施不变,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走“矿业强镇”的路子。

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2)劳务输出镇近几年培育起来的新兴骨干产业。

2009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劳务兴镇的总体目标,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实劳务输转。

使劳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组织输出劳务人员1200多人次,使常年务工人数保持在5200人次以上,预计务工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劳务经济总收入达到5200万元;工商经济有了快发展,市场日渐繁荣。

(3)畜牧业是镇的传统骨干产业。

畜牧养殖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规模养殖,一手抓良种培育。

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家畜存栏14131头(匹),羊存栏8389只,家畜存栏45529只,全面落实了畜禽防疫工作,全镇13143头大家畜进行了防疫,密度和耳标挂扣率均达到100%,达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

2009年,完成张良梁畜牧产业开发项目,涉及阴山、毛山、袁河、仁湾、张巴等6村、涉及农户901户,引进基础母牛901头,总投资250.25万元;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路子,发展壮大一批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特色农业基地和专业村。

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龙头企业本土化,完善企业与农户互动发展机制,真正打响“生态牌”、“绿色牌”,做到生态立镇、农业稳镇。

而是要打造精品,坚持“产业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年内要完成我镇工业园区建设和物流园区建设,从而使这两大项目成为拉动恭门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发展恭门经济的“金大门”
(三)、着力抓好改善民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民生关系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项目、财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多做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事,多解决一些群众最为牵肠挂肚的事,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控辍保学工作,着力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巩固和保障“两基”成果。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和健康安全。

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巩固和加强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建立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基层卫生医疗队伍建设,积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镇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种工作新局面。

具体来讲,就是要正视三个差距,把握四个优势,增强一个信心。

正视三个差距:一是要正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

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们是大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兄弟县和乡镇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

二是要正视发展后劲上的差距。

项目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必须要依靠大的项目来带动。

目前我镇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

同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

三是要正视产业建设上的差距。

目前我镇具有特色的矿产业、畜牧业、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都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效益不高,市场开发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效益。

把握四个机遇:一是要把握难得的政治优势。

长期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从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给予了特殊关怀和大力支持。

二是要把握良好的区位优势。

我镇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302省道东西贯穿全镇,天平铁路南北贯通,气候四季分明,尤其是天平铁路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交通条件,将使我镇的人流物流量加大,有望我真成为全县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地,便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经济。

同时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把握丰富的资源优势。

我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然牧草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最适宜发展矿产业和畜牧业,特别是天平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我镇特色项目的发展,带活我镇的商贸流通业。

四是要把握天平铁路建设时机优势。

近年来,我镇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

“思富裕、谋发展、保稳定”成为回汉群众的共同愿望。

各级干部在长期的发展改革中锻炼出了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有着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干事创业的精神饱满,团结拼搏的斗志昂扬,为我们加快发展增添了不竭的动力。

天平铁路、物流中心、工业园区等硬件的建成为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

增强一个信心即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经济发达镇统计指标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