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些思考

有关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些思考

有关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些思考【摘要】在本文中,主要从医院给水设计、排水设计、医院消防设计及给排水管材的选用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用水量计算;消防;给水排水设计;管材选用医院是百姓生活的窗口,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作为医院建筑重要配套设备的给水排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建筑由于其通常包括门诊、急诊、内科、外科和住院等功能,且卫生防疫要求较高,因此其不仅需要满足建筑中使用功能和设备不同功能的要求,而且必须安全可靠、合理节能。

下面就医院建筑中有关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 医院给水设计1.1 用水量1.1.1 医院生活用水量定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医院住院部(设单人卫生间)最高日用水定额可按250~400l/人?天计,医护人员按每人每班150~250l计,门诊部按每病人每次10~15l计。

综合各用水项目及使用时限等因素,大型综合医院综合用水量约为1.2吨/床;县级医院综合用水量约为1.0吨/床;卫生院综合用水量约为0.8吨/床。

此水量包括医院内病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绿化浇灌等所有用水。

1.1.2 中央空调冷却循环补充用水应根据工艺确定冷却水会损失较大量的水,冷却塔水量损失,包括三部分:蒸发损失、风吹损失和排污损失,其计算方试如下:qm=qe+qw+qb式中:qm——冷却塔水量损失;qe——蒸发水量损失;qw——风吹量损失;qb——排污水量损失。

1.2 给水系统1.2.1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各楼层功能差别较大、建筑格局变化较大,而且用水点较多、分布不均匀,如采用多根立管则管线走向较长,水头损失过大,极易造成不必要浪费且不够美观,故采用横向管道布置系统则最为理想。

即设置一根主立管和各楼层横向供水主管层供水,管道设于本层或下层吊顶内。

1.2.2 计量的问题计量水表总表只需在横干管上,可以每个护理单元或多个护理单元设一个总表,然后进科室前安装分表即可。

此系统会适当增加管道造价,但有利于查看每个科室用水量多少,会促使各部门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有利于维护管理和建筑节能。

1.3 热水系统设计通常地下室属于建筑设备层,设置热交换器间,系统采用上行下给式全循环管网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与冷水系统相同,采用减压阀减压后供水,阀后压力应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采用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最高点应设置排气装置。

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院热水供应应设计为24h供应,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应实行定时供水。

在手术室、产房等地热水供应设计应确保24h供应,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热水系统设计上应单独设置,洗婴池的热水应有控温稳压装置。

1.4 医用纯水系统设计随着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医疗改善及医疗诊治工作的需要,医院须设置纯化水系统,医用纯化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诊治工作的质量。

医院的生化检验、病理科、血透、中心供应室、手术洗手、dsi导管冲洗、牙科冲洗、制剂室等一般需要设置纯水供水,医用纯水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会选用ro反渗透装置和edi电子除盐技术和抛光混床使水质达到18个兆左右(纯水最高18.2个兆),对水设备的材料比较讲究,管道也采用不锈钢304或者316材质,通过杀菌和无菌水箱来保证水质(这点很重要)。

1.5 特殊用水点要求1.5.1 医院的诊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医生办公室、护土室、治疗室、配方室、无菌室等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房,其洗涤池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

1.5.2 洁净手术部内的给水应有两路进口,管道均应暗装,并采取防结露措施;管道穿墙壁、楼板时要加套管。

1.5.3 重要的医疗设备用房,如直线加速器、dsa、mri、ct等房间内不能有给排水管道穿越,以免因为漏水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 医院排水设计医院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分流制。

2.1 雨水汇集后分别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诊区废、污水单独汇集后通过专用消毒化粪池并入室外废、污水管网,该化粪池根据需要增设加药消毒装置,消毒剂采用液氯。

2.2 其他废、污水汇集后经院区废、污水管网最终排入院区内的污水处理站;由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二级生化处理,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3 上部排水系统采用排水立管加专用通气管形式,废、污水在设备层汇集后排入室外废、污水管网,汇集立管采用伸顶通气,裙房及主楼下部排水系统采用立管伸顶通气或辅助通气管,公共卫生间采用器具通气形式。

