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第十六章 当代舞系列

16第十六章 当代舞系列

2 实践掌握
1. 专业鉴赏当代舞作品《小城雨巷》。 2. 学会一个当代舞小组合。
引入
那是一种柔媚到极致的美,曼妙的舞姿可以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那是一种古典到惊心动魄的美,只有江南 才有那样的淡烟疏雨。这两种美在舞蹈《小城雨巷》(图16-1、图16-2)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6-1 舞蹈《小城雨巷》舞台照1
引入
舞蹈《小城雨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对美好江南的诗性表达。 轻柔、淡雅、婉约、舒缓、湿润、清丽、纯净,这些人性化的具有诗性特征的元素,加上音乐和表演一唱三叹式 的铺陈,让观众在缓缓展开的精美“画卷”中读到了一种久违的诗情。此刻,舞台上的每一件道具似乎都显示出 更为深远的内涵,粉墙黛瓦、油纸伞、丝绸质地的旗袍等,它们被时间抽象出来,都具有典型性和文化符号的特 征:既是江南的,又是中国的;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包容了生活的固有特质,又极具象征意味,极富生 命的张力。另外,舞蹈中20 位少女手持油伞,在蒙蒙细雨中翩然起舞、嬉戏穿行,她们的舞姿清新飘逸,步态轻 盈统一;每个动作的幅度,甚至每把油伞伸出的高度、角度都整齐统一,既体现出演员的内在修为与理解力,也 体现了整个舞蹈的内与外、神与形的高度统一,透射出人性以及气质之美。
如诗如画的《小城雨巷》,20 位柔美的江南姑娘手持油纸伞,在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 江南雨中美景。姑娘们的服装是淡雅柔美的丝质旗袍,舞台背景是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音乐和表演是一 唱三叹式的铺陈,再配上迷蒙的细雨、精致的油纸伞,整个节目轻柔、淡雅、空灵、清丽、纯净,让人看到了一 种久违的诗情画意。
引入
作品对江南少女们出门撑伞、提裙过桥、甩水收伞、天晴夹伞等看似平常的生活动作,进行了舞蹈化的提炼。 舒缓轻柔的节奏韵律,婉转淡雅的一颦一笑,纯净清丽的面容,准确细腻地表现出江南女子的柔美,散发出灵性 的光芒,再现了江南人美、情美、景美的主题。
青春的身姿、曼妙的舞步,把一段历史拉近了,少女们在不断变化着的时空里时而撑伞出门,时而提裙过桥, 时而甩水折伞,时而天晴收伞。嬉戏的少女、翻飞的油伞,把古老的雨巷诗化了,又延长了。少女们准确而细腻 地表达着喜雨、避雨、雨中欢闹等场景,这一切让蓝色的水乡鲜活了、妩媚了,又淡雅了……由此,我们便看到 了一组组如梦如幻的画面。它没有时间的界定,它充满了体验和发现,让人在身临其境的欣赏中,感受到了一种 生命的节奏和韵律。
一、当代舞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中国,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的当代舞及其包含的艺术理念,就是上述国际舞蹈发展大趋势在 中国的反映,并且具有极其浓厚的中国特色。当然,艺术门类的命名大都滞后于其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当代 舞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末。
很多人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其实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 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舞蹈的意境之美是当代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舞蹈艺术鉴赏达到 最高境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与其他舞种相比,在中国,“当代舞”的命名最迟,直到20 世纪末,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与广泛运用。 要想明白什么是中国当代舞,就必须先对国际尤其是欧美当代舞的内涵有所了解。20 世纪70 年代,现代 舞成熟的体系为一群欧美舞蹈家所不满,他们逐渐脱离现代舞的既定规范,并且用“当代舞”为自己表演的作 品命名,以示与现代舞的分道扬镳。可以说,欧美的当代舞与现代舞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是在对现代舞 规范反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对各种舞蹈艺术语言兼收并蓄的一个舞蹈门类。 另外,还应对我国舞蹈界的创作历史进行一下回顾。我国最早提出舞蹈分类是在1985 年南京创作会议上, 并最初在“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按照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进行分类,这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舞蹈 当时的客观实际;后来在创作中出现了较多表现当代人和现实题材却又无典型舞蹈语汇特征的作品,在1998 年 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比赛中,又提出增加“新舞蹈”这一新品种的概念;近年来,才又改称为“当代 舞”。虽然对此分类,舞蹈理论界还存有争议,但广大舞者基本给予了认同及肯定,这对我国的舞蹈创作也是 一件益事。
二、当代舞的特征
(四)舞蹈注重营造情景氛围
中国当代舞无论表现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梦幻的,都极力营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意境, 使舞蹈作品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张力。比如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舞蹈《天边的红云》,就是反映红 军女战士惨烈的战斗生活和美丽的人性本质的作品。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女子群舞《小城雨巷》,充分表现了编导应志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对美好江南的诗意表达: 粉墙、黛瓦、雨丝、光影、油伞、少女,丝竹声声中,人们走进江南那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一样的青砖古道, 一样的薄雾烟雨,只是,移动的屋墙延展了无限的空间,湿漉漉的油纸伞夸张了浪漫的情感,古典的旗袍舞起了 江南的嫣然。
