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网络治理

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网络治理

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网络治理天津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幅理事长李维安主持人,各位大家好:刚才前面讲了大数据方法等等,下面原来说让我将一些企业战略管理,我看呢,对企业来说,大数据,包括网络的发展,是个双刃剑,好处呢,给你提供了转型,包括各种的手段。

缺点呢,也给你提供了新的风险,我从网络治理,企业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

大家知道,原来讲公司治理,现在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国家治理,全国都在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实际上这是从公司治理来的,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治理改革,从公司治理到非盈利组织到政府和国家的治理等,当然世界上也在谈全球治理等问题,而这个基础呢,改革的顺序是从公司治理来的,而公司治理本身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虽然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问题,感觉搞得不怎样,有很多问题,但是要比起非营利组织、国家治理、其他治理来看,公司治理还算好的。

包括最近大家讨论的大学治理。

公司治理不光是单个公司到跨国集团,而且一个很大的趋势,现在公司治理已经渗透到管理的各个层面,现在我们都知道,从企业的称号中可以看到,原来我们讲CEO,现在我们讲CFO、CLO等等,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等为什么这个名字出现,有的公司自己叫这些名字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说他不是简单的一个名字,是跟公司治理、财务治理、营销治理、IT 治理相伴随的。

那么在这个深化过程中,同时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结构也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结构上了,大家知道,随着公司治理评价的发展,我们看到,好的公司治理,实际上在资本市场上,让投资者放心,可以带来高于其他方面的议价,所以正是按这个基础,我们前阶段搞的公司治理评价,治理指数,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前年上市。

上市之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等,因为我们这个指数,签订使用然后再做验收品,这实际上是在投资者结合起来,我们讲的公司治理的进展现在面临的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治理的转型。

因为,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搞公司治理是纵向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我们的信息来源是从上面来的,现在的大数据背景网络条件下,上面和下面的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

往往我们公司的问题,公司的风险,公司的丑闻并不是从上面文件一层层传达来的,以前都是文件的传达,而是随时可以出现。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进入网络治理,公司的风险,信息的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

而大数据呢,加速了这个变化,刚才讲大数据既是网络治理的对象,因为你通过他,你来揭示治理风险,降低治理成本,同时也是网络治理的工具。

最近这几天,最明显的例子是阿里巴巴上市,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治理的案例。

大家知道,阿里上市之前,所有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什么地方,像其他网络公司上市一样,不是说有没有客户和市场,而是集中到香港上市还是到美国上市。

在香港为什么上不去,这就是他的合伙人制度的问题,和股东的平等问题,这就面临一个网络型组织的治理问题,那么最近和其他网络型组织一样,上市以后首先面临的风险是什么,最近大家可以看到美国一些投资者权益保护组织协会实际上也是事务所,要打股权诉讼,根源是有没有假货的问题,那么这里面就是一个,很多网络型企业上市以后,面临一个股东诉讼,财务风险问题,要么是违规,要不是舞弊,在一个很大问题上,网络型组织怎么治理,你对你的店小二,对你上传的产品,你负有一个什么责任,这就面临一个新的风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那种控制手段,所有的交易都有记录,怎么样揭示大数据的风险,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怎么能大数据的治理找到风险点,做到精确治理,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原来谈网络治理,往往谈企业之间的关系网,人与人之间网络谈得多,后来发展到包括跨国治理其他的,后来进入网络科学后,相当一段时间,谈的是IT 治理,现在看来,手段还是基本相似的,因为我们谈过多年的IT治理,有从技术上的IT管理。

我们讲到治理的时候,包括IT治理、大数据治理,讲到治理的时候,我们看他对利益关系的影响,当年我们讲IT 治理的时候,我们提到一个观点,IT要自己动手,为什么?有计算机了,有所有的信息化手段了,但是一到企业,大多数都失败了,后来总结出来,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你的利益关系问题,你跟人家采购,原来通过人工手段,简单,但是各个部门,很有权力,你完全透明化以后,他的利益都没有了,那么想办法推行的时候,都进行反对,最后你做不成,现在大数据也面临这个问题,科学家讲分析方法,挖掘方法。

但是你这个挖掘方法的使用,带来利益关系要反对,要阻碍。

另外一个你这个挖掘方法,仅仅是科学家用的挖掘方法,但是现在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大家想没有想到,每个人,每个人,每个你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置你于死地,从其他地方拿到数据,都可以分析,他虽然是粗苯的分析,加到一起,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这种背景下,我们现在实际上,从IT治理到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网络治理问题,我2003年就提出,网络治理实际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利用网络进行治理,因为他可以降低成本,像我们前一阵导入的上市公司的股东投票,网上投票就是这样,你让股东都去开会,但是网上投票可以解决,第二个,网络型组织如何治理,大家知道网络天然是扁平化,而我们的治理是垂直的,你控制的员工,一级级非常明确,在你身边看的很清楚,利益相关者看得很清楚,谁能有风险,现在大家知道,网络本身是扁平化的,他是原子化的,分散化的,这个变化我们知道就带来一种新的科学问题和探讨。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现在网络大数据出现,在互联网时代加速了这个变化,其中提的,这些年出现的移动互联网,因为原来设计网络投票的,还得找个计算机,现在呢,我们移动互联网,虽然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在之前手机虽然不界定为可穿戴设备,但是手机离不开。

