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众所周知,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属典型的一线城市,其房产业也是欣欣向荣,随着房价的日益提高,支出占生活的比重越来越高,慢慢流传出要想在杭州站稳,必先搞定房子的说法。
本文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学术理论,了解了杭州毕业大学生住房情况,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杭州毕业大学生住房调查,意指在杭州工作的毕业大学生,而非毕业院校在杭州的大学生。
杭州毕业大学生代表新兴的杭州人才,住房问题主要受杭州房价、交通情况、个人收入、家庭背景、工作地点等,现在对这些情况进行粗略的介绍。
杭州二月平均房价19,284元/㎡,以下是杭州各区2014年二月房价排行以及五年内杭州住房走势。
随着时代变迁,继70后最后赶上一波福利房后,80后,作为当今最主流国家人才段,却处于相当尴尬的时期。
杭州房价高,高到什么程度,只能说非常高,已让越来越多的人一毕业就提前变成房奴,大批新兴人才不堪房价而黯然远去,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外流也就降低了竞争力,中低级人才无法安家,本地购房户也要大力压缩消费输出,长期会阻滞第三产业发展,房产毕竟有投机属性,经济泡沫不好好调控,很容易遭遇危险。
毕业大学生很多没有很高的收入,所以大多以租房为主,以下是杭州二月租金排行和进五年住宅租房走势。
杭州是4条铁路干线、2条国道、16条省道、8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也是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的端点,拥有萧山国际机场等民航基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交通流量巨大。
其中,铁路枢纽目前由“一主(杭州站)两辅(杭州东站、萧山站)”客运站和7个货运站、2个编组站组成,联系着沪杭、浙赣、宣杭、萧甫4条对外联系的铁路干线,日均发送旅客5万人次;公路方面,已形成以杭州绕城高速为中心,多条高速和国省干线公路向外辐射、县乡公路衔接补充的路网体系,全市公路总里程截至2006年底已达到141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817公里,杭州市域范围形成了“一小时半交通圈”,与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实现了“三小时交通圈”,与全省各市构筑起了“四小时交通圈”;水运方面,杭州港是全国内河枢纽港、沿海喂给港,年吞吐量一直位居全国23个内河枢纽港前列,2006年货物吞吐量7837万吨;航空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干线机场、重要旅游城市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也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主备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位居全国十大机场之列;物流与货运、管道运输方面,杭州在全国43个物流中心城市定位指数排名第8。
在城市公交方面,通过积极落实大项目带动战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构筑起了“三纵五横”道路主骨架,2006年底市区道路长度1942公里,计4216万平方米;“公交优先”理念得到了较好贯彻落实,初步形成了以普通线、专线、游览线、夜间线、高峰快车线、假日线、准快速线、小公共汽车以及小区巴士线于一体的城市公交线网,2006年末的市区公交运营线路达到381条、线路总长5172公里、营运车辆4396辆。
作为城市公交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租车车辆规模和档次都实现了全面提升,杭州目前已成为全国拥有中高档出租汽车最多的城市。
2012.11.24以后,地铁开通,毕业大学生的出行交通除了轿车、公交车、的士之外又添加了一样。
但人口基数仍然巨大,上下班高峰期也是很不方便。
住房保障体系分为公共租赁房、廉价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管理,或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其他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管理,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租赁给符合条件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创业人员的保障性住房。
原有的市本级经济租赁住房和区级“两项公寓”更名为公共租赁住房,纳入统一管理。
以下是杭州公共租赁房分布图:廉价租房顾名思义则是租房价格低廉,也是为保障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住房的,而经济适用房则是以超低房价出售保证居民住房。
这三者的申请条件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申请人或者申请人家庭中主要有一个人拥有本地户口(不包括学校户口)并居住5年以上,这对毕业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道坎。
二、调查结果说明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其中15人拒绝或未回应,剩下75份问卷中有效问卷63份。
其中1人已买房,4人选择其他譬如与父母同住,46人选择租房,12人由公司提供租房。
以下为此次调查结果说明。
1.参与调查者构成参与调查者男女比例参与调查者学历情况参与调查者住房地点分布2.具体问题分析(1)您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大半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用租房的形式解决住房问题,而公司提供房子的不到20%,选择买房的更是寥寥数计,仅有1.59%。
(2)租房者的租房面积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20—40平方的房子是最受租房者欢迎的,占30.43%,20平以下和40—60平的房子受欢迎度相同,60平方以上的房子租的人是最少的。
就总体数据来看,大学毕业生的租房面积主要集中在60平米以下。
(3)租金情况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租金在1100元以上的占52.17%一半之多,500—800元的次之,占23.91%,其余两种类型所占比例相差不大,都占百分之十左右。
总体来看,租金偏高,一半以上都超过了1100元,对毕业生造成很大压力。
(4)公司提供住房者的房间状况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司提供房者,公司主要提供的是三人以上的多人间,所占比例为66.67%,提供两人间的所占比例为25%,占总体的四分之一,而公司提供单人间的几乎没有。
