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桩基施工要求.doc

桥梁桩基施工要求.doc

精选桥梁桩基施工要求一、质量目标1、钻孔桩Ⅰ类桩90%以上,杜绝Ⅲ桩。

2、桩基分项工程全部为优良。

3、加强质量预控管理,避免施工断桩。

4、质量标准符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第五编表405 —2的各项要求。

二、桩基开工前做好“八项”准备工作1、测量准备①从勘测部门所交的基准点(导线点和水准点)所引出临时基准点(临时导线点和水准点),必须报总监办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临时基准点妥善保护,雨季或发现有扰动或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施工单位应重新复测,并报总监办批准。

互通式立交桥区必须设置三角网,确保结构衔接准确。

② 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桩位测量放线,确保桩基定位准确,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定。

③在护筒埋设完成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方可开钻。

护筒埋设必须牢固,防止过程中偏移。

2、材料准备① 混凝土所选用砂石料,应认真筛选,经鉴定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或级配良好的碎石,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 1/8 及钢筋最小间距的1/4 ,且最大粒径以不大于35 ~40 ㎜为宜。

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

水泥硬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优先选用初凝时间较长(如大于 2.5 小时)的水泥。

水下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应事先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试配试验,选定本企业强度标准的历史水平要有依据。

可以掺加粉煤灰或其他外掺剂及缓凝剂,但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掺量及效果,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 ,粉煤灰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20% ,且符合 GB1344 的规定,粉煤灰性能应符合 GB1596 的要求。

砂率控制在 40 ~50% ,水灰比控制在 0.5 ~0.6 之间为宜。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8 ~22 ㎝,应每车取样试验,不合格的一律退回。

试配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125% 以上,当标准差过大时,应适当提高试配强度。

混凝土外加剂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产品合格证,质量符合GB8076 的规定。

应严格控制由于外加剂带来的碱含量,一般桥涵总碱含量不宜大于 3Kg/ 立方米,特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超过1.8Kg/ 立方米。

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盐。

混凝土配合比须按照材料管理工作程序申报,并得到总监办的批准,否则不得开钻。

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按分包方式管理,按分包管理工作程序办理,且须有北京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发的准用证。

② 钢筋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场合格证。

进料时应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进料、验收,分别存放,设立明显标志,不得混杂,场地应有支垫和棚盖,防止钢筋锈蚀。

钢筋骨架的搭接焊应把端头弯折,使钢筋轴线保持一致,并尽可能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 (钢筋直径),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10d 。

采用帮条焊时,应采用同主筋相同级别的钢筋,焊缝长度同上要求。

当采用其它新工艺时,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所使用的焊条、焊剂必须有合格证,其性能应符合国家规范(J GJ18)的规定,妥善管理,防止受潮。

所用焊条型号必须与所焊钢筋级别配套,按 JTJ041— 2000 的规定选用。

禁止使用 422 系列焊条焊接受力主筋。

钢筋原材和钢筋焊接,必须经送检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钢筋焊接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人员随时进行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予以清退。

3、设备准备① 钻机:尽量选用旋挖钻机,加快钻孔桩的施工速度,在计划进度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用循环钻。

在钻机选用时,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钻机选型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②护筒:一般使用钢护筒,其内径宜比桩径大20 ~40 ㎝,其长度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按需要确定。

当在河道或回填土中打桩时,护筒应埋设到原状土以下,防止桩位偏移。

③ 导管:其规格应能适应灌注需要,应依据钻孔孔径大小、搅拌能力,按实际情况选定,一般采用内径为 25 ~35 ㎝的钢导管,不宜采用内径太小的导管,采用内径较大的导管应与混凝土的供应能力相适应。

导管接口应保证严密,导管应在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 1.3 倍的压力,也不得小于承受的混凝土最大压力的 1.3 倍。

④ 漏斗:其规格大小应保证第一斗混凝土量能满足灌满导管和导管底部桩底混凝土量及导管埋深 1 米的需要。

为防止超粗颗粒集料进入导管,在漏斗顶面应安设与所用石料粒径相适应的钢丝网,防止卡导管断桩。

⑤ 混凝土试模:使用前应对混凝土试模进行检定,对于变形的试模一律不得使用。

混凝土试件制作工具必须齐全、配套,严禁民工制作试件,严禁监理使用施工单位制作的试件。

4、泥浆池及泥浆准备① 钻孔桩开钻前,应适应钻机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准备泥浆池。

泥浆池应设置在路基以外适当场地,严禁在路基范围内开挖泥浆池。

泥浆池应适应钻孔需要,方便使用并对孔内溢出的水流、泥浆恰当引导排流及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河道及周围环境,对已造成的污染必须及时处理。

②应选用上好粘土(塑性指数大于 25 )制备泥浆,所用粘土塑性指数较低时,至少应掺入 30% 以上这种塑性指数大于 25 的粘土,或掺加膨润土及其它外加剂如 FCL(木质素硫酸钠盐)、硝基腐质碳酸钠(煤碱剂)、碳酸钠(碱粉)等,以使泥浆具有要求的相对密度及粘度,能起到良好的护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钻孔桩径越大,对泥浆的要求越高;在地层情况复杂,层次多变时,对泥浆的要求越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钢筋骨架制作准备① 钢筋骨架制作应有适合的场地,场地应硬化,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标准,确保钢筋骨架加工质量。

