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十五讲:植物的抗寒性及抗旱型
第二十五讲:植物的抗寒性及抗旱型
细胞间结冰
细胞内结冰
(1)细胞间结冰及其伤害
温度缓慢下降时,细胞 间隙中的水分结成冰, 即所谓胞间结冰。
细胞 间结 冰伤 害的 主要 原因
原生质发生过渡脱水,造成蛋白 质变性和原生质不可逆的凝胶化;
冰晶体过大时对原生质造成机 械压力,细胞变形;
当温度回升时,冰晶体迅速融化,细 胞壁易恢复原状,而原生质却来不及 吸水膨胀,原生质有可能被撕破。
6. 内源激素变化 CTK合成受抑,ABA与ETH加强 7. Pro含量提高
向日葵
三. 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1. 机械损伤
干旱时细胞脱水,细胞收缩, 壁形成许多锐利的折叠,刺破原生质。 骤然复水→质壁不协调膨胀→原生质被撕破→ 死亡。 2.改变膜结构及透性 (增加)
3. 蛋白质变性
间结构改变
-SH→ -S-S-键,蛋白质空
1.膜透性增加引起代谢紊乱 在低温下,质膜收缩出现裂缝,造成膜破坏, 透性增加,细胞内溶质渗漏。如时间过长还可引 起酶促反应平衡失调,代谢紊乱。 2.膜相变引起膜结合酶失活
构成膜的类脂由液相转变为固相,流动镶嵌模 型破坏,类脂固化而引起膜结合酶解离或者使酶 亚基分解,因而失活。
冷害引起的细胞代谢变化
植物发生结冰的温度并不一定在0℃。有时温度降低到0℃ 以下仍然不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现象。但温度降低到一 定程度一定结冰,这一点称为过冷点。
冰点的高低与细胞液的浓度有关,因此可以用测定冰点 的方法来测定细胞液的渗透势。
(二)结冰伤害的类型及其原因
1.结冰伤害 冻害一般是由于结冰引起的。由于温度降低的程度与速 度不同,结冰的类型不同,造成伤害的方式也不同。 结冰的类型
(2)细胞内结冰伤害
当温度骤然下降时,除了细胞间隙结冰以外,细 胞内的水分也结冰,一般是原生质内先结冰,紧接着 液胞内结冰,这就是胞内结冰。
胞内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损伤,并且往往是致命的。
(二)结冰伤害的机理
1.硫氢基假说 要点:结冰对细胞的伤害主要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冰冻时,原生质逐渐脱水,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相邻肽 链外部的-SH彼此接触,两个-SH经氧化而形成 -S-S- 键; 或者一个分子外部的-SH基与另一个分子内部的 -SH形成S-S-键,于是蛋白质凝聚。 当解冻吸水时,肽链松散,由于-S-S-键属共价键,比较 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三)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
1.抗冷锻炼
将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提高 其抗冷能力的过程。
经过锻炼的植物,其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 加;相变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
2.化学诱导
利用化学药物可诱导植物抗冷性的提高。
3.合理的肥料配比 使植物生长健壮。
4.利用杀菌剂
防止腐生微生物感染。
25-2: 植物的抗旱性
一. 二. 三. 四. 旱害及其类型 干旱时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 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提高途径
一. 旱害及其类型
旱害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RH)过 低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萎蔫 两种类型 (暂时 永久)
土壤干旱: 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不足 -8 ~ -15×105 pa 大气干旱: RH过低(10%~20%以下)
返回
二. 干旱时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
1. 水分重新分配 2. 光合作用下降 3. 矿质营养缺乏 4. 物质代谢失调 酶类活性降低 5. 呼吸作用异常 长成器官衰老 气孔效应,非气孔效应 吸收、运输受阻 水解酶类活性升高,合成 缓慢降低或先升后降 ∵呼吸底物增加 渗透调节 消除氨毒害
一般生理变化 返回
第二十五讲:植物的抗 寒性与抗旱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5-1;植物的抗寒性
• 一. 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
二.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
25-1:植物的抗寒性
低温对植 物的危害 冻害: 冰点以下的低温使植物体内结冰; 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抗寒性:植物对低温的适应与抵抗能力。
一、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
(一)冻害
3.外界条件对植物适应冷冻的影响
(1)温度 (2)日照长度
(3)水分
(4)矿质营养
二、冷害与冷害的机理
冷害虽然没有结冰现象,但会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 直接伤害 短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主要特征是质膜 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内含物向外渗漏。
三 种 类 型
间接伤害
缓慢降温引起的,低温胁迫可持续几天 乃至几周,主要特征是代谢失调。
通过化学的方法,如使用 硫醇可以保护-SH不被氧 化,起到抗冻剂的作用。
2.膜伤害学说
膜对结冰最敏感。 低温对膜的伤害
3.机械伤害 4.活性氧伤害 膜脂相变,酶失活; 透性加大,电解质外渗。
主要破坏了膜脂与膜蛋白。
(三)植物对冷冻的适应
1.抗冻锻炼
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与日照长度的变短,植 物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冷冻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提高抗冻能 力,这一过程称为抗冻锻炼。
次生伤害
某一器官因低温胁迫而导致其生理功能减 弱或丧失而引起的伤害。如根系吸水变慢。
(一)冷害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1.水分平衡失调 2.原生质流动受阻 3.光合速率减弱 4.呼吸代谢失调 蒸腾大于吸水 能量供应减少,原生质粘性增加
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暗反应受影响
5.有机物质分解占优势
(二)冷害的机理
返回
细胞脱水时细胞变形状态 上:细胞脱水后萎陷状态 ;下:正常细胞
膜内脂类分子排列 a. 在细胞正常水分状况下脂类双分子层排列 b. 脱水膜内脂类分子成放射的星状排列
干旱
细胞脱水
细胞膨压降低 代谢紊乱 膜透性改变 机械损伤
生长 减少细 气孔 光合酶 呼吸酶 蛋白质 ABA, 细胞区域 质膜,液泡 化被破坏 膜破裂 ETH 增 活性降 活性增 核酸讲 受抑 胞间隙 关闭
2.植物在适应冷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抗冻锻炼是植物提高抗冻性的主要途径。其中发生了许 多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 (1)含水量下降:自由水减少,束缚水相对增多; (2)呼吸减弱:消耗糖分减少,有利于糖的积累; (3)保护性物质增多:如糖、脯氨酸、甜菜碱积累。 一方面降低冰点,另一方面保护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4)内源激素的变化:ABA含量上升,GA、IAA含量减少; 在形态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形成种子、休眠芽、地 下根茎等,进入休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