2.4 地漏均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地漏水封高度要求不小于50mm,并由洗脸盆的排水给p型存水弯补水。

另外还可采用多通道永磁密封防涸地漏、自动密封式地漏,加强管理,对经常不使用的地漏(除密闭地漏外),定时定人进行补水等。

2.5 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或间接排放的场所。

2.5.1 综合医院的传染病门急诊和病房的污水、放射性废水、牙科废水应单独收集处理;2.5.2 医院专用锅炉排污、中心供应消毒凝结水等应单独收集并设置降温池或降温井。

2.5.3 医院检验科等处分析化验采用的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应单独收集综合处理再排入院区污水管道或回收利用。

2.5.4 其他医疗设备或设施的排水管道为防止污染而采用间接排水。

3 医院消防设计医院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上,其主要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

3.1 当医院建筑高度>50m时,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要求其设计参数为: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为30l/s,室外消火栓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27 l/s,火灾延续时间1h,水喷雾设计流量为30l/s,作用时间为0.5h。

3.2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在管网上设地下式消火栓;整个消火栓系统应由高位水箱稳压。

3.3 在设计时,要求室内消火栓干管上下成环,消火栓按保护半径不超过25m布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均有两只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3.5 医院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按中危险ⅱ级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量为27l/s。

3.6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小于2个立方,集水坑内应设置潜污泵排除坑内积水,该潜污泵排水量不应小于10 l/s 。

4 给排水管材的选用4.1 医院给水管材给水管材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严禁使用一切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管道及配件(包括市场上流通的劣质管材及配件)。

生活给水、饮用净水、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要求;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净水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热水管道应耐腐蚀,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

埋地给水管材,一般可采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

而室内给水管一般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饮用净水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或纳米抗菌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热水管道一般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给水管件与阀门应选用与管道匹配或专用的管件和阀门。

龙头应采用陶瓷片密封的塑料、不锈钢和铜质制品。

热水供应的水龙头宜采用混合型式、不产生水雾的淋浴喷头和泡沫喷头,以便尽量减少洗浴时卫生间的雾气,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管中滞留水形成水雾会被人体吸入,而发现的军团菌多在滞留水中繁殖,采用混合水龙头可以降低出水水温而减少水雾形成。

4.2 医院排水管材4.2.1 考虑消音性能、抗火灾能力、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经久难耐用等要求,采用金属排水管。

加之清洁间、消毒室、中心供应室、洗衣房等处常有高温废水及含有腐蚀性的废水排放,综合分析比较后采用机制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更为适合。

4.2.2 管道暗装或相对隐蔽的场所宜采用法兰承插式接口,明装和有观感要求的场所宜采用卡箍式接口;埋地敷设的排水铸铁管的接口宜优先选用法兰承插式柔性接口。

当用于同层排水敷设在回填层内时,应采用法兰承插式接口。

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的接口不得设置在楼板、屋面板、墙体等结构层内。

管道接口与墙、梁、板的净距不宜小于150mm。

4.3 医院消防管材4.3.1 室外埋地消防管道(水泵加压后供水管,压力1.6mpa)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焊接加厚钢管,卡箍沟槽式连接。

市政供室外消火栓管(压力等级1.6mpa)采用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热熔连接。

4.3.2 室内消防管道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焊接加厚钢管,管径dn≥100采用沟槽连接,dn<100采用丝扣连接。

消火栓系统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现象。

4.3.3 自动喷淋管道,当管径dn<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采用镀锌无缝钢管,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或法兰连接。

当最大工作压力超过1.0mpa时,应采用无缝钢管或镀锌无缝钢管。

消防喷洒系统的报警阀、作用阀、控制阀、延迟器、水流指示器、水泵结合器等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铸造规矩,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要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标准设计,医疗用水应符合使用要求,污废水合理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避免污染环境,提高医院卫生防疫功能。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3]孙涛,赵有龙,李瑞博.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探讨[j].陕西建筑,2010(5).[4]胡英华.关于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5]傅玉龙,戴毓麟.浅谈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