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高等教育对比

中美高等教育对比

关于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与分析吴建摘要:美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世界的前列,他们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调查列举中美高等教育各项的不同,并针对性地给予分析,说明其利弊,在如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明晰国外优秀教育经验、理论、制度等对我们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招生制度;资金来源;人员聘用文献综述:好多人都对美国高等教育感兴趣,他们何以建立如此多的名校?他们何以培养如此多的优秀人才?他们何以吸引全世界的人去留学深造?回到美国教育体制——“it comprises four categories of institutions:(1) the university, which may contain: (a)several colleg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eeking a bachelor’s degree and (b) one or more graduate schools for those continuing in specialized studies beyond the bachelor’ degree to obtain a master’ or doctor’ degree;(2)four-year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the college—most of which are not a part of an university;(3) the techn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 at which high school may take courses ranging from six months to four years in duration and learn a wide varietyof technical skills, from hair styling through business accounting to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4)the two-year, or community college, from which students may enter many professions or may transfer to four-year college or university.”也就是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它有四种主要的形式,其实按等级来分的,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技术工人,和社区大学类似的非正式大学教育。

其实这也是美国推行的精英教育。

“我们的社会只需要15%的精英来操作,就可以完美地运作。

我们就是向美国,甚至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培养领导者。

”当然,中美高等教育谁好谁坏,这已经争执了很久了,在这里我找到一则来自人民网的报道—“2014年11月19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美驻华大使马克斯说2013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创造了新的记录,达到274,439人,增长率为16.5%,中国再次成为赴美留学生来源国之首”。

那么,美国到底有多少高校?这些高校的类别如何,“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招生办主任菲利普•巴凌格教授(PhilipBallinger.Ph.D)在“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制度”的专题讲座中,介绍了美国高校的准确数据。

据巴凌格教授介绍,在2007年,美国共有4276所高等学校,总共录取了1750万名学生(包括社区学院转学生、外国留学生)。

相当于我国大陆同年招收各类大学生的三倍左右。

美国总人口只有三亿,只是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几乎人人都有读大学的机会。

在这1750万学生中,公立四年制大学640所招收学生684万人,私立四年制大学1942所招收学生416万人,公立两年制学院1053所招收学生618万人,私立两年制学院528所招收学生30.2万人”。

在下文中,将深入分析这些差异性。

正文一、教育体制的不同中国高等教育是由国家进行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还有《宪法》第119条也有相关规定。

与《宪法》配套,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国家及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与办学机构,地市教育局对高等教育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与办学权限。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与管理体制同中国相比有极大的差异。

美国各类教育法规也是层出不穷。

如最新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2008年通过实施)、《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等,较早的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

但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却没有“教育”(Education)一词。

在美国政府中,有教育部,但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都由各州实施。

其中,由州政府拨款建立的高校为公立学校,由政府拨款以外的资金来源建立的学校为私立学校,没有中国高校中的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的提法。

美国有50个州,其中10个州的公立学校是依据该州宪法的要求而建立的,由此使得这10个州的公立大学董事会成为州权力机关的第四分支,与立法的州议会、执法的州长、司法的法院并列,可以行使一些政府权力。

如依托《重要空间法》(政府为了公共用途征用私人土地),可为学校建设征地。

而另外40个州的公立大学是由州法律规定其框架而建立,是州权力机关的下级机构。

可以看出,美国下级教育机构更有权力,甚至可以不遵守政府的教育法,在我国,虽然地方教育自主权变大了,像自主命题,自主选教材,不过,刚经历这些,我们要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避免发生腐败。

教育中央,地方相结合四大势所趋,我们要尽快完善各项制度。

二、招生制度的不同在中国,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几乎都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从初中升高中开始,就踏上了漫漫考试路,中考、高考、研考,每一次都要使尽全身之力,去拼搏那不同的机会,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淘汰。

而好的分数意味着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好的未来。

“考分考分,学生的命根”是一点不假的。

在美国,无论是申请读大学还是读研究生,都是没有考试的。

美国的本科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而是学生向不同的大学提出申请,各校根据学生的情况予以录取的一种制度。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立申请过程来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

