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肥胖症的病因和治疗
摘要:肥胖症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介绍了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它的症状与并发症,常用的治疗原则。
肥胖症患者应进行行为、饮食和运动治疗相结合。
关键词:肥胖症病因体征并发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13-01
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当体内贮积的脂肪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即为肥胖症。
由于肥胖本身及其相关疾病对健康的危害,肥胖症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健康难题。
1 肥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1.1 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
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
1.1.2 环境因素。
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应用抗精神病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使体重增加。
1.1.3 内分泌系统。
一些神级肽和激素如内啡肽、胰岛素、生长抑素等参与了对进食的影响,但对发生肥胖的因果关系未完全阐明。
1.2 继发性肥胖。
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肥胖症称为继发性肥胖
症。
如下丘脑或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均可引起肥胖症。
2 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2.1 症状与体征。
2.1.1 症状。
轻、中度单纯性肥胖者无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多有不耐热、腰痛、关节痛、消化不良和气喘。
有的可有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2.1.2 体征。
按脂肪块的分布,通常分为两种体型;中心性肥胖者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多见于男性;另一类多见于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腰以下。
前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大于后者。
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及臀部外侧可见紫纹和白纹。
2.2 并发症。
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肥胖症的并发症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等,并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
此外,肥胖症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正常妇女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癌和胆管癌也较常见。
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生率较非肥胖者高。
3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减重治疗应包括两个方面:即降低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
适当的减重(减轻5%~10%)对健康有益。
控制体重的策略强调以行
为、饮食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使患者自觉地长期坚持,且不应依赖药物,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下面是采取行为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1)行为治疗。
改变饮食习惯,如贪食、偏食等。
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2)饮食治疗。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热量的摄入。
采用减重膳食,其含义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并吃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3)运动疗法。
运动可增加能量的消耗,应与饮食配合,长期坚持。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及运动量,并循序渐进。
药物治疗原则:
饮食与运动疗法未能奏效时,可选择药物辅助治疗。
其适应证为:(1)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2)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3)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4)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呼吸困难暂停综合征。
(5)体重指数bmi>24并有上述合并症情况,或bmi>28不论是否有合并症,经过3~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可考虑用药物辅助治疗。
对于肥胖症患者应首先进行行为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