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要点:
古希腊罗马时期: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理念论”有理性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西方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人是政治的动物”
中世纪:教父哲学:创世说原罪说天启说
经院哲学: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第一次从哲学上全面论述基督教的教义《忏悔录》《上帝之城》阿奎那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创建了系统的天主教思想体系《神学大全》理性必须服从于信仰,神学高于哲学和科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主要分三类:1 人文主义思想家:薄伽丘拉伯雷
2自然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
3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
16-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唯理论的对立和斗争时期
英国的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英国霍布斯《利维坦》
近代哲学之父:法国笛卡尔《方法论》“我思故我在”荷兰斯宾诺莎
经验论的哲学家:英国洛克《人类理智论》“心灵白板说”
与之相对的哲学家莱布尼茨
进入18世纪以后,英国哲学开始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如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存在就是被感知”
休谟的“不可知论”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唯物主义的高峰)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形而上学论》孟德斯鸠卢梭
爱尔维修:《精神论》追求个人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伦理
狄德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无神论反对一切形式的宗教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二元论”、“不可知论”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知识的来源与如何可能
《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原则是先天的,先验的
《判断力批判》:美是先天的,先验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以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潮
唯意志主义: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重估价值”
实证主义哲学:法国孔德英国穆勒斯宾塞
生命哲学:柏格森
实用主义哲学:美国詹姆士《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的改造》
更新的现代哲学流派:
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科学哲学:波普
现象学:胡塞尔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雅斯贝尔斯萨特《存在与虚无》
结构主义:拉康福柯《知识考古学》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
推荐阅读:
宾克莱(美)《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大出版社
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的特点
(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
(2)中国哲学的特点: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
(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
2中国哲学的历史: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3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1.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1916
2.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1919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1928-1934
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1937
5.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1963-79 其他《中国思想史》钱穆1980 《中国思想史纲》侯外庐1980
《中国思想发展史》何兆武1980
诸子百家
以儒家/道家/名家最有可能考到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特点:1五经为孔子所作,是后世法则,托古改制
2循环往复的政治历史观
3微言大义,流于烦琐
4重灾异谴告,谶纬迷信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天道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政治史观
谶纬谶:神秘的预言主要关于天命和圣王的出现
纬:用神话传说和谶语来附会儒家经典
王莽新朝和东汉刘秀都用来制造舆论,具有神学特征:
1将天看作人格神,而非自然之天、道德之天
2将禹、文王等上古君王神化
3由象数发挥来的宇宙图式论见于《易纬》
标志谶纬成为钦定法典的《白虎通义》(班固等)
石渠阁议汉宣帝平定五经异同在未央宫石渠阁召开的会议
桓谭《新论》与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出现晚,在西汉后期
特点:1五经是历史书、制度书、训诫书
2上古三代制度是完美的
3 兼通五经,实事求是重训诂/反对谶纬
刘歆西汉古文经学开创者
目录学著作《七略》
其他人物:
扬雄《法言》《太玄》以儒家价值观为依据,融入道家的思辨具有独创性
王充《论衡》疾虚妄批判谶纬和鬼神迷信
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为基本构架兼蓄儒道的思潮三玄:《周易》《老子》《庄子》意义:1体现了理性自觉2第一次将儒家与道家价值系统整合
贵无论:何晏王弼得意忘言(重要)
自然无为论: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怎样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独化论:郭象《庄子注》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
可参考:《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
其他人物
道教:1葛洪《抱朴子》服丹守一
2陶弘景促进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先驱人物
范缜《神灭论》
佛教主要派别:
天台宗一心三观一念三千
华严宗一真发界圆融无碍
禅宗《景德传灯录》(宋道原)六祖慧能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律宗鉴真
般若意为“智慧”全称“般若婆罗蜜多”:通过智慧到达涅槃彼岸
大藏经:佛教经典的藏书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丛书,隋后有此称
宋明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1理本论--周敦颐--二程--朱熹集大成
2心本论—陈颢—陆九渊
3 气本论—张载—王夫之
4象数学—邵雍
“濂洛关闽”: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
浙东学派:吕祖谦(金华)叶适(永嘉)陈亮(永康学派)
心性论:周敦颐濂溪学派
象数学:邵雍
气本论:张载横渠学派/关学太虚即气一物两体
理本论:二程《二程全书》
朱熹哲学理在气先理一分殊
心本论:陆九渊心即理
鹅湖之会(朱陆之辩)
王守仁(阳明)知行合一
名词“一分为二”如何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代名词的?
其他人物
童心说李贽个性自觉不以孔子是是非为是非
王夫之对理学的总结:理气一元论理在气中
戴震(东原)的理欲观:《孟子字义疏证》自然抨击“以理杀人”
清代学术史著作《汉学师承记》江藩
近代哲学
中体西用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劝学篇》张之洞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3开办京师大学堂奏折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天演论》与社会有机体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进化思想/新民说/境者心造,惟心为实/中西文化融合论
章太炎《国故论衡》《菿汉微言》
主要体现哲学思想的:《訄书》无神论/物竞天择/俱分进化
孙文知难行易
1传统命题《尚书》知之非艰,行之惟难
2对知和行赋予新意知:系统真知行:革命/生产侧重群众性
3辨证三阶段不知而行/行而后知/只而后行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冯友兰“贞元六书”《新理学》《新原道》等。
贺麟熊十力金岳霖
艾思奇《大众哲学》李达《社会学大纲》张东荪《知识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