考试分两种:一种是在美国中部学校采用较多的美国高校测验(ACT),偏重于学生在中学所学学科的知识考试;另一种是在美国的东西部海岸比较流行的学习能力倾向测试(SAT),这些考试都不强迫学生参加。

同时,综合选拔中可能用到的标准有:一是成绩(要结合课程的难度来考虑);二是课程的难度(要结合该高中学校的具体情况);三是通过参考该高中的历史数据判断该校教学的严格性;四是考察学生在家庭、社区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服务奉献精神、个人领导能力或强烈的责任心;五是考察学生如果个人状况不佳,甚至遇到灾祸或残疾,他能否克服困难而继续学业;六是社会、经济因素,如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该生在其家庭是否为第一个上大学的子女等;七是该生会不会给大学的学生群体带来独特的观点、背景或特长;等等。

现在,中国也在推行自主招生,不过那都演变成名校争优等生的战争。

多方面的考察制度也有助人的全面发展。

既要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人生选择。

这方面,中国还要进行深化的招生制度改革,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而不仅是最会考试的人。

三、资金来源的不同中国高校以公立为主体,无论是部属、省属还是市属院校,办学经费都有不同比例拨款。

通常部属院校国家拨款加上学费收入,大致占学校经费的1/3左右,省属市属要占到50%甚至更高。

民营院校则主要依靠收取学费。

进入“211”和“985”的高校还有不同的专项经费、科研经费及少量的其他收入,这些收入在不同的学校所占比例大致从60%至80%不等。

中国大部分高校收入中的学费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尤其是部属院校、“211”院校、“985”院校的学费更是受到严格监管。

因而在中国越是名牌大学越有可能学费偏低,而一些联办的独立学院民办学院的学费却可能大大高于名牌院校的学费。

美国高校资金来源在公立、私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公立学校的收入来源有州政府的拨款、学费、联邦政府的助学金、研究经费和培训经费、私人捐款和捐赠基金、学校从属企业的收入(餐饮、体育、校医院等等)共六大板块。

私立营利性大学,大多以教学为主,基本没有研究,也没有项目服务和私人捐款,其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出售大学的股份、学费、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务。

尽管美国联邦政府不直接参加高等院校的运作(军事院校等除外),但依然承担了给高校提供支持的角色:一是为学生提供研究经费、贷款和赠款(不需还款),也就是国家助学金;二是为高校提供研究经费,包括项目拨款和专项经费;三是为高校的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等。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限制环节多,资金紧缺成为所有高校发展的瓶颈,美国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及筹款办法是值得中国高校借鉴的。

资金缺口已经成了一般大学的软肋,没钱改良教学设备,没钱请更好的老师,没钱提供大量奖学金激励学生,如此循环,一般性大学永远只能停留在原点,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大重要原因。

经济是决定的力量,这个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四、教师队伍聘任体制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事业编制,20世纪90年代之前,教师队伍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人员流动不易。

90年代以后,事业属性未变,教师队伍慢慢转为全员聘用制,人员流动有所增加,但教师队伍依然稳定。

职称上由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构成。

每一级职称中又分3-4级,构成工资体系。

除此之外,有的学校还加入了社会性的荣誉称号如两院院士、杰出教授、长江学者、政府津贴专家、教学名师、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工程人才、杰出青年等构成教师队伍的学术高层。

美国高校教师采用的是合同聘用制,教师必须通过正规的严格的考试考察才能进入大学。

成为老师后,必须要遵守教师法则,否则可能随时被解雇。

比如最近在中国发生的许多导师骚扰女学生的事,在美国的话,马上被开除,所有的福利都不会再享有,同时也不得在从事教师行业,甚至在其他行业也会遭到排挤。

正因为严格的聘任制度,美国的教师才会严于律己,传授知识。

在美国,有荣誉教授和终身教授,这些评定都会很复杂,这些称呼只是表达对其的尊敬,而不会有什么特别待遇的,更不会让高级职称者有更大的权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