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一、风能资源1.1 风能储量 我国幅员宽敞,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按照全国 900 多个气 象站陆地上离地 10m 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100W/ m2,2.53000 年可提供 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 2.3 万亿千瓦时电量。
1.2 风能资源分布我国面积宽敞,地势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势、地 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紧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邻近 岛屿以及北部地区。
另外,内陆也有个不风能丰富点,海上风能资源也专 门丰富。
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北部(东北、华北、西 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 新疆等省 /自治区近 200km 宽的地带。
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地 势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场,然而当地电网容量较小,限制了风电的规模, 而且距离负荷中心远,需要长距离输电。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 /市沿海近 10km 宽的地带,冬 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阻碍到沿海及其岛屿,加上台湾海峡狭 管效应的阻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沿海地区经济 发达,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接入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 ,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亿kW ,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 7.5亿kW ,共计约10亿 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 2000 小时计,每年可提供 5 亿千瓦时电量, 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 2500 小时计, 每kW 。
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
然而沿海岸的土地大部份已开发成水产养殖场或建成防护林带,能够安装风电机组的土地面积有限。
内陆风能丰富点。
在内陆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专门地势的阻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邻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海上风能丰富区。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水深2m 到15 m 的海域面积宽敞,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m 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kW,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专门近。
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进展成熟,经济上可行,今后必定会成为重要的可连续能源。
二、风电的进展2.1建设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场治理逐步规范1986 年建设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通过近20 多年的努力,风电场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04 年底,全国建成43 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1292台,装机规模达到76.4万kW,居世界第10位,亚洲第3 位(位于印度和日本之后)。
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有关风电前期、建设和运行规程,风电场治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2专业队伍和设备制造水平提升,具备大规模进展风电的条件通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治理队伍,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差不多把握,要紧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
其中,600kW 及以下机组已有一定数量的整机厂,初步形成了整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截止2004 年底,本地化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差不多达到18%,设备制造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差不多具备了设计和制造750kW 定桨距定转速机型的能力,相当于国际上二十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水平。
与国外联合设计的1200 千瓦和独立设计的1000 千瓦变桨距变转速型样机于2 005 年安装,进行试验运行。
2.3风力发电成本逐步降低随着风电产业的形成和规模进展,通过引进技术,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以及加大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治理,我国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的成本逐步降低,初始投资从1994 年的约12000 元/kW 降低到目前的约900 0元/kW。
同时风电的上网电价也从超过1.0元/kW?h降低到约0.6元/kW? h。
2.42003 年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规定风电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
国家进展改革委从2003 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风电开发商和上网电价,并与电网公司签订规范的购电协议,保证风电电量全部上网,风电电价高出常规电源部分在全省范畴内分摊,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开发风电。
2.52005 年2 月28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形,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有关费用,能够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
”和“电网企业按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运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 ,将风电特许权项目中的专门之处差不多用法律条文作为通用的规定,今后风电的进展应纳入法制的框架。
三、存在咨询题3.1 资源需要进行第二轮风能资源普查,在现有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近年来国际通用的规范进行资源总量评估,进而采纳数值模拟技术编制高辨论率的风能资源分布图,评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
更重要的是应该利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电网、道路、场址可利用土地,环境阻碍、当地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经济可开发储量评估。
3.2 风电设备生产本地化现有制造水平远落后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国内定型风电机组的功率 均为兆瓦级以下, 最大 750 千瓦,而市场需要以兆瓦级为主流。
国内风电 机组制造企业面临着技术路线从定桨定速提升到变桨变速,单机功率从百 千瓦级提升到兆瓦级的双重压力,技术路线跨度较大关。
自主研发力量严峻不足,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 研究积存和人才,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上还有待提升,总体来 讲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时期。
目前国内引进的许可证,有的 是国外剔除技术,有的图纸尽管先进,但受限于国内配套厂的技术、工艺、 材料等缘故,导致国产化的零部件质量、性能需要一定时刻才能达到国际 水平。
购买生产许可证技术的国内厂商要支付昂贵的技术使用费,其机组 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在初期不明显。
在研发风电机组过程中注重于产品本身,而对研发过程中需要配套的 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试验和测试手段的不完备,有些零部件在实验室要做 的工作必须总装后到风电场现场才能做。
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尚未 建立。
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如此增加了整机开发 的难度和速度。
专门是关于变桨变速型风机,国内有关零部件研发、制造 方面处于起步时期,如变桨距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双馈式发电机、 变速型齿轮箱,交直交变流器及电控系统,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
3.3 成本和上网电价比较高 差不多条件设定:按照目前国内风电场平均水平,设定差不多条件为: 风电场装机容量 5 万千瓦,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 2000 小时,单位 千瓦造价 8000-10000 元,折旧年限亿元( 8000 元 /千瓦)、4.5 亿元( 9元/千瓦),流淌资金 150 万元。
项目 资本金占 20%,其余采纳国内商业银行贷款, 贷款期 15 年,年利率 6.12%。
增值税税率为 8.5%,所得税税率为 3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10%。
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水平测算:按以上条件及现行的风电场上网电价制度,以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0%为标准,当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等 效满负荷12.5 年,其他成本条件按体会选取。
财务条件: 工程总投资分不取 4 000 元/千瓦)和 5 亿元( 100002000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时,风电平均成本 分不为0.373〜0.461元/千瓦时,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范畴是 0.566〜0.70 3元/千瓦时(含增值税)。
成本在投产初期较高,要紧是受还本付息的阻 碍。
当贷款还清后,平均度电成本降至专门低。
内资源分布也有较大差不。
为了分析由风能资源引起的发电量变化对成本 和平均上网电价阻碍,伽解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时]1400、1600、1800、如果全国风电的平均水平是每千瓦投资 9000元,以及资源状况按年上网 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运算,则风电的上网电价约每千瓦时 0.6 3元,比于全国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 0.31元高一倍。
3.4电网制约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在向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会给电网的运 行带来一些负面阻碍。
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风电装机在某个 地区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些负面阻碍就可能成为风电并网的制约因 素。
风力发电会降低电网负荷推测精度,从而阻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 阻碍电网的频率操纵;阻碍电网的电压调整;阻碍电网的潮流分布;阻碍 电网的电能质量;阻碍电网的故障水平和稳固性等。
由于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电网的可靠性可能降低,电网 的运行成本也可能增加。
为了克服风电给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等卜咨询题,还会使电网公司增加必要的研究费用和设备投资。
在大力进展风 电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风电并网可能带来的其他阻碍。
四、政策建议1. 加大风电前期工作。
建立风电正常的前期工作经费渠道, 每年安排 一定的经费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评估以及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 满足年度开打算对风电场项目的需要。
2. 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细则,规定可操作的政府合理定价, 按照每个项目的资源等条件,以及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确定上网电价。
同时 也要规定可操作的全国分摊风电与火电价差的具体方法。
3. 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 , 通过技贸结合等方式,本着引进、消 化、吸取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握兆瓦级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 技术。
引进国外智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开拓国际市场。
4. 证制度,5. 施。
五、“十一五”和 2020 年风电规划我国电源结构 70%是燃煤火电,而且负荷增长迅速,环境阻碍专门是 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资源丰富, 能够大规模开发,风电成本逐年下降,前景宽敞。
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 为2005 年100 万千瓦,2010 年400〜500 万千瓦,2020 年2000〜 3000 万千瓦。
2004 年到 2005 年,“十五打算”后半段重点建设江苏如东和广东惠 来两个特许权风电场示范项目,取得建设大规模风电场的体会, 2005 年 底风力发电总体目标达 100 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