那么究竟什么是当代舞呢?简明地说,中国当代舞就是以部队舞蹈为主,融多种艺术风格于一体,以充分 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为主要任务,以民族的集体主义、历史进步精神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主旋律的新舞蹈种类。
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舞在超越现代舞的规范及广泛兼容、吸收各种舞蹈艺术语言等方面, 与欧美当代舞有着相近的取向;但在舞蹈参与主体、反映的精神内涵等方面又拥有鲜明的特色,从而显现出自 身在中国的本土性和时代性。
二、当代舞的特征
(二)舞蹈以表现客观现实为基础,具有再现性表现的特点
中国当代舞无论其形式如何,似乎大都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动作的编排不从某种 历史的舞蹈风格图式出发,而是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依照客观生活的动作逻辑,从捕捉当代人的外部动 作入手,去建构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进而塑造当代人的形象,使得中国当代舞更具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 中国当代舞是对一段时间内“为艺术而艺术,为舞蹈而舞蹈”的理念(以现代舞为代表)的一种超越,将过 于唯美化、神圣化的舞蹈艺术再次拉回到现实中。
3D 动画制作的背景大屏幕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建筑,潺潺流水之上的青石小桥,漂移流动的粉墙黛瓦, 瞬间将人们带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可谓是设计绝妙。恍惚中,人们已随那些袅娜的背影,缓缓走过小巷, 走过江南水乡……
一、当代舞的概念
当代舞主要指广泛吸收而又不拘一格地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素材和外来艺术素材进行创作和表演的舞蹈。该 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当代中国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当代舞蹈是指20 世纪50 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 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 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如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 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 的红军女战士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 对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
当代舞《天边的红云》(图16-7、图16-8)是通过肢体语言的创新,以抒情的格调把当代人带入了深邃、 遥远的历史时空,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在战争年代、峥嵘岁月里的生命状态。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图16-7 舞蹈《天边的红云》舞台照1
图16-8 舞蹈《天边的红云》舞台照2
感谢聆听
艺术鉴赏
北京出版社
CONTENTS
目 录
A
美3
PART 03
第三部分
舞蹈鉴赏
民间特色舞系列 芭蕾舞系列 当代舞系列
古典舞系列 现代舞系列 体育舞蹈系列
第十六章 当代舞系列
1 学习目标
1. 了解当代舞蹈的特点,掌握相关鉴赏知识。 2. 体会当代舞蹈的意境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当代舞的特征
(三)舞蹈的创作观念与手法灵活多变
中国当代舞,在创作观念与手法上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广泛吸收、借鉴各舞蹈 流派的风格、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无论是中国传统舞蹈(如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还是外来艺术(如 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中国当代舞都能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存在 着多界面、多层面的丰富体系。犾如现代舞一样,其中流派 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遵循共有的美学原则,形成 自己舞种的“临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这些不同的艺术方 法,都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这一主 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 更高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图16-2 舞蹈《小城雨巷》舞台照2
引入
《小城雨巷》编导:应志琪、吴凝;作曲:方鸣。《小城雨巷》在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上获得编导金奖,作 曲、服装设计一等奖;2005 年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获得当代舞编导金奖、作品银奖、最佳音乐奖和最 佳舞美设计奖;2007 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歌舞类一等奖。
二、当代舞的特征
(一)在舞蹈的思想内容上充分注意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当代舞作品,特别是反映部队生活、民族生活等的作 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 貌,贴近当代人的感情世界。比如《士兵与枪》(图16-5)就 是以非常丰富的舞蹈表现力来感染观众,使舞蹈本身产生积极 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主题