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常规体检中的“乙肝两对半”属于血清学指标的定性检查,只是常规筛查。

目前医学界提倡更为准确的血清学指标的定量检查,不仅能判断阴性还是阳性,还能知道具体数值,帮助医师更准确判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

血液HBV-DNA检查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判断更直接和重要,用于判断血液中是否有病毒复制以及传染性。

如果血液的HBV-DNA超过正常参考标准,说明有病毒复制,你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

这时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没有意义,而应该积极到专科进行咨询和就诊;如果血液的HBV-DN A检测为阴性,表示疾病的恢复期。

此时可以尝试注射乙肝疫苗,促进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 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 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 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 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 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 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 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

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

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

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

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如伴随着HBsAg、和HB 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 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

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 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

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处于低浓度时,定性检测可表现为阴性,而定量检测仍可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率,避免误诊,充分体现了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优越性。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注意事项在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大型肝病专科医院,他们一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乙肝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也避免了误诊误治给您带来的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