② 钢筋骨架制作须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钢筋的品质、尺寸、规格、长短、间距等,必须按设计要求逐项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较长的钢筋骨架可采用分段制作,以便分段连接安放到钻孔中。

钢筋骨架应保证主筋顺直,箍筋间距应均匀一致,绑丝甩头一律向内,钢筋垫块足量,必须保证保护层厚度。

③钢筋骨架制作需在开钻前完成2 个以上成型骨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否则,钻孔作业不得进行。

6、孔规孔径、孔型和倾斜度应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专用仪器时,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 ㎝(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 4~6倍外径的孔规吊入钻孔内检测。

7、混凝土运输道路准备为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进行,运输道路必须确保畅通,场内道路应进行硬化,并规划掉头线路,确保运输畅通。

场外道路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禁止选用塞车的线路。

混凝土厂家至少准备 2 家以上,防止意外因素引起施工断桩。

8、组织准备桩基施工应采用专业队伍施工,各合同段和总监办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指定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对桩基施工进行专项管理,确保钻孔人员、浇筑人员、测量人员、试验人员等能够有机配合。

三、桩基施工过程做好“六个”环节的质量控制1、埋设护筒①护筒埋设位置必须确保桩位准确,中心偏位宜控制在 3 ㎝以内,群桩不得超过 5 ㎝.②护筒埋设必须垂直,不得歪斜(垂直度不得大于1% ),埋深根据当地土质情况一般不应小于 1.5~ 2 米,护筒口应高出地面大于30 ㎝,在有水情况下施工桩基时,护筒埋深应为3~4 米,护筒口高出水位 1.5 ~2 米,护筒底部及四周应用粘性土夯填密实。

在回填土上埋设护筒时,护筒底部应在原状土以下50 ㎝以上。

③ 护筒埋设完成后,应采用十字法校核,重新核定中心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开钻。

2、钻孔① 钻机基础必须坚实稳固,在有水场地钻孔必须填筑出坚实稳定的平台,并高出水面 0.5 ~1 米。

钻机安装必须平稳,使钻机在钻孔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沉陷等情况。

② 钻机定位必须准确,细心开孔,慢速平稳钻进,至钻头进入土层后,方可根据地质情况采用适当速率钻进。

③ 钻孔作业必须连续进行,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时检查并随时注意钻孔情况,适时检查泥浆密度、粘度情况,保持水头、做好交接班记录,保持钻孔记录连续。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地层变化,留取渣样,供技术人员查验,并同地质资料对照,发现不符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④ 遵守操作规程,因故停钻时,钻头必须提出孔外,孔内必须保持规定的水位,泥浆必须保持规定的相对密度、粘度,确保钻孔安全。

⑤ 钻孔过程中应适时对钻孔深度、孔径等情况、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

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垂直度偏斜不得超过 1% 。

⑥桩开挖和钻孔,应在中距 5 米以内的任何混凝土灌注桩完成后24小时,才能开始,以免干扰临桩混凝土的凝固,在桥台施工桩基时尤其要重视。

3、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经检测如已符合要求,应进行清孔。

清孔工作应根据地层情况、设计要求及机具设备情况选定适当方法,必须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并须确保钻孔安全,认真、谨慎操作。

如采用换浆、抽浆、掏渣方法时,必须清理彻底,注意保持水头,防止塌孔,最后检验清孔后沉淀厚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沉淀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对于摩擦桩:孔径≤ 1.5 米的,沉淀厚度应≤30 ㎝,对于孔径大于 1.5 米或桩长大于 40 米的,沉淀厚度应≤50 ㎝。

4、钢筋骨架安设已经检验合格的钢筋骨架,在置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护、加固措施,确保钢筋骨架不变形。

较长的钢筋骨架采取分段制作,分段连接安放时,连接方式及规格标准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焊接时注意不使钢筋骨架遭受损伤,确保强度符合要求,连接接头应错开。

为保证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应在外侧钢筋上加设垫块,一般采用圆形混凝土垫块,并在四周均匀分布,横向不少于 4 处,垂直间距保持大致 2 米,确保桩基保护层厚度。

钢筋骨架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水下混凝土上升时的冲力,有时会造成钢筋骨架的上浮,为此,除灌注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外,对钢筋骨架本身也可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如系扣一定向下缆索、与灌注平台连接等,使钢筋骨架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避免上浮。

由于导管抽拔和混凝土运动,有可能造成钢筋骨架上部水平位移,应采取固定支撑和连接措施进行防止。

钢筋骨架安装好后,在正式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需对钻孔再进行一次清孔工作,以确保沉淀厚度不超规定。

钢筋骨架安设完成后,应重新复核中心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5、灌注水下混凝土①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灌注桩的中心环节,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从灌注量、设备能力、机具、人力配备、各方配合及后备应急措施等都事先有所准备,务求周到仔细,使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顺利圆满完成,确保钻孔桩的高质量,切忌准备不足,仓促开灌。

②灌注前,应重新检查沉渣厚度是否超标,必要时重新清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