你看现在别的东西忘掉行,手套、围巾可以不拿,走到哪你没有手机就坐立不安了,马上失去了整个世界的网络联系,这个作用太大了。

移动互联网出现,对我们任何时间、地点、信息、方式等带来了地理位置的变化。

另外一个呢,包括移动互联网,包括全民的普及,咱们是全世界人数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所以原来互联网制定标准的时候,说是可以实行全世界民主,互联网投票,原来英美互联网比我们行,最后我们这边起来了,投中国明星,包括姚明什么的,中国一投一个准儿,后来他们又修改规则了,后来制定新的规则,中国或者亚太投票只能算百分之多少,给你压制了,就像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进行这个事,这就是治理啊,他限制你的股权数、话语权数,那么这里面中国在这个是很有优势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更快更及时。

包括朋友圈,商圈等几个融合,他的技术和治理带来了新的手段,那么这里边我们移动互联网出现带来了规律性的变化,大家知道,有有三个定律。

一个定律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提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重组的量,每隔十八个月,有的是二十多个月增加一倍,性能增加一倍,这个规律就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第二个是吉尔吉德定律,揭示了主带网的宽带,每六个月增长一倍。

而这就是摩尔定律的三倍,费用不增加反而降低,这个规律为何技术增加,费用反而降低。

第三个麦克卡尔定律,就是网络的价值,信息产品的价值与他的用户数量成正比。

甚至加上与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这是什么呢,就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的价值,是由用户数量来决定,我们原来讲劳动时间,劳动的成本。

最初的解释最明显,电话出现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家里有电话,一点不值钱,为啥,你给谁打,你一个人有电子邮件,你给谁打。

你几个人有也不行,你跟他们发生不了商圈,还得去踹门去沟通,当大部分都有了,你没有,反而被孤立了。

所以,绑定战略、锁定等都来了。

关键的是我们要看第四个定律,也就是说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言,管理的创新落后于技术的创新,治理的创新又落后于管理的创新,正是因为这个,大家知道,我们就可以解释刚才举得网络型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你说技术他们没有新技术,只是提供平台,那么他为什么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业态的创新革命,因为最早电商导入的时候,有一段就是电商搞不下去了,原因是大家说中国通行三角债,你发了货我不给你钱,原因是别人还给我呢,这就是三角债,那时候搞电商,有人说,你网上计算机上炒一下,这边订了货,这边说你不给我钱,我怎么给你货,万一我给你货,你不给我钱怎么办,先给钱再发货,这边说,我购销员都谈好了,说是弄完了给你钱了你发货,结果给了钱你也没有发货,后来大家说了,中国没法搞电商。

为什么,信用缺失。

互相不信任,怎么搞,本来这就是看到我们的弊端,人家把弊端看出了商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为什么我们一搞,全世界最大,因为信用比较好的,不需要搞第三方,不需要把钱存在第三方,我们直接发货付款就行了,你看商业业态的创新,一下子就做大了。

另外一个,就是说有的搞企业的光看弱点,有的把弊端看成你的商机,你看现在我们知道,刚才讲了阿里巴巴这一上市,包括上市以后,面临的问题,不是管理问题,不是你盈不盈利不是有没有顾客,而是网络型企业怎么治理。

美国一大批人又看到商机了,干什么,知道中国在治理上欠缺,那些保护网络治理的协会专门打中国网络型企业的官司,一打一个准,大家知道为首的叫什么,叫浑水公司,他名字就起的,我就学你们中国三十六计,浑水摸鱼,是不是,做空我们。

这个就看出来了,这里面我们说,治理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便捷性加快了大数据信息的流通,优化了外部治理环境,同时这个信息,包括新的社交群的出现,这里面有一个,我们现在,在信息面前,越来越平等化,这个好处就是减弱了信息不对称,另外一个呢,治理的主体越来越有限了,原来跟公司有关系的,能致公司死命的,能给公司带来盈利的,利益相关体是有限的,现在随时一个那就可以。

你看前一阵有个双汇,自己提出来了,说微博上哪儿,发了一条负面信息,我一下子损失了几百亿的市值,跑到公司来打官司也找不到人,不知道怎么打,人家又删了。

你看,这就是反映了,包括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发生的很多,那么治理的链条,信息不对称的弱化,大家包括大小股东,原来小股东成本太高,不可能了解你的信息,让大股东来代言,现在呢,我们基本上是同步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带来了好处,怎样精确治理,防范治理风险,这里面利用大数据网络提供的治理成本的降低,一方面中小股东有利于维权,反过来,那也可以通过一些降低成本的办法来实行比较好的治理。

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有个现代投资收购计划,大家知道,34.17亿的收购计划,大股东都赞同,已投票,但是这个计划最后被否决,原因大家可以看,相当一部分,反对的,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是3582人,通过网络投票的股东人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对,结果最后否决了这个投票结果,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导入这个网上投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