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财政厅文件河南省农业厅豫财农〔2009〕278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局、农业局:根据《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0年省级预算(草案)的通知》(豫财办预[2009]175号)精神,为保障农业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2010年农业财政项目支出安排工作,现将2010年河南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就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一、2010年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编制的原则,由项目单位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逐级编报。
二、各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编报,各地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并做好项目的审核、汇总工作。
三、各地农业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指南的要求组织申报,申报项目数量和项目承担单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四、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按项目分类联合行文,于2009年12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及申报项目汇总表统一上报省农业厅财务处,同时将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文档(EXCEL格式)发送到hnsnytcwc@信箱。
附件:1.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指南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指南3.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指南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项目指南5.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指南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指南7.2010年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汇总表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附件1: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指南一、项目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二、项目实施内容该项目依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作物优势生态区域布局,重点突出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农作物高产、高效优良品种的引进与生产示范。
(二)优质农作物品种增产增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三)优势农作物品质形成机理、病虫害生物防治及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立项条件(一)符合《河南省实施大宗农产品优质化工程意见》、《河南省小麦品质区划》等规划要求,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二)具有自然区域优势,适宜进行生产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三)项目单位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完善的技术推广网络。
(四)示范品种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四、补助内容和补助对象补助内容包括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费用,建立百、千亩示范田及大面积高产创建项目中的技术对比试验、药品防效试验费用及技术培训和资料印刷等费用。
补助对象为承担项目的各类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单位、农业事业场。
五、项目效益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农作物科技含量和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项目区内每亩比实施前增产5-10%,节支30—50元以上,同时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立项程序和申报要求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按照《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程序申报。
具体申报要求:(一)按照全省统一区域分布的要求,引进示范推广的品种数量、示范方面积及形成综合配套标准化操作规程数量,结合当地主推品种和主导技术有选择地组织申报。
(二)每个省辖市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每个项目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的额度为5—30万元。
(三)申报单位填制《河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并经评估论证,由省辖市财政局、农业局两家联合行文上报。
七、组织管理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省辖市农业部门负责项目考察论证,审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
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落实和监督。
项目完成后,省辖市县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逐级上报省农业厅和财政厅。
附件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指南一、项目名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充分发挥我省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今年继续安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重点用于优质无公害经济作物、区域特色及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三、项目立项条件、主要建设内容(一)立项条件1、示范基地及主管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工作有较高认识,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2、示范基地水、气、土壤等生产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申报项目技术成熟、先进适用。
3、示范基地应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工作基础,有较好的农技示范推广服务条件和能力,有较完善的服务组织和机构保障。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建立基地,进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四、补助内容和补助对象补助内容:主要用于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与宣传;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少量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市场信息收集与整理,品质检测。
补助对象和实施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单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龙头企业。
五、立项程序和申报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程序申报。
具体申报要求:(一)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农业局要按照各项目区域布局重点要求,有选择地组织申报。
(二)洛阳、安阳、新乡、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市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其它直辖市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直管县(市)每县(市)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1个。
(三)每个项目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额度为10—30万元。
(四)各申报单位必须填制《河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并经省辖市农业局或直管县(市)农业局组织专家评估论证,由财政局、农业局两家联合行文逐级上报。
六、效益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我省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组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省辖市或县(市、区)为单位,由农业局负责审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项目完成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逐级上报省农业厅和财政厅。
附件3: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指南一、项目名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项目实施内容按照全省水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水产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开展水产新技术和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引进养殖推广、科技入户示范、渔业专业合作社及一村一品示范、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和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及示范性休闲渔业建设等,逐步提高全省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立项条件(一)水产新技术和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引进养殖推广项目。
1、具有一定的养殖规模,技术力量较强,配套条件较好。
2、能促进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渔(农)民收入。
3、选择的养殖品种适合在我省生长,具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重点是美国鮰鱼、鳜鱼、黄颡鱼、黄鳝、泥鳅、河蟹、青虾、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
4、推广的水产新技术先进实用,效益显著,容易被广大渔(农)民掌握。
重点是稻田养鱼(虾、蟹)技术、网箱养鱼(黄鳝)技术、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等。
(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和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1、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符合《河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实施意见》的有关条件,2010年积极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单位;3、纳入省或地方水产良种体系建设规划,具有示范、引导、辐射和对渔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场)。
(三)渔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
在水产品优势产区选择水产技术力量较强的渔业重点县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
(四)渔民专业合作社及一村一品示范项目。
申报项目的渔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是在当地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组织机构健全,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银行账户,管理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乡镇),具有一定规模可开发利用的水产资源,具有明显特色,开展水产业一村一品建设。
(五)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及示范性休闲渔业建设项目。
申报出口创汇基地项目的单位应为从事我省优势和特色水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有水产品自营出口权。
申报休闲渔业项目的单位地方资源优势明显,有利于鱼文化的发掘。
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设施条件,相对集中,规范有序。
四、补助内容和补助对象(一)补助内容:1、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优良水产品种的引进、养殖与推广;2、水产品加工设备及养殖基地设施配套;3、完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和苗种孵化设施,优良水产亲本的引进和更新换代,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设施配套;4、休闲渔业配套设施建设;5、无公害水产标准宣传,产品认证品质检测和品牌建设。
(二)补助对象和实施单位:1、具有一定水产养殖基础设施、一定规模,技术力量较强,配套条件较好的水产生产单位。
2、通过认定和计划培植的有名称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场)。
3、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水产)龙头企业。
4、渔业科技入户县级水产主管部门;5、管理规范的渔民专业合作社;6、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示范项目村(或乡、镇)。
五、立项程序和申报要求(一)立项程序: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填制《河南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并经省辖市或直管县(市)水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后,由财政、水产行政主管部门两家联合行文逐级申报。
(二)申报要求:1、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其他省辖市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固始县、邓州市、中牟县、范县及正阳县8个直管县(市)每县(市)可申报1个项目。
2、每个项目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的额度为10-30万元。
六、项目效益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我省优良水产养殖品种,加快我省渔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善渔业生产条件,提高水产品质量和行业整体科技素质,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加速水产品转化增值,满足人们对各种水产品的需求,增强我省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水产品出口创汇份额,促进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成。
实现我省水产良种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使全省水产健康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渔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水产良种自给率达到80%以上,名特优水产品种养殖面积达到水产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
渔业科技入户和一村一品示范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科研、推广与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和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构建水产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