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生态城市的指标与评价体系

智慧生态城市的指标与评价体系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生态 ❖ 城市化的弊端: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
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 人民健康产生影响。
❑ 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 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 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 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二)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 ❖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Yanitsky(1981)首次提出了生态城(ecop
olis)的思想 ❖ 1975年,美国Register等成立了“城市生态(urban ecology)”组
织,以“重建城市和自然的平衡”为目标。 ❖ 2002年8月在中国深圳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上发表了
❑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等。
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 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 -自然”的复合系统中,各种关系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 的发展。
❖ 1. 优美、协调的城市环境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三)生态城市的定义 ❖ 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国际公认的概念表达
❑ 生态哲学: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 市价值取向所在;
❑ 生态经济学: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 ❑ 生态社会学: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
度等都将“生态化”; ❑ 城市生态学:生态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
❑ 环境优雅、整洁、开阔、和谐,集中体现于净化、绿化、美化, 自然资源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中可循环再生和利用。
❖ 2. 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
❑ 经济经济结构为“三、二、一”的理想经济结构模式:生态型 农业高效持续,生态工业布局科学合理,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循环经济 产业发展体系。
环境目标,也有增长、结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 标。 ❖ 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这些目标。 ❑按照资源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
统—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路构筑系统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强调对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协
调性的评价; ❑设计指标应综合功能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协调性
智慧生态城市的指标与评价体系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1.智慧生态城市的指标与评价
1.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 1.2 生态城市的评价
1.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
(一)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城
市生态发展水平的依据。 ❖ 城市生态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人口、经济、社会、
❑第三层次为指标层,用来反映准则层的具体内容, 是由数量众多的单项评价因子来体现。
1.智慧生态城市的指标与评价
1.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 1.2 生态城市的评价
1.2 生态城市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选择 ❖ 确定指标的标准值是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有些已经有了国家的、国际的或经过研究确定的标准, 有些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万人具高等学历人数、 劳动力文化程度、绿色产业占GDP比重、环保投资占GDP 比重等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二)评价模型以及综合指数运算 ❖ 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经验评估法、综合分级评分 法、标准指数加权综合模型评价法以及评价信息系统等。
《生态城市建设深圳宣言》,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健康的城市, 并界定出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工作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 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的整合、生态意识培养。
❑ 其中生态产业代谢是生态城市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学 科无法涉足的技术领域。
❑ 城市与自然系统的互动关系和“接口技术”是生态城市得到实现和持 续运行的根本和基础。
到动态平衡状态; ❑ 系统学:生态城市是与周围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联系的开放系
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 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 国内学者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进行阐述
❑ 孙铁珩(2005) 王祥荣(2004) 黄光宇(2002) 胡希军(2005)。
1.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 ❖ 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层次性 ❖ 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的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目标层,以城市生态综合发展度作为综 合指标,用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系统发展能 力与协调化程度。
❑第二层次是准则层,分别由人口生态指标、自然生 态指标、社会生态指标和经济生态指标来反映。
❖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 高效率利用且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将一个城市建设成 为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活动流、交通运输流 等畅通有序,文化、体育、学校、医疗等服务行为齐全文明公正, 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洁净的生态体系。
❖ “生态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1)市民素质高;(2)天蓝地绿水 清,空气洁净;(3)产业结构优化;(4)资源利用率高:(5)城市规 划布局科学合理。
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3. 高素质、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
❑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 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公众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生态 道德观;
❖4. 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具有现代化、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发达的 交通体系;迅捷的信息网络;可持续的能源、资源 利用体系;发达的污染处理设施和技术;完善的市 政服务系统等等。
谢谢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