由此可看,大多数的公司提供住房者主要是与三个以上的同事合住。
(5)公司提供住房者的住房面积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司提供住房者,公司提供的住房面积主要集中在20-40平方米,约占了总比例的83%。
而在低于20平方米和高于40平方米这两种情况下,所占比例皆为8.33%。
(6)大学毕业生的住房设施条件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2%的大学生毕业生当前的住房设施状况有为一卧一卫,约有20.63%的大学毕业生的住房设施条件多了厨房,毕业生当前住房仅有一卧的约为14.29%,占总体比例较小。
而有12.7%的大学毕业生对住房设施的条件选择了其他。
根据结果可看出当前的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略微的单一。
(7)大学毕业生的住房压力情况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当前的住房压力普遍较大,达到了66%,仅有3.1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当前的住房压力非常小。
从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承受的压力能力来说,当前的高房价超出了大学毕业生可承受范围。
(8)大学毕业生对当前的住房满意度的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住房满意的为41.7%,相应的对于当前的住房状况不满意的占了58.73%,总体来说就当前住房情况持不满意者多于满意者,反应了大学生希望改变当前的住房状况。
(9)您认为房地产政策对毕业生是否有利?由此结果看出,站在毕业生的角度上,55.56%的人对国家颁布的房地产政策是不满意的,有30%的人干脆对这些政策不了解,认为这些政策对毕业生有利的人只占了14.9%,总体来看,国家颁布的房地产政策对毕业生利处不大。
(10)您是否希望国家就高校毕业生住房问题出台相关政策?由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有96.83%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相关房地产政策,对此持已否认态度的仅占3.17%,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相关房地产政策以此来缓解住房压力的重要性。
3.交叉分析(1)学历—住房情况分布柱状图由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专科生来说,自己租房和公司提供房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将近有一半愿意选择提供住房的企业,以此来降低在房子上的花销,而本科生选择租房的人数高达80%,在所有研究群体中占的比例最高,选择公司提供的房子的人数只占15.56%,在购房上面,和专科生一样都是为零的。
只有研究生人群中有8.33%的人选择了购房,相对于研究生本身租房的群体来说,所占比例还是很少的。
(2)收入—住房情况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情况明显的受到个人收入的影响,其中公司提供住房的在个人收入低于3000元的调查者中占有最大的比例,为35.71%,而高于3000元的调查者中公司提供住房的明显所占比例较小。
工资在3000-5000元的调查者主要以租房为主,其租房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其他收入群体是最高的,达到了88.46%,略高于工资在5000-7000元的调查者的租房所占比例。
工资在7000元以上者,仍以租房者所占比例较大,但与其他收入群体不同的是有10%的选择了自主购房。
通过此结果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主要的住房情况事以租房为主,公司提供住房次之,而自主买房群体所占比例非常的小,工资收入低于7000元的买房者几乎为零。
三、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群体也可以称高校毕业生,社会新鲜人群体或“蚁族”。
这部分人群的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从来没有从事过生产活动,在毕业之前一直由父母抚养或其他亲人资助,毕业时基本上算是无产阶级,甚至是负资产。
他们相当大一段时间内可以划分到穷人或弱势群体的范畴内。
但他们不同于穷人或弱势群体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他们在这十几年内获得看文化资本,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做是暂时的弱势群体,未来的中产阶层。
这个阶层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走上工作岗位,也许有一些人暂时找不到工作岗位,无论是哪一中,他们都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住宿问题。
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城市扎根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隅居身之所。
由调查中显示杭州大学毕业生解决住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租房、公司提供房、购房等。
购房分为两种情况:自筹资金购房和贷款购房。
自筹资金购房对于大学毕业生自身收入水平、家庭总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积蓄有较高的要求;贷款买房则会使大学毕业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背负债务,造成生活质量降低、心理压力增大;而租房虽然没有房屋的所有权,但具有使用权。
与前两种方式相比,租房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经济划算、负担轻、压力小,且能与大学毕业生工作之初流动性较强相适应。
所以,租房是杭州大学毕业生首选的住房方式。
然而,在杭的大学毕业生租房所需的租金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其租房所花费的钱已占据其工资25%至50%的比例。
大学毕业生为了节省开支,不得已选择居住面积小、地段偏远、环境不佳的租屋,这些租屋有个共同点就是安全系数不高、居住条件很差,蜗居、蚁族或城中村现象愈演愈烈。
由此可见租房问题带给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和影响不容小觑。
住房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使得大学毕业